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神经疾病>偏头痛>正文

朱氏头针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偏头痛为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障碍导致的发作性 头痛, 其起病原因复杂, 具体的成因尚未明确。目前临 床研究发现, 紧张及焦虑情绪会诱导偏头痛的发 生 [1 ] 。朱氏头皮针为北京著名针灸家朱明清教授累 积多年经验所提出的疗法, 结合了中医的经络理论及 西方的解剖学、 神经学等理论, 配合患者的吸纳、 吐气, 以达到调整阴阳、 疏通经络的目的, 对偏头痛有较好的 临床疗效。笔者近年采用朱氏头针疗法治疗偏头痛患 者 40 例,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选取 2016 年 9 月—2017 年 9 月在佛山 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诊断为偏头痛患者 80 例, 经使用 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后, 分为治疗组 40 例以及对照组 40 例。其中治疗组中男、 女患者各 20 例;所纳入临床 观察的患者中最小年龄 18 岁, 最大年龄 59 岁, 平均年 龄为(45. 89 ±8. 44)岁;病程持续时间最短 3 个月, 最 长 11 个月, 平均为(4. 63 ± 2. 50)个月。对照组中包 含有男性患者 22 例, 女性患者 18 例;患者年龄最小 19 岁, 最大 59 岁, 平均(43. 48 ±8. 86)岁;病程持续时 间, 最短 4 个月, 最长 12 个月, 平均(5. 38 ± 2. 36)个 月。两组性别、 年龄、 发病病程数据对比, 经统计学分 析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两组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以国际头痛学会所制定的“头痛” 国际 分类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2 ] 。 中医诊断: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 “头痛” 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3 ] 。而 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 痰浊阻滞和瘀血阻 滞型。

1. 3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患者的年 龄限制在 18 ~60 岁;影像学检查排除脑出血、 脑梗塞 等颅脑疾病;自愿参与本研究, 服从研究工作人员安 排,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和纳入标准者;有严重的心、 肝、 肾功能异常, 或者是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 严重的感染等)者;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史及中枢神 经系统的疾病如脑出血者;属于精神病患者或者属于 妊娠期、 哺乳期妇女以及治疗过程中中断者。

1. 5 试验方法

为严格控制实验研究过程的质量, 本实验中设置 独立一人负责掌握随机分组;专职一人实施治疗, 对治 疗组患者实施朱氏头针治疗, 对照组实施西比灵治疗; 专职一人(不参与临床操作)负责记录评分, 记录不良 事件;收集好所有评分表后, 一人独立进行统计分析。 本实验中遵循单盲、 对照设计及随机化原则。

1. 6 治疗方法

1. 6. 1 治疗组 穴位选取:主穴:颞前带、 颞后带;配 穴:瘀血阻滞加膈俞、 血海, 肝阳上亢加三阴交、 太溪, 痰浊阻滞加足三里、 中脘、 丰隆。针具选取:苏州医疗 用品厂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头皮针刺方法:针刺前与患者沟通及告知病情, 缓解紧 张情绪, 常规消毒后, 手持针灸针, 以 15° ~30°刺入头 皮, 刺入后感觉阻力减少, 即达到帽状腱膜下层, 将针 延头皮针穴线前推 1 寸, 达到指定深度后, 施行抽气手 法;具体方法:针体平卧, 医者用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 固定头皮, 右手拇指紧捏针柄, 使用爆发力将针快速向 外抽提 3 次, 然后再缓慢地向内退回原处(插至 1 寸 处), 然后捻转针体, 频率为200 次/min, 持续3 min, 每 隔 10 min 行针 1 次, 头皮针留针 30 min。体针针刺直 刺约 15 ~25 mm 得气, 平补平泻, 留针 30 min。每天 1 次, 10 次为 1 个疗程。共进行 2 个疗程。

1. 6. 2 对照组 予以 5 mg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 灵,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每晚睡前以温开水 口服, 10 次作为 1 个疗程。总共进行 2 个疗程。若患 者第 1 个疗程疾病痊愈, 则可以结束治疗。疗程结束 后记录。若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出现锥体外系病变、 抑郁等不良反应, 予以察停药。

1. 7 观察指标

1 月内头痛发生的频率、 头痛发生的持续时间、 疼 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偏头痛评分量表 (TSSM)、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焦虑 量表评分(SAS)。①VAS: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 制 , “ 0” 分端和另一端刻有 “ 10” 分端, 患者所得分值越 高, 表示疼痛越厉害, 为疼痛程度的客观评价 [1 ] 。② PSQI:包含了入睡的时间、 睡眠的持续时间、 睡眠的效 率以及睡眠的质量等, 每个成分按 0、 1、 2、 3 计分, 而患 者得到的总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不好, 为 睡眠质量的客观评价。③SAS:反应了患者的焦虑程 度, 小于 50 分为无焦虑, 分数越高越焦虑, 高于 70 分 为重度焦虑, 为评价患者焦虑情绪的客观指标 [4 ] 。④ TSSM:包含了每月发作的频率、 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 伴随发作的症状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检查等, 头痛发作 的频率与持续时间按 2、 4、 6 计分, 分数与频率及持续 时间成正比;伴随症状及血小板聚集率检查按 1、 2、 3 计分, 伴随的症状越多、 聚集率越高评分越高, 为评价 患者偏头痛程度的客观指标 [5 ] 。

1. 8 疗效评价标准 无效:患者治疗后头痛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少于 20%;好转:患者治疗后头痛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在 20%与 50%之间;有效:患者治疗后头痛积分与治疗 前相比减少大于 50%;痊愈:疗程结束后 1 个月内, 没 有再出现头痛的症状。显效率 = (痊愈例数 + 有效例 数) /总例数 × 100%。总有效率 = (痊愈例数 + 有效 例数 + 好转例数) /总例数 ×100%。

1. 9 统计学处理应用

运用 SPSS22. 0 的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 统计学分析。数据属于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珋 x ± s)表示, 采用 t 检验;而属于等级资料的则采用 Ridit 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 05 表示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2 <0. 05), 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组别 例数 痊愈 有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0 13 17 5 5 87. 5%
对照组 40 5 14 9 12 70. 0%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 1 月内头痛发生的频率、 头 痛持续时间、 TSSM 评分比较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 1 月内头痛发生频 率、 头痛发生的持续时间、 TSSM 评分, 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1 月内头痛发 生频率、 头痛持续时间、 TSSM 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 1 月内头痛发 生频率、 头痛持续时间、 TSSM 评分对比具有显著性差 异(P <0. 05)。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 1 月内头痛发生的频率、 头痛持续时间、 TSSM 评分比较(珋 x ± s)
组别 时间 1 月内头痛 发作次数 头痛持续 时间(h) TSSM 治疗组
治疗前 6. 11 ±0. 75 5. 88 ±0. 64 15. 19 ±2. 83
治疗后 1. 45 ±0. 64 * 2. 21 ±1. 14 * 8. 55 ±1. 42 *
对照组
治疗前 5. 89 ±0. 92 5. 67 ±0. 84 14. 99 ±2. 92
治疗后 2. 35 ±0. 93 1. 01 ±0. 74 10. 63 ±0. 75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 <0. 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 SAS、 VAS、 PSQI 评分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 VAS、 PSQI、 SAS 评分比 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治疗组与对照 组治疗前、 后比较, VAS、 PSQI、 SAS 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 VAS、 PSQI、 SAS 评分对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 SAS、 VAS、 PSQI 评分对比(珋 x ± s)
时间 组别 SAS VAS PSQI
治疗组
治疗前 48. 73 ±2. 33 5. 48 ±0. 75 15. 96 ±2. 07
治疗后 39. 11 ±0. 94 * 1. 86 ±1. 14 * 6. 42 ±2. 00 *
对照组
治疗前 49. 34 ±1. 93 5. 76 ±0. 92 15. 40 ±1. 82
治疗后 41. 21 ±0. 74 2. 65 ±1. 15 7. 88 ±1. 69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 <0. 05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中, 由于头痛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具 体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 目前学者大多认为偏头痛的 发生受焦虑、 抑郁、 失眠等因素影响 [6 -7 ] 。西医治疗该 病起效较快, 临床上多使用非甾体类止痛药、 肌肉松弛 剂、 抗焦虑抑郁药物及镇静药等, 但存在较多的副作用 及不良药物反应, 其具体疗效也因人而异 [8 ] 。而中医 治疗头痛, 疗效明显。针灸作为一种绿色疗法, 由于其 存在方便、 安全、 耗材少、 作用持久及无依赖性等特点, 在治疗头痛的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偏头痛在中医学中未有具体的病名, 根据其发作 的特点可归纳为“脑风” “头风” 以及“头痛” 等病。

《素问·风论》 云 :“风气循风府而上, 则为脑风” 。中 医认为此病的发生部位在脑, 其发生多与七情、 劳倦有 关, 病因多为风、 痰、 瘀等邪, 在经络的分布上多与少阳 经相关。而现代研究表明, 偏头痛的发作与焦虑、 失 眠、 抑郁等精神疾病息息相关, 因此调节患者的精神状 态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9 ] 。《灵枢·大惑论》 道 :“五脏 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并与脉系, 上属 于脑” 。经络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 网络全身, 将各组 织脏腑、 器官连接成整体, 头部为经络气血的聚集之 处, 因此经络理论为头针治疗此病作出了指导。

朱氏头皮针由北京针灸学家朱明清先生结合多年 的临床经验所提出, 以脏腑、 经络学说为基础, 将中医 的经络理论与西方解剖学、 神经学融汇贯通, 体现了生 物全息理论, 并根据不同疾病、 不同证型, 采用其独特 的针刺操作手法“抽气法” “进气法” , 配合患者的导 引、 吐纳, 以此调节气机 [10 ] 。其取穴特点是以百会为 中点, 以督脉为中线, 将头部分为前、 后、 左、 右四部分, 左主气, 右主血, 前属阴, 后属阳, 能调节阴阳、 脏腑, 故 能调节由七情过极导致的头痛。偏头痛的病位在头, 朱氏头皮针选取的治疗区与髓海相近, 故能疏通局部 脏腑经络的气机, 对偏头痛的治疗起到很好的效 果 [11 ] 。根据 “经络所过, 主治所及” 原则, 在头部经络 循行线当中, 颞前带属足少阳胆经, 能够起到疏通少阳 及面部经气的作用。颞后带根据定位属于足少阳胆经 及手少阳三焦经, 能起到疏解经气、 聪耳明目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 头针能改善大脑皮层血液循环, 提高大 脑血管中对血流的调节能力, 能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疾 病的症状 [11 ] 。除了头针取穴, 根据不同症状搭配取 穴, 肝阳上亢型则应配伍太溪、 太冲以平肝潜阳;痰浊 阻滞型头痛则配伍足三里、 中脘、 丰隆以健脾化浊;淤 血阻滞型则配伍膈俞、 血海以活血化瘀。

因此笔者认为, 朱氏头针治疗该病在止痛及改善 疼痛持续的时间、 疼痛发作频率较口服盐酸氟桂利嗪 胶囊更优, 同时能改善患者因疾病导致焦虑、 抑郁、 睡 眠质量差的症状, 可以作为综合治疗方法推广于临床。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作者:吴家民 李昕豪 吴锦镇 罗超 李敏

上一篇:畲医针刺疗法对偏头痛患者听觉 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下一篇:偏头痛穴位配伍中医针刺疗法研究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