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腰伤痛>正文

高应力点松解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慢性下腰痛是指脊柱腰骶区或椎旁肌的任何慢性疼痛, 疼痛可放射到髋或腿部或不放射, 病史一般超过12周。慢性下腰痛是常见的骨伤科疾病, 据统计, 26%成人表示每3个月至少有1 d会感觉下腰痛, 介于26~44岁的成年人在近6个月内发生下腰痛的比率为41%[1]。高应力点松解术是全国针刀名家王令习教授独创的中医特色新疗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 并在临床中用于治疗慢性下腰痛, 疗效甚佳,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珠海分院治疗的36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180例。治疗组男90例, 女90例;年龄40~75岁, 平均 (61.6±1.29) 岁;病程3~15个月, 平均 (7.9±1.23) 个月。对照组男88例, 女92例;年龄39~73岁, 平均 (60.25±2.29) 岁;病程2~16个月, 平均 (8.9±1.12) 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治疗方案经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2008年第12届世界疼痛大会综述之四》[2]制定:病史超过12周;脊柱腰骶区或椎旁肌的任何慢性疼痛, 疼痛可放射到髋或腿部或不放射;腰部局部压痛阳性, 或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或“4”字试验阳性, 如脊神经受压可出现对应感觉区域感觉障碍或对应肌力下降;腰椎站立位片提示有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前突加大, 或腰椎CT、MRI检查提示有明显腰椎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慢性下腰痛的诊断标准;能连续步行距离≥150 m, 或虽连续步行距离<150 m但拒绝接受手术治疗者;年龄40~75岁;自愿接受本次治疗方案者;无马尾神经源性大小便功能障碍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年龄<40岁或>75岁;有进行性根性损害表现者;拒绝接受既定治疗方案者;影像检查示腰椎椎弓根狭部裂及明确的神经根骨性卡压;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 可能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者;伴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内分泌系统严重疾病及癌症者;容易晕针者;过敏体质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普通针灸加电刺激治疗。主穴:双侧肾俞、大肠俞、命门、腰阳关、阿是穴、委中。操作方法:使用40 mm×0.3 mm毫针, 采取平补平泻法, 针刺后接通电针治疗仪, 采用连续波刺激, 电流输出大小为100~150 Hz, 以患者舒适为宜, 每日1次, 每次20 min, 治疗2周。
 
2.2 治疗组
给予高应力点松解术治疗。确定高应力松解点 (局部疼痛、结节条索或局部肌内压增高点) 6~8个, 常规消毒, 用利多卡因注射液 (5 mL∶0.1 g) +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配制的局麻液进行高应力点局部麻醉, 运用小针刀 (保定华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行“十”字切割松解, 用挤压手法挤出瘀血, 再次消毒局部针眼, 粘贴敷料。静坐观察10~15 min, 无不适后离院, 每周治疗2次, 治疗2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 (VAS) 评分及Oswestry功能指数 (ODI) 。①VAS评分:0分为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7为中度疼痛, 8~10分为重度疼痛。②ODI:共10个条目, 包括:疼痛 (疼痛程度、痛对睡眠的影响) 、单项功能 (提物、坐、站立、行走) 和个人综合功能 (日常活动能力、性生活、社会活动和郊游) 3大领域。每个条目最低分0分, 最高分5分, 累计积分, 计算其占最高总得分 (50分) 的百分比, 即为ODI, ODI值越高说明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3]。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下肢痹痛或腰痛加重、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治疗后, 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均较治疗前降低, 治疗组VAS评分及ODI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下腰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指数比较(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t值 P值
ODI (%)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180
5.65±
1.18 2.36±
0.81△△▲▲ 23.824
0.000
66.65±
2.29 31.51±
9.79△△▲▲ 25.260
0.000
 
对照组
180
5.46±
1.19 3.12±
0.75▲▲ 15.230
0.000
67.23±
3.42 42.42±
11.56▲▲ 19.240
0.000
t值 0.325 11.260
0.245 11.260
 
P值 0.891 0.000
0.876 0.00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4 讨论
慢性下腰痛病因较多, 有慢性劳损、小关节增生内聚、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生肥厚、小关节囊、第3腰椎横突压力增高等[4,5]。笔者认为, 慢性下腰痛的主要病因是长期累积性损伤与修复, 腰背部组织结构挛缩、结疤、粘连而致软组织应力静态与动态平衡失调, 致腰椎软组织平衡失调, 产生局部的高应力点 (局部疼痛、结节条索或局部肌内压增高点) 。通过闭合性松解术, 松解腰椎的高应力点, 即结疤粘连部位, 可使腰椎高应力点减压松解, 重新获得平衡, 疼痛消失, 功能改善。
 
每个慢性下腰痛患者的高应力点存在个体差异, 这就要求闭合松解的高应力点应有个性化。正确判定高应力点是闭合松解充分与否、能否达到治疗目的的关键。慢性下腰痛高应力点主要是小关节囊、钙化点、肌肉条索状点、韧带止点, 参考影像学资料, 可确定高应力点位置。需要强调的是, 力学检查在此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 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均较治疗前降低, 治疗组VAS评分及ODI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 (P<0.01) , 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 表明高应力点松解术治疗慢性下腰痛临床疗效显著, 给现代工作忙碌的慢性下腰痛患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亨, 郑军.慢性下腰痛临床病因学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6, 12 (20) :49-51.
[2] 马文庭, 郑宝森.慢性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2008年第12届世界疼痛大会综述之四[J].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9, 5 (1) :65-68.
[3]刘臻, 邱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在腰痛患者中的国际化应用现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8, 18 (7) :550-553.
[4]熊国星, 王鑫, 程元辉, 等.动推疗法与单纯推拿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J].中医正骨, 2017, 29 (11) :33-37.
[5]刘旭蕊.非特异性慢性腰痛症状水中康复方法设计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5.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曾浩彬 陈茂水 张博 吕洲明 连强

上一篇:不同强度针刺大肠俞与委中对腰脊痛的疗效对比

下一篇:腰部疼痛,麻木,行动失常,苗医弩药针刺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