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 38岁。主因间断性头痛2年余, 2018年3月15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部。
患者2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头痛, 紧箍感或压迫感, 无恶心呕吐及头晕耳鸣, 遂于当地医院就诊, 查颅脑MRI示未见明显异常, 予西药 (具体不详) 口服治疗后头痛仍间断发作, 劳累后加重, 今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本院。体格检查:项部肌肉板滞, 触及结节、压痛, 颈部轻度活动受限, 神经系统查体均为阴性体征。舌暗, 苔白, 脉弦。中医诊断:头痛, 肝郁气滞证;西医诊断:紧张性头痛。予以温针灸治疗。
针刺选穴:百会、率谷、风池、四神聪、颈夹脊 (2/4/6) 、太阳、合谷、太冲、内关。操作方法:嘱患者俯卧位, 穴位常规消毒, 选用华佗牌不锈钢毫针, 百会、四神聪向后平刺0.5~1.0寸, 针身于皮肤表面成45°, 以捻转手法产生酸胀感为度;率谷呈30°朝太阳穴方向透刺1.5寸, 快速捻转得气并向太阳穴方向放射为度;双侧风池朝鼻尖刺入1.0寸;太冲穴提插泻法;合谷、内关常规针刺得气, 即医师手下感到沉、涩、紧, 并患者感觉酸、麻、胀。留针30 min。
同时行温针灸治疗, 颈夹脊穴均直刺1.0寸, 针柄套1 cm艾条, 点燃艾条末端, 待艾条燃尽后掸灰更换艾条, 共灸3次后起针。
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
经治疗, 患者头痛症状逐渐减轻, 发作次数减少, 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消失, 随访6个月, 未见复发。
患者2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头痛, 紧箍感或压迫感, 无恶心呕吐及头晕耳鸣, 遂于当地医院就诊, 查颅脑MRI示未见明显异常, 予西药 (具体不详) 口服治疗后头痛仍间断发作, 劳累后加重, 今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本院。体格检查:项部肌肉板滞, 触及结节、压痛, 颈部轻度活动受限, 神经系统查体均为阴性体征。舌暗, 苔白, 脉弦。中医诊断:头痛, 肝郁气滞证;西医诊断:紧张性头痛。予以温针灸治疗。
针刺选穴:百会、率谷、风池、四神聪、颈夹脊 (2/4/6) 、太阳、合谷、太冲、内关。操作方法:嘱患者俯卧位, 穴位常规消毒, 选用华佗牌不锈钢毫针, 百会、四神聪向后平刺0.5~1.0寸, 针身于皮肤表面成45°, 以捻转手法产生酸胀感为度;率谷呈30°朝太阳穴方向透刺1.5寸, 快速捻转得气并向太阳穴方向放射为度;双侧风池朝鼻尖刺入1.0寸;太冲穴提插泻法;合谷、内关常规针刺得气, 即医师手下感到沉、涩、紧, 并患者感觉酸、麻、胀。留针30 min。
同时行温针灸治疗, 颈夹脊穴均直刺1.0寸, 针柄套1 cm艾条, 点燃艾条末端, 待艾条燃尽后掸灰更换艾条, 共灸3次后起针。
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
经治疗, 患者头痛症状逐渐减轻, 发作次数减少, 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消失, 随访6个月, 未见复发。
讨论
紧张性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原发性头痛, 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压力性头痛, 头痛性质为头部两颞侧的钝痛和束带样感觉, 也可出现麻木感、胀痛及压迫痛, 常伴头晕、失眠、烦躁等, 此病反复发作, 病程缠绵难愈, 检查可见枕部肌肉压痛和痉挛, 有时可触到结节, 常见头颈部活动受限, 检查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目前紧张性头痛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缺乏特效治疗药物, 且临床常用的非甾体类药物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多, 针灸应用于紧张性头痛临床治疗取得良好疗效[1]。
紧张性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原发性头痛, 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压力性头痛, 头痛性质为头部两颞侧的钝痛和束带样感觉, 也可出现麻木感、胀痛及压迫痛, 常伴头晕、失眠、烦躁等, 此病反复发作, 病程缠绵难愈, 检查可见枕部肌肉压痛和痉挛, 有时可触到结节, 常见头颈部活动受限, 检查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目前紧张性头痛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缺乏特效治疗药物, 且临床常用的非甾体类药物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多, 针灸应用于紧张性头痛临床治疗取得良好疗效[1]。
紧张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头痛”范畴。头为清阳之府, 三阳经均循头面, 厥阴肝经与督脉会合巅顶, 故凡经络脏腑之病变, 皆可发生头痛。《妇人良方》曰:“夫头痛者, 诸阳之会也……胃气虚弱, 饮食少思, 阳气微弱, 不能上升, 故头痛。”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六经辨证治疗头痛, 论及三阳头痛、厥阴头痛的辨证及方药。《东垣十书》补充太阴、少阴头痛, 为进一步治疗头痛提供依据[2]。紧张性头痛内伤居多, 情志内伤复加项部肌肉劳损而发病, 不通、不荣则拘急作痛, 故治疗以通为法, 注重疏通肝气, 疏通项部经络使气血畅行。
百会为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 针刺百会可调神醒脑, 通络止痛;四神聪可多方位疏通头部气机, 配合百会共奏调节元神之效。《临证指南医案》记载:“头为诸阳之会, 于厥阴肝经会与巅, 诸阴寒邪不能上逆, 为阳气窒塞, 浊邪得以上踞, 厥阴之风火乃能逆上作痛。”故头痛与肝经密切联系, 肝主疏泄, 情志刺激、精神紧张均可导致肝经疏泄功能失常[3]。情志内伤为主因, 又因劳倦致头颈部劳损, 阻滞气机, 经络不通引起头痛。率谷、风池均为足少阳胆经腧穴, 针刺可疏通肝胆之气, 促进头部气血运行;合谷治疗诸痛证, 配合太冲起调节气机升降、疏通肝气的作用;内关为八脉交会穴, 与阴维脉相通, 为调节神志的首选穴位[4], 调理心神, 疏肝解郁。温针灸首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是一种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 针刺得气后, 再辅以艾条的温热作用, 通过针体传导, 透达肌肤深部, 具有行气活血、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作用。治疗过程中, 患者感觉舒适及温热感, 不仅易于接受,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而且方法简单, 治疗成本较低, 更易于推广。现代医家认为, 紧张性头痛发作时与颅周肌肉疾病有关, 其主因颅周肌群收缩和平衡紊乱造成。颈夹脊穴可缓解局部肌群紧张状态, 配合艾灸, 起到针刺和艾灸双重作用[5], 故可通筋活络而止痛。
综上所述, 运用温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 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使紧张性头痛患者症状快速消失和改善。
参考文献
[1]郭雅雯, 罗本华.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 2017, 13 (21) :59-61.
[2]李冰, 孙西庆.孙西庆教授六经辨证治疗头痛经验总结[J].亚太传统医药, 2018, 14 (8) :125-127.
[3]俞悦, 过伟峰.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J].吉林中医药, 2015, 35 (4) :337-339.
[4]陈锦锦, 邓林林, 张航, 等.内关穴临证运用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 2018, 26 (6) :102-103.
[5]刘伟迪, 张玉坤, 崔炎.崔公让治疗紧张性头痛临证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 16 (7) :67-69.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刘蕾蕾 白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