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儿科>少儿保健>正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穴位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取穴规律探究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 碍性疾病,常发生于儿童期,尤其是学龄期,其主要临 床症状是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 [1-3] 。国 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DHD 的患病率约为 3.0%~ 6.3% [4] ,并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ADHD 患者 常共患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且危险度较高 [5] 。 对儿童 学习成绩、生活质量等造成深远影响 [6-7] ,大约有 50% 的 ADHD 患者症状可持续到成人阶段 [8] ,易发展为反社 会人格、 品行障碍、 药物或酒精滥用和青少年犯罪 [9-10] 。 本病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不良 影响,越来越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注。

目前由于 ADHD 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阐明,各种 治疗药物在本病治疗中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病西医 治疗药物以哌甲酯为首选,但其可能诱发抽动,并有食 欲减退、 心率增加、 停药后反跳等不良反应 [11] ,因此中 医治疗成为患者家长的更优选择。针刺即通过对体表 穴位的刺激,达到调节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进而使经络通畅,脑髓得充,脑络得养;同时也避免了 患者临床服药困难、 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等不足,在临 床上常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取得较 好疗效。本文汇总 30 年来相关文献,总结分析针刺治 疗 ADHD 的选穴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 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主题词或关键词为“针 刺”“多动”,检索时间范围为 1985 年 1 月 1 日 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

1.2 文献纳入标准

①临床疗效观察类文献;②明确诊断为患有 ADHD 的儿童;③以传统针刺或电针,或针刺联合中药或西药 口服、耳穴贴压、行为疗法、心理干预、推拿、闪罐 为主要治疗手段。

1.3 文献排除标准

①综述型文献、个人经验总结型文献、个案报道 型文献、理论研究型文献;②病例数少于 10 的临床疗 效观察型文献;③除 ADHD 外伴见其他疾病。

1.4 统计学方法

检索结果为文献全文,阅览全文后,根据预设统计 项目提取文献的题名、发表时间、作者、研究机构、 期刊、 针刺穴位、 穴位归经等内容,对文献进行计量学 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剔除重复文献,共检出 94 篇。所检文献凭据纳入 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后纳入 42 篇。42 篇文献中,患 者发病年龄为 3~17 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为 6 个月至 6 年,平均病程(1.2±2.6)年。42 篇文献中设 置对照组的文献 26 篇(61.9%);未设置临床对照组的 文献 16 篇(38.1%)。 排名前 3 位的发表期刊分别为 《上 海针灸杂志》(8 篇,19%)、《针灸临床杂志》(4 篇, 9.5%)、《中国针灸》(3 篇,7.1%)。42 篇文献中有明 确诊断标准的27篇,其中以美国精神病学会第4版 《诊 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 (DSM-Ⅳ)为诊断标准的文献 有 23 篇(85.2%),此外尚有以第 3 版 《中国精神疾病分 类与诊断》(CCMD-3)、国际疾病分类(ICD-10)、《儿 童多动症全国诊断标准》等作为诊断标准文献。从所 选文献看,ADHD 诊断标准不统一,其中 DSM-Ⅳ为应用 最为广泛的诊断标准,其通过具体的、 明确的临床症状 对患者注意力和言行举止两方面进行评分诊断,不足 在于主观性较强。

2.2 针刺规律

42篇针刺治疗ADHD文献中,单一运用针刺治疗方 法的有 22 篇(52.4%),针刺联合其他疗法的有 20 篇 (47.6%)。 其中联合西药的有2篇(10%),中药8篇(40%), 结合推拿、行为疗法、注意力训练、脑电生物反馈、 耳穴贴压、闪罐等其他疗法 8 篇(40%),另有 1 篇同时 运用针刺联合口服中药、耳穴贴压治疗 ADHD。研究针 刺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特别是联合口服中药的文献较 多,表明针刺联合中药在临床运用广泛,其可充分发挥 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控制症状、 调整阴阳与调理体质 相结合。

单用针刺疗法的文献中有 15 篇以针刺前后为对 照(68.2%);有 3 篇以西药组为对照(13.6%),且其中 有1篇说明针刺的远期疗效高于西药组,有1篇说明西 药组的不良反应多于针刺组;有 3 篇以中药组为对照 (13.6%);有 1 篇以心理治疗为对照(4.5%)。针刺与耳 穴贴压结合治疗 ADHD 的文章中,有 1 篇以西药治疗为 对照,其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无差异,但治疗组复发率 低。 有 1 篇针刺联合耳穴与中药组对照,除疗效显著外, 远期预后优于对照组。 目前针刺治疗 ADHD 的文献有对 照组运用不准确或缺乏对照组的弊端,造成文献质量 不高。对针刺及其他中医疗法治疗 ADHD 研究,选择准 确的对照组、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提高研究水平的 基础。

42 篇文献中有 12 篇运用 Conners 行为量表评估 ADHD治疗效果(28.6%),有3篇运用康奈尔儿童多动症 诊 断 行 为 量 表 评 价 治 疗 效 果 (7.1%),1 篇 运 用 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价疗效(2.4%),5 篇 应用 DSM-Ⅳ中关于 ADHD 诊断的 18 项注意力分散和多 动症状评价疗效(12.0%),有 1 篇运用 SPECT 脑灌注显 像评价治疗效果(2.4%),1 篇运用事件相关电位 P3 评 价疗效(2.4%),3 篇运用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儿 童多动症全国诊断标准》等其他疗效诊断标准评价疗 效,16 篇未明确疗效诊断标准(38.1%)。关于 ADHD 疗 效评价方法在所选文献中未有统一标准, Conners 行 为量表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评价方法。多数评价方法通 过观察患者症状对照量表进行评分,2 篇文献运用辅 助检查评价疗效,相比量表评分方法更为客观,为 ADHD 的疗效评价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42篇文献中通过中医辨证选穴的有16篇(38.1%), 基于不同兼症进行穴位加减的有 9 篇(21.4%)。 辨证为 湿热内蕴、 痰火扰心 11 篇(27.5%),肾阴不足、 肝阳偏 旺 8 篇(20.0%),心脾气虚 5 篇(12.5%),肝肾阴虚 4 篇 (10.0%),脾虚肝亢 2 篇(5.0%),心肝火旺 2 篇(5.0%), 心脾两虚 2 篇(5.0%),脾肾阴虚、 心火炽盛、 心肾不交、 肝郁气滞、 心肾阴虚、 肝风内动各 1 篇(2.5%),辨证情 况见表 1。本病“实证重在治风与痰,虚证重在补肾柔 肝”,病程早期多属实证,发病与“风”“痰”密不可 分,或肝亢动风,或痰热生风,风痰相搏,合而为病。42 篇文献中,针刺治疗ADHD取穴归经情况见表2,42篇文 献中针刺选穴及频次见表 3。

42 篇文献中施针所选穴位取自督脉频次最高。 督 脉并于脊里,上风府,入脑,上巅,主治脏腑病、 神志病、 热病、头面五官病等,是治疗以多动、冲动、注意缺陷 为主要症状的 ADHD 的关键经脉。除督脉外,取穴高频 的经脉还有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悸、 心烦等神志病症;足厥阴肝经 穴泻肝胆实火,足少阳胆经主治头面五官病及神志 病,ADHD 表现为湿热痰火之证较多,肝胆经穴常用作 肝胆湿热、肝风内动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配穴。应 用频次较高的穴位有太冲、内关、百会、四神聪。太 冲主治肝经风热病证,用于心肝火旺、 肝风内动、 肝胆 湿热之多动;百会、四神聪位于头部,主治神志病症, 为治疗 ADHD 的近端选穴和对症选穴;内关有凝气安神 的作用,调整心神,缓解多动、冲动之症。



3 讨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异质性神经精神疾病, 尚无明确的病因学或病理学诊断依据,该病主要是医 生凭借患者临床表现、综合监护人对其症状的描述来 进行评估和诊断 [12] 。 由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治 疗上具有明显困难。 治疗 ADHD 常用的西药有精神兴奋 剂、-受体激动剂、精神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剂。 首选药物为哌甲酯(利他林),长期疗效未明确,又表现 出较多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 [13] 。 对于 ADHD 一病,古代医籍中未有专门的记载,据 此病的表现,可归于“健忘”“躁动”证之中,不少中 医典籍有类似论述及描绘,如“其神易动,其气易往” “烦躁煽动”“躁而不静”等临床表现与儿童注意缺 陷多动障碍相类似 [14-15] 。 中医学理论认为,ADHD 是因为 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调护不当,或因外伤、 情志不畅等, 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小儿本有“肝常有余,肾常虚”之 脏腑生理特点,如再有后天饮食不调,膏粱厚味则易伤 脾土,痰热生则心神受扰,肝风易动而发此病。《灵 枢·行针》:“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与 本病的情绪不稳、活动过度的临床表现相似。

根据“盛则泻其有余,虚则补其不足”的治则,对 ADHD 的治疗应以平肝潜阳、调和阴阳为主,辅以养心 安神、健脾益气、化痰宁心、疏肝解郁等。中医疗法 具有辨证施治、因人制宜的特点,因此中医治疗 ADHD 逐渐成为安全有效又容易接受的方法。20 世纪 80 年 代初,有医家开始用针刺治疗 ADHD [16] 。针刺作为 ADHD 的一种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在西方国家也逐渐得到 认可及推广,国外研究人员已经尝试采用针刺治疗 ADHD 患者并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17] 。 近 30 年来,针刺治 疗本病形成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及临床体系,取 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18-19] 。 因其疗效显著,同时避免了患者服药、 家长煎药的困难, 得到了医者和患者家庭的青睐。但由于患者年龄小, 针刺时常有哭闹,且需专业医师施治,难以保证治疗效 果,限制了其应用。

本研究数据表明,针刺治疗 ADHD 疗效确切,特别 是联合中药、 耳穴贴压或心理疗法等,对症状的缓解以 及长期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更优。 针刺治疗 ADHD 选穴遵 循近端选穴与远端选穴相结合,辨症与辨证相结合的 原则。近端选取百会、四神聪、印堂等穴位缓解多动 和冲动的神志病症,远端选取神门、 内关等穴同治心神 病变。 病程较长的患者常表现为肝肾阴虚之证,故配穴 上多用太溪、 肾俞、 肝俞培补肝肾,心脾气虚者选择足 三里、 三阴交补益心脾,痰火内扰者选择丰隆祛痰降火, 肝阳偏亢者选择太冲平肝熄风。除十四经穴和经外奇 穴外,方云鹏对头部特点穴位进行研究所得出的头皮 针特色疗法——方氏头针 [20] ,如记忆穴(在顶角隆突, 以人字缝间为顶点向左前下方和右下方分别画一直线, 与矢状缝分别成 60°夹角,在此两缝上,离人字缝尖 7 cm 处,一侧 1 穴,共 2 穴)、思维穴(思维中枢头皮投 影区,位于额骨隆突之间,眉间棘直上 3 cm 处)、伏象 头部(在冠矢点前,总长 3 cm 为伏象头颈部,头部为头 颈部前 2/3 处)、伏脏上焦(即为额正中线至左、右额 角间区域,每侧各分上、中、下三焦,总长 6.5 cm,上 焦长 3 cm)等,也对 ADHD 症状的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所选文献中应用靳三针治疗 ADHD 的有 11 篇(26.2%)。 “靳三针” 以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靳瑞教授之名而设, 运用于临床治疗各类疾病,效果显著,深得众多针灸人 崇尚 [21] 。 靳三针在头部的穴组主要有四神针(百会穴前 后左右各 1.5 寸)、脑三针(脑户、脑空)、智三针(神 庭、本神)、定神针(前额的印堂穴上 5 分、双侧阳白 穴上 5 分)等。 作为主穴的各三针穴组,配以根据脏腑、 经络及兼证随证辨证的配穴,共同达到调整阴阳、 调节 脏腑经络功能的治疗效果 [22] 。

从所检索文献来看,针刺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ADHD 应用广泛,疗效与优势突出。 特别与口服中药、 耳穴疗 法配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治疗作用。 如口 服中药的特点在于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其有灵活性 大、 疗效可靠、 停药不易复发等优势,配合针刺治疗可 以重点改善特殊症状,加快治疗进程。 耳穴贴压法可作 用于身体各部分投射到耳的功能区,起到调节脏腑的 作用,易于被患者和家长接受, 《灵枢· 口问》 : “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 ” 运用耳穴贴压法时,可以嘱患者或家 长对耳穴每日多次进行刺激,操作方便,可保证发挥其 最大疗效。针刺治疗 ADHD 不仅可缓解症状,远期疗效 较对照组更优。 其不良反应较西药与中药都更少,所选 文献中仅有个别患者出现晕针的不良反应,处理简便, 不会造成身体损伤。 且有文献说明,出现晕针的患者针 刺治疗效果更优。

本文检索了30年来针刺治疗ADHD的文献,最后仅 纳入 42 篇。 由此说明针刺治疗 ADHD 的系统研究较少, 且大多数文献仍停留在较浅显阶段。 且针灸治疗 ADHD 的临床研究大部分均未能符合循证医学对科研的要 求 [23-24] 。从检索文献来看,对于针刺治疗 ADHD 的研究 方法目前多集中于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对比以及自身前 后对比,研究多缺乏严谨性,存在疗效标准不统一、对 照组选取不合理、 统计方法不明确或运用错误等问题, 导致文献质量不高,对针刺治疗 ADHD 研究不够深入。 ADHD 主要根据患者症状评价,导致客观性较低。有文 献根据事件相关电位 P3 出现率评价疗效 [25] ,为提高本 病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了思路。今后对针刺 治疗 ADHD 的研究,须加大样本量,细化诊断标准,选取 明确合理的对照组,严格遵循临床试验规范,运用合理 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研究。另一方面,针刺治疗 ADHD 的研究可以结合现代实验方法,探究其作用机制,进一 步为临床治疗 ADHD 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宋宇尘 周荣易 韩新民 雷爽

上一篇:除小儿疳积,健脾胃,掐按四缝穴,捏脊

下一篇:中医外治法,经络捏脊疗法治多种小儿病患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