腰背委中求学术理论溯源
腰背委中求最早记载于明代徐凤《针灸大全》 的四总穴歌中 ,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 列缺, 面口合谷收 [1 ] 。 ” 这四穴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 以下, 是远端选穴治疗原则的典范。 腰背委中求在明代被总结出作为治疗腰痛的重 要穴位并不是徐凤一时的发现, 而是历代医家实践 经验的总结。笔者从《黄帝内经》 开始梳理委中穴 治疗腰痛的文献记录, 以探求“腰背委中求” 学术理 论渊源。
古中医文献整理首重文献鉴别。古代针灸文献 数百种, 记录的内容详略不同, 文献亡轶, 传抄错漏 是常有的事。所以, 要溯源“腰背委中求” 学术理 论, 首先是要理清文献的性质和源流, 找到正确的原 始文献。笔者查遍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 筛 选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古文献为主, 遍读委中穴相关条文, 辑录其治疗腰痛的主要条文, 以求探索 “腰背委中求” 学术理论源流形成的过程, 为临床实 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 古文献整理
1.《灵枢 》 。《灵枢·本输第二》 曰 :“膀胱出于 至阴, 至阴者, 足小指之端也, 为井金;溜于通谷, 通 谷, 本节之前外侧也, 为荥;注于束骨, 束骨, 本节之 后陷者中也, 为腧;过于京骨, 京骨, 足外侧大骨之 下, 为原;行于昆仑, 昆仑, 在外踝之后, 跟骨之上, 为 经;入于委中, 委中, 腘中央, 为合, 委而取之。足太 阳也 。 ” 《灵枢·杂病第二十六 》 :“厥挟脊而痛者, 至 顶, 头沉沉然, 目(目巟)(目巟)然, 腰脊强, 取足太 阳腘中血络, 腰痛, 痛上寒, 取足太阳、 阳明;痛上热, 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 取足少阳;中热而喘, 取足少 阴、 腘中血络 [2 ] 。 ”
2.《黄帝内经·素问 》 。《素问·刺疟篇第三十 六》 中 “足太阳之疟, 令人腰痛头重, 寒从背起, 先寒 后热, 熇熇暍暍然, 热止汗出, 难已, 刺郄中出血。 ” 古法以委中为郄中也, 委中在腘中央约文中动脉, 足 太阳脉之所入也, 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留七呼, 若灸 者可灸三壮。新校正云 :“详刺郄中甲乙经作腘中, 今王氏两注之, 当以腘中为正” 。“刺疟者, 必先问 其病之所先发者, 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 先刺头上 及两额、 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 先刺之。先腰脊 痛者, 先刺郄中出血 。 ” 《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中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 引项脊尻背如重状, 刺其郄 中太阳正经出血, 春无见血”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 带, 常如折腰状, 善恐, 刺解脉, 在郄中结络如黍米, 刺之血射以黑, 见赤血而已” 。“腰痛侠脊而痛, 至 头 然, 目(目巟)(目巟)欲僵仆, 刺足太阳郄中 出血。腰痛上寒, 刺足太阳、 阳明;上热, 刺足厥阴; 不可以俯仰, 刺足少阳;中热而喘, 刺足少阴, 刺郄中 出血 [3 ] 。 ” 以上为 《黄帝内经》 叙述腰痛取用委中穴相关 条文。至晋代皇甫谧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 有高尚之志。得风痹, 因而学医, 习览经方, 遂臻至 妙。取黄帝 《素问》 《针经》 《明堂》 三部之书, 撰为 《针灸经》 十二卷 。《针灸甲乙经》 是总结晋朝以前 的针灸心得及文献, 亦是学习针灸不可不读之文献。
3.《针灸甲乙经 》 。《针灸甲乙经卷七·六经受 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 论述 :“厥侠脊而痛, 主头 项 , 目(目巟)(目巟)然, 腰脊强, 取足太阳腘 中血络。嗌干口热如胶, 取足少阳(此条出《素问》 刺腰痛篇, 宜在后刺腰痛内 )。 ” 《针灸甲乙经·卷七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 有论述热病侠脊 痛, 委中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七·阴阳相移发 三疟第五》 论述, 一, 足太阳疟, 令人腰痛头重, 寒从 背起, 先寒后热渴, 渴止汗乃出, 难已, 间日作, 刺腘 中出血(《素问》 先寒后热下有熇熇暍暍然五字)。 一, 刺疟者, 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 先刺之。先头 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肩间出血;先项背痛者, 先刺之;先腰脊痛者, 先刺郄中出血 。《针灸甲乙经 ·卷九·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 八》 中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 引项脊尻, 背如重状。 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去血, 春无见血。 ” 解脉令人腰 痛, 痛引肩, 目(目巟)(目巟)然, 时遗溲。刺解脉在 膝筋分肉间, 在郄外廉之横脉出血, 血变而止。 (《素问》 王冰注:古《中诰》 以腘中为太阳之郄。 ” ) “解脉令人腰痛如裂, 常如折腰之状, 善怒, 刺解脉, 在郄中结络如黍米, 刺之血射以黑, 见赤血乃已。 ” “腰痛侠脊而痛至头 然, 目(目巟)(目巟)然欲 僵仆, 刺足太阳郄中出血 。 ” “腰痛侠脊至头 然, 目(目巟)(目巟), 委中主之(是前刺足太阳郄中出 血者 )。 ” “腰痛上寒, 取足太阳、 阳明;痛上热, 取足 厥阴;不可以俯仰, 取足少阳;中热而喘, 取足少阴郄 中血络。 ” 盖因《针灸甲乙经》 是取黄帝《素问》 《针 经 》 《明堂》 三部之书, 删其浮辞, 除其重复, 论其精 要, 撰为 《针灸经》 十二卷。故其论述腰痛取用委中 穴相关条文与《黄帝内经》 论述多有重复。这时期 取委中穴治疗腰痛多用点刺放血之法, 腰痛辨证多 属风寒湿痹、 血瘀气滞等引起的急性腰痛。至隋唐 时期委中治疗腰痛出现多种症状多种疗法的表 述 [4 ] 。
4.《备急千金要方 》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三 十针灸下·四肢第三》 中 :“委中, 主腰痛挟脊至头 然。凡腰脚重痛, 于此刺出血, 久痼宿疹皆立 已 。 ”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三十针灸下·热病第 五》 委中 :“主热病挟脊痛 [5 ] 。 ”
5.《外台秘要 》 。《外台秘要·第五卷·五脏及 胃疟方六首》 中 :“足太阳之疟, 令人腰痛头重, 寒从 背起, 先寒后热, 熇熇暍暍然, 热止汗出, 难已, 刺郄 中出血 。 ” 《外台秘要·第十九卷·论阴阳表里灸法 三十七首》 中 “炙脚气穴名。脚气初发转筋者, 灸承 山承筋二穴;哕逆者, 灸涌泉。若从头至连背痛, 寒 热如疟, 及腰痛者, 灸委中;头项背痛, 随身痛随身即 灸, 不在正穴也 [6 ] 。 ” 唐以前之文献叙述委中穴主治 悉遵 《灵枢 》 《素问》 之古意, 厥、 腰痛、 疟、 热病虽为 不同的病, 但都有项背、 腰部的不适表现。然而《备 急千金要方》 首先总结, 凡腰脚重痛, 于此(委中)刺 出血, 久痼宿疹皆立已。从繁复的疾病中总结出委 中主治腰脚部位疾病的特点。同时《外台秘要》 提 出用灸法治疗腰痛这一有别于放血疗法的治疗方 法。宋元以后, 关于委中主治腰痛的论述日渐增多。
6.《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委中二穴土也, 在 腘中央约文中动脉, 足太阳脉之所入也, 为合。治腰 挟脊沉沉然, 遗溺, 腰重不能举体, 风痹髀枢痛。可 出血, 痼疹皆愈。今附:委中者血郄也, 热病汗不出, 足热, 厥逆满, 膝不得屈伸, 取其经血, 立愈 [7 ] 。 ”
7.《琼瑶神书 》 。《卷一·琼瑶神书天部·琼瑶 真人十段锦周流气上气下秘诀二十一》 琼瑶提按最 玄妙, 气上周流十二支, 六十六穴并经络, 一日时辰 此刺知。冷痹肾俞三里提, 阴陵脐腹痛相宜, 肩井只 针手三里, 颈项之疾手后溪, 夹脊后心中渚刮, 阴陵 胁肋应无疑, 大陵能主心胸痛, 委中腰脚要须知。 ” 《卷二·琼瑶神书地部·男子大小腹痛或两胁背痛 一百四法 》 :“小腹急走大腹痛, 两胁背上痛难行, 小 腹丹田圆盘取, 大腹中脘摄还迎, 两胁追里圆盘七, 背痛肩井委中行, 肩井伸提战皮起, 三里气下要分 明 。 ” 《卷二·琼瑶神书地部·男女腰疼腿硬一百二 十四法 》 :“腰疼腿硬急升阳, 委中升阳再升阳, 升阳 三次停呼至, 后用搓搓取热康, 委中取血多为妙, 再 取升阴搓急弹, 若有虚人忌取血, 实人取血痛即 安 。 ” 《卷二·琼瑶神书地部·男女脊膂强痛一百六 十九法 》 :“脊膂强痛要升阳, 闪挫腰痛气下忙, 委中 升阳即使下, 复使加弹即便康 。 ” 《卷二·琼瑶神书 地部·治腰腿酸疼二百三十二法》 :“委中气下血相 应, 补刮昆仑七次通, 左取七盘精宫处, 重加法补在 人用 。 ” 《卷二·琼瑶神书地部·治肾虚腰疼二百三 十三法 》 :“肾俞先提后摄针, 搓搓捻捻用其心, 委中 气下出血愈, 再补承山指内循 。 ” 《卷二·琼瑶神书 地部·治腰脊强仰俯不得二百三十四法》 :“至阴用 泻灸无妨, 血取委中即便康, 肾俞加三从其补, 刮提 七次正相当 。 ” 《卷二·琼瑶神书地部·治闪挫腰胁 痛二百三十五法》 :“腰间闪挫泻入中, 尺泽先将气 下冲, 肾俞泻先刮先后, 委中气下血流通 。 ” 《卷二· 琼瑶神书地部·琼瑶七星针二百七十四法》 :“项强 头疼痛不禁, 试针须使后溪寻。背中臂膀肩中痛, 中 渚如针真万金。腹与夹脐疼不休, 阴陵穴中水无忧。 癖胃寒留三里, 胸中疼痛大陵求。两胁阳陵痛更悠, 腰膝疼痛委中瘳 。 ”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足太阳 膀胱经配合五十二法》 :“委中二穴(治一切腰腿脚 疾等证 )。 ”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治病手法歌六 十三法 》 :“委中曲踿里, 动脉腘中央, 腰重不能举, 沉沉来脊梁, 风痹髀枢病, 热病不能凉, 膝头难屈曲, 遗尿不得安 [8 ] 。 ”
8.《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一百二十穴玉龙 歌 》 :“腰脊强痛, 脊膂强痛泻人中, 挫闪腰疼亦可 针, 委中亦是腰疼穴, 任君取用两相通。人中:即水 沟穴, 在鼻下三分衔水突起处是穴。针三分, 向上 些, 少泻无补, 法灸七壮。委中:在膝后纹动脉中。 针一寸, 见血即愈 。 ” 《天星十一穴歌诀》 :“委中, 委 中曲腘里, 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 沉沉压脊梁, 风 痹髀枢痛, 病热不能凉, 两膝难伸屈, 针下必安康。 ” 《六十六穴治证》 :“委中, 为合土。在腘中央, 踿内 筋骨约纹中动脉。治身重腰痛, 膝劳髀疼, 四肢无 力, 失尿 。 ” 《盘石金直刺秘传》 :“伤寒一、 二日, 头 目、 腰背, 面节疼痛不可转侧, 气喘, 睡卧不安, 虚汗 不止, 上体热, 下体寒战:曲池(泻)复溜(补), 委中 (刺不愈), 合谷(泻)。 ” “腰背杂证:人中 委中” “肾 虚腰疼:肾俞(灸)和 委中 。 ” “气攻腰背脊疼:肩井 和委中 。 ” 《针灸歌 》 :“迎风冷泪在临泣, 委中肾俞治 腰行 [9 ] 。 ”
9.《针灸四书 》 。《黄帝明堂灸经·卷中·背人 形第四 》 :“委中二穴, 在曲踿内两筋两骨中, 宛宛是 也, 令病患合面卧, 舒挺两脚取之, 灸三壮。主脚弱 无力, 腰尻重, 曲踿中筋急, 半身不遂 。 ” 《子午流注 针经·卷下·针经井荥歌诀》 :“膀胱, 委中合穴腘 纹中, 腰脊沉沉溺失频, 髀枢痛及膝难屈, 取其经血 使能平 。 ” 《针经指南·流注通玄指要赋》 :“头项痛, 拟后溪以安然;腰脚疼, 在委中而已矣 [1 ] 。 ”
10.《针灸大全》 。《卷之一·马丹阳天星十二 穴并治杂病歌》 :“委中曲腘里, 动脉正中央。腰重 不能举, 沉沉侠脊梁。风痫及筋转, 热病不能当。膝 头难伸屈, 针入即安康 。 ” 《卷之一·四总穴歌》 :“肚 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 收 。 ” 《卷之一·千金十一穴歌 》 :“三里内庭穴, 肚腹 中妙诀。曲池与合谷, 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 委 中昆仑穴。胸项如有千金穴 。 ” 《卷之一·通玄指要 赋 》 :“头强痛, 拟后溪以安然;腰背疼, 在委中而已 矣。夫用针之士, 于此理苟明者焉。收祛邪之功, 而 在乎捻指 。 ” 《卷之一·灵光赋 》 :“两足拘挛觅阴市, 五般腰痛委中安 。 ” 《卷之一·席弘赋》 :“委中腰痛 脚挛急, 取得其经血自调。委中专治腰间痛, 脚膝肿 时寻至阴 。 ” 《卷之四·八法主治病证》 :“腰胯疼痛, 名曰寒疝。五枢二穴, 委中二穴, 三阴交二穴 。 ” “腿 胯疼痛, 名曰腿股风。环跳二穴, 委中二穴, 阳陵泉 二穴 。 ” “肾虚腰痛, 举动艰难。肾俞二穴, 脊中一 穴, 委中二穴 。 ” “白虎历节风疼痛。肩井二穴, 三里 二穴, 曲池二穴, 委中二穴, 合谷二穴, 行间二穴, 天 应一穴遇痛处针, 强针出血 。 ” “走注风游走, 四肢疼 痛。天应一穴, 曲池二穴, 三里二穴, 委中二穴。 ” “腰背强, 不可俯仰。腰俞一穴, 膏肓二穴, 委中二 穴(决紫脉出血)。 ” “闪挫腰痛, 起止艰难。虚损湿 滞, 腰痛, 行动无力。脊中一穴 腰俞一穴 肾俞二穴 委中二穴 。 ” “腰脊项背疼痛。肾俞二穴, 人中一穴, 肩井二穴, 委中二穴 。 ” “腰疼头项强, 不得回顾。承 浆一穴, 腰俞一穴, 肾俞二穴, 委中二穴 。 ” “腰痛, 起 止艰难。然谷二穴, 膏肓二穴, 委中二穴, 肾俞二 穴 。 ” “黑砂, 腹痛头疼, 发热恶寒, 腰背强痛, 不得睡 卧。百劳一穴, 天府二穴, 委中二穴, 十宣十穴。 ”
二、 委中穴主治腰痛
宋元以来多种歌赋频频提及委中穴主治腰痛。
自 《琼瑶神书》 论述多种腰痛治疗均用到委中穴, 更 提出 “委中二穴(治一切腰腿脚疾等证 )” 。《针灸玉 龙经》 曰 :“脊膂强痛泻人中, 挫闪腰疼亦可针。委 中亦是腰疼穴, 任君取用两相通。 ” 以上都强调只要 有腰痛之症状, 都可以用委中穴来治疗。至明代徐 凤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于《针灸大全》 中总结 出四总穴歌“腰背委中求” 。另在《针灸大全》 中收 录的 《灵光赋》 也提到“两足拘挛觅阴市, 五般腰痛 委中安。 ” 所以, 不论虚实腰痛均可选取委中穴采用 合适的补泻方法治疗。
膀胱足太阳之脉, 起于目内眦, 上额, 交巅。其 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支者:从巅入络脑, 还出别 下项, 循肩髆内, 夹脊抵腰中, 入循膂, 络肾, 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 下夹脊, 贯臀, 入腘中。其支者:从 髆内左右别下贯胛, 夹脊内, 过髀枢, 循髀外后廉下 合腘中—以下贯踹内, 出外踝之后, 循京骨至小趾外 侧 。“腰背委中求” 这一歌诀与足太阳经的循行也 是相吻合的, 谨遵“经络所过, 主治所及” 之意。但 是, 委中穴虽然作为治疗腰痛之主穴, 亦应随证采用 适当的配穴及补泻手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乔明 李志伟 黄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