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医学,往往在治疗时还讲究与患者之间的交流,甚至讲究一种双方信息的交换。这种信息交换,可能是通过医者与患者的语言交流进行,还会在医生的推拿、针灸等治疗过程中通过与患者接触、施针等途径进行交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刮痧出的痧无论是非字,还是鱼骨头形,都可能存在着这种信息的交流,从而让患者能更信任医生,达到发挥疗效的目的。
“中医,难就难在其中医者与患者的信息的交流。比如针灸,针进去谁都会,但是,每个人针同一个部位,却有不同的疗效。”南宁迪拜中医诊所主任薛炜则认为,医者必须与患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达到治身与治心的目的。“我们觉得累,大部分是心累。就比如一个人的心很累,就算提一桶水,都会很累,而如果是抱自己的孩子,则再重也觉得舒服。所以,针灸往往就是用心在做。”
关系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骨伤科教授谢冰同样认为,中医疗法中,不仅是身体的疗法,心理的开导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别以为我就扎这么一针,为什么就有效?你发现我在问诊、扎针时与患者的交流了吗?其次,我每扎一针,深浅以及是否顺时针、逆时针转针都是有讲究的,这是每个医生自己的心得。”谢冰说道。(本报记者 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