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神经疾病>眩晕>正文

丰隆穴位注射异丙嗪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 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 TIA 与 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 病 [1] 。对所有以眩晕为主诉就诊的患者进行病因学研 究发现,PCI 是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的第二位 病因 [2] 。椎动脉狭窄、变异和基底动脉迂曲是 PCI 性 眩晕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椎动脉狭窄程度、 基底 动脉迂曲程度的加重,易导致眩晕的发生 [3] 。 目前临床 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药物及方法较多,笔者通 过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丰隆穴位注射异丙嗪注射液配 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较好,现报 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 例 PCI 并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均为 2016 年 1 —12 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六科住院 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均属痰浊中阻型。 按就诊先后顺序 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1 例。治疗组中男 17 例,女 14 例;年龄最小 48 岁,最大 72 岁,平均(63±7)岁。对照组中男 19 例, 女 12 例;年龄最小 47 岁,最大 74 岁,平均(63±7)岁。 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2006 年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确定后循环缺 血性眩晕的诊断标准 [1]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 [4] 中眩晕的诊断标准。痰浊 中阻型表现为头晕目眩,头重昏蒙,视物旋转,胸闷恶 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轻者闭目 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 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 PCI 诊断标准且以眩晕为主诉者,符 合中医学痰浊中阻型眩晕证候诊断标准;②年龄为 40~80 岁;③能够配合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④自愿 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 ③排除非 PCI 所致眩晕,如颅内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病 变、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外伤后所引起的眩 晕;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⑤有严重心 脏疾患及心律失常患者;⑥对该研究中所选用药物异 丙嗪注射液、 长春西汀注射液过敏者;⑦不能坚持本研 究的治疗方案,影响疗效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采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 司,国药准字 H20041792)30 mg 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 500 mL,静脉滴注,每日 1 次,共治疗 14 d。

2.2 治疗组

取丰隆穴。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 2.5 mL 注射器 5 号注射针头抽取异丙嗪注射液(北 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1020529)12.5 mg (0.5 mL),与皮肤呈 90°角垂直刺入一侧穴位,然后提 插数次直至患者穴下出现有酸麻胀重感,回抽无血后 匀速推注药物,然后迅速拔针,并用棉签按压。每日 1 次,双侧穴位交替进行,共治疗 14 d。

2.3 对照组

采用臀部肌肉注射异丙嗪注射液(北京市永康药 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1020529)12.5 mg(0.5 mL)治 疗,每日 1 次,共治疗 14 d。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 《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5] 中相关标准对两组患者治 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评分。

3.1.2 眩晕障碍评估量表得分

采用眩晕障碍评估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对患者眩晕改善情况进行评价。 该量表是目前临床实践中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一种症状性评 估,根据所测评分来判断眩晕的严重程度。 DHI 总指数 范围为 0~100 分,从整体来评估眩晕主观症状的严重 程度,其中0~30分为轻度异常,31~60分为中度异常, >60 分为重度异常且有跌倒风险。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5] 中相关标 准及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指数进行评定。中医证候评分 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100%。

痊愈:眩晕缓解,头痛、恶心、呕吐、心慌等次要 症状缓解;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脑血流恢复正常;中医 证候评分疗效指数≥90%。

显效:眩晕基本缓解,但仍偶有发作;次要症状部 分缓解;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脑血流量明显改善;中医 证候评分疗效指数为 60%~89%。

有效:眩晕得到控制,但时有发作,影响生活;次要 症状有所改善;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脑血流量部分改 善;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指数为 30%~59%。

无效:眩晕无改善,仍频繁发作;经颅多普勒超声 提示脑血流量无改善;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指数<30%。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 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卡方检验。以 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由表 1 可见,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 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x ± 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1 16.74±5.31 3.46±2.15 1)2)
对照组 31 17.07±5.85 6.86±3.55 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 DHI 评分比较

由表 2 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 DHI 评分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治疗后 DHI 评分与同组 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 组治疗后 DHI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P <0.05)。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 DHI 评分比较 ( x ± 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1 55.65±8.19 26.42±8.71 1)2)
对照组 31 52.94±5.78 36.44±6.38 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5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 3 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5%,对照组为 8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1 6 15 8 2 93.5 1)
对照组 31 4 13 8 6 80.6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 <0.05

4 讨论

后循环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后循 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 和大脑后动脉 3 部分组成,其主要参与脑干、 小脑、 丘 脑、枕叶、部分颞叶及上段脊髓的血液供应 [6-9] 。PCI 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及病史。常见 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跌倒、短时间记忆丧失、 双眼视力障碍、 复视等,其中眩晕在 PCI 中出现的频率 最高 [10-13] 。常见体征表现为眼震、交叉瘫、吞咽困难、 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等 [14-17] 。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出 现头晕、眩晕时,如果没有其他脑干症状,则可不考虑 椎-基底动脉疾病,同时需进行Dix Hallpike检查来排 除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18] 。 眩晕在古代文献中有 “眩 冒” “头眩” “头风眩” “旋运”等名,是以头昏眼花、 视物旋转、如坐舟车甚至站立不稳、倒仆于地为主要 症状的一类病症,常伴有耳鸣,疲乏无力 [19-20] 。 PCI 的高致残率、 死亡率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关键。对于 PCI 急性期的治疗, 目前主张在发病 6 h 内进行动静脉溶栓、机械再通治 疗 [21] 。 由于 PCI 早期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进行动静脉 溶栓、机械再通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非急性期 PCI 的治疗,目前多采取抗血小板聚集、 调脂稳定斑块、 改 善脑供血等,与前循环缺血二级预防措施基本相似,虽 有一定临床疗效,但缺乏个体性与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同时,手术和介入治疗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存在一定的创伤性,且费用高昂,并发症多,同时具有一定的 风险性,通常不作为首选 [22] 。 目前,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 治疗,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副反应较小、不易复 发等优点。 同时,针灸治疗方法较多,如头皮针、 眼针、 项丛刺、刺络放血、艾灸、穴位注射及穴位埋线等。 本研究以痰浊中阻型眩晕为研究对象,采用治痰要穴 丰隆予以西药异丙嗪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穴位 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按照腧穴的主治以 及药物的药理作用,采用一定剂量的药物注入腧穴以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刺、腧穴和药物相结合,并 利用三者的协同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综合的治疗方 法 [23] 。 该方法既具有药物原有的药效学特征,又具有穴 位的相对特异性,使整体治疗效应优于其他注射方法 或单纯针刺,具有较为明显的增效减副优势 [24] 。 许晓康 等 [25]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穴位注射疗法的效应特点, 通过研究分析显示,穴位注射治疗各种疾病,总有效率 高达 93%,因其疗效确切,穴位注射疗法现广泛用于临 床各科。穴位注射与其他疗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26] , ①穴位注射的药物特异性,即“同穴异药”,相同腧穴 注射不同的药物,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因此药物是影响 穴位注射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②穴位注射的腧穴特 异性,即“同药异穴”,以相同剂量药物注射到不同的 腧穴区,所产生的药效不同;③穴位注射的放大作用, 即腧穴对药物具有放大作用,药物注入腧穴具有循经 作用,药物可沿经络直达病所,仅需较小的剂量便可产 生较强疗效,即相同剂量的药物在进行穴位注射后所 产生的药效,要强于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甚至静脉注 射所产生的药效。 此外,药物通过与经络腧穴整合是穴 位注射产生药效高效性的根本原因。在腧穴中注入药 物后,通过经络的循经感传效应,使药物快速到达相应 的病变部位,从而发挥药物和腧穴的双重作用,使疗效 更为显著。

丰隆穴属足阳明胃经络穴,为“治痰要穴”,也是 临床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主要穴位之一。 自元代起, 明确提出丰隆穴可用于治疗痰病,如 《针经摘英集》 首 次提到丰隆治疗“风痰头痛” 。 《玉龙歌》:“痰多宜向 丰隆寻。 ” 《玉龙赋》:“兼肺俞治痰嗽。 ”到了明清时 期,对丰隆穴主治痰病的认识已经普遍,如 《医学入门》 : “主痰晕,呕吐、哮喘。 ”从丰隆穴治疗痰病的发展轨 迹可以看出,丰隆穴治疗痰病的明确提出是与中医痰 病学术体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丰隆穴为胃经的络穴, 络穴的功能就是联络表里二经,故丰隆通脾胃二经,既 可健胃,又可运脾,脾为生痰之源,故化痰必选丰隆 [27] 。 黄思仪 [28] 通过观察针刺丰隆、足三里对痰湿体质人群 中医体质的影响发现,丰隆、 足三里对改善痰湿体质具 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丰隆、 足三里平补平泻组中医体质 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研究运用西药异丙嗪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异 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组胺药,为第一代 H1 受体拮抗剂, 除了抗组胺作用以外,由于该药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可 通过中枢性抗胆碱性能,作用于前庭、 呕吐中枢及中脑 髓质感受器,可用于眩晕、呕吐的治疗;同时异丙嗪注 射液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可减轻患者发病 时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感,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眩晕症 状 [29] 。 胡运朋等 [30] 研究发现,在急诊眩晕症患者治疗过 程中,应用盐酸异丙嗪联合钙通道阻滞剂马来酸桂哌 齐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马来酸桂哌齐特单独治疗, 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周从民 [31] 通过 研究发现,予以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治疗颈性眩晕, 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组。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作为基础 治疗。 长春西汀注射液 [32] 是一种脑血管扩张剂,可以透 过血脑屏障,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 性,增强 c-GMP 的作用,选择性地扩张脑血管,增加脑 血流量,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等作用, 现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在 其治疗基础之上,运用穴位注射异丙嗪治疗 PCI 性眩 晕疗效优于臀部肌肉注射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 程度,充分验证了穴位注射疗法的突出效果,同时,该 治疗方法真正体现了中西医结合,取中西医之精华,扬 二者之长,补二者之短,该法疗效确切,经济安全,值得 进一步研究。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王保国 肖伟 王震 孔红兵 张静波 梁发俊 章显宝 胡徽星 尹苗苗

上一篇:取穴风池天柱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下一篇:电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型眩晕疗效观察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