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颈椎病>正文

颈椎病痹痛型眩晕型 中药手法牵引和功能锻炼

全国名中医丁锷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临床长期研究中医骨伤科疾病,学验俱丰,对骨伤科疑难疾病特别是颈椎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并结合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笔者有幸师承于丁锷老师,在从师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现将其辨治颈椎病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分型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筋骨缓弱,关节失稳,加上慢性累积性劳损,以致逐渐形成骨刺,或形态结构改变,如生理曲线变直、关节错缝等,最终累及周围软组织,或神经、血管、脊髓,而出现相应症状。常因外感风寒或外伤而诱发加重。由于该病受累组织不同,临床表现相当繁杂。丁锷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将颈椎病分为3型:痹痛型,临床症状以疼痛、麻木和僵硬为主;眩晕型,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意识清楚;痉症(瘫痪)型,以四肢强直拘挛为主。
 
据型施方
 
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和方法很多,包括中药、手法、牵引、封闭、手术和功能锻炼等。丁锷应用中药治疗颈椎病,强调辨证论治,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受累的软组织或神经、血管、脊髓的病变,缓解症状。
 
痹痛型
 
以颈肩痛、僵为主症,或伴一侧上肢麻痛,或兼见胸、背痛,脉多紧弦,苔薄白。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营卫气血不畅为患。治宜温经活血通络。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桂枝15g,白芍、羌活、当归各20g,葛根30g,生姜3g,大枣3枚,甘草、川芎各10g。疼痛剧烈彻夜难眠者,加蜂房10g、延胡索15g、生珍珠母30g,另加龙琥定痛丹(丁锷验方,由地龙、血竭、蜈蚣、全蝎、琥珀、珍珠母等组成)5g,冲服,每日2次。痛随天气变化、遇寒加剧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5g,威灵仙20g,细辛3~5g。肢麻明显者,加黄芪30g、苍术20g、天麻10g。颈背强痛拘紧不舒、转侧不灵者,加用消瘀接骨散(丁锷验方,由花椒、荜茇、五加皮、白芷、南星、肉桂、丁香、乳香、没药等组成),局部外敷,每日1次,每次6~8小时,同时配服颈椎活血胶囊(丁锷验方,由当归、川芎、三七、红花、天麻、肉桂、冰片、人工牛黄等组成),每日2次,每次5粒。
 
眩晕型
 
发作性眩晕,甚至猝倒(但意识清楚),以头颈转动即发为特点。眩晕之病机,前人有风火痰虚之说,丁锷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颈椎病之眩晕分为气虚下陷、浊痰中阻、风寒束络、风阳上扰4种证型。
 
气虚下陷:《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中气虚陷,清阳不升,营血不能上承,清窍失养,而出现眩晕、神疲气弱、舌淡、脉沉细或虚大,血压偏低等。治宜益气升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白术、陈皮、升麻、红参、当归各10g,柴胡12g,甘草6g,枳壳20~30g,川芎7g,五味子15g。同时口服颈椎活血胶囊,用法同上。眩晕消失后继服颈椎活血胶囊1~2个月。
 
浊痰中阻:心脾不足,痰涎内生,痰气相搏,上僭阳位,蒙蔽清阳,故作眩晕,症见心烦欲呕,惊悸怵惕,舌红苔腻,脉弦或滑等。治以涤痰化浊通络,佐以和胃降逆法。方用温胆汤加味:半夏、陈皮、茯苓、枳壳、竹茹、白术、天麻各10g,甘草6g,石菖蒲15~20g,龙骨、牡蛎各15g。同时配服颈椎活血胶囊,用法同上。
 
风寒束络:风寒客于经络,经脉拘挛不舒,气血上行不畅,清窍失养而作眩晕。发作时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往往头颈转动或精神激动即可发病,脉弦紧,舌淡苔白,脑彩超检查多提示椎动脉痉挛。治宜舒筋活血。方用桂龙活血止眩汤(丁锷验方):肉桂、当归、川芎、防风、姜黄、天麻、僵蚕各10g,地龙、葛根各30g,白芍、羌活各15g。配服颈椎活血胶囊,用法同上。
 
风阳上亢:《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体阴用阳,阴虚阳亢,肝风上扰,清窍失宁,发为眩晕,伴心烦易怒,舌红脉弦,血压升高等。治宜镇肝息风为主。方用息风活血汤(丁锷验方):代赭石、地龙、白茅根、钩藤各20g,灵磁石、生石决明各30g,川牛膝、当归、川芎各10g,丹参、车前子各15g。同时配服颈椎活血胶囊,服法同上。
 
痉症(瘫痪)型
 
以缓慢性、间歇性、进行性加重为特征的单侧或双下肢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行走失稳,举步笨拙,足下发软,如履棉上,触之颤抖。颈椎病之成“痉”者,乃瘀浊阻络,筋脉拘急不舒,非手术治疗颇为棘手。对不愿手术或没有手术条件的患者,中医治疗以化瘀散结活络为主,药用散结活络汤(丁锷验方):黄芪40g,赤芍20g,当归、川芎、三棱、莪术各10g,石菖蒲、皂角刺各15g,人参5g。同时服用龙马穿山散(丁锷验方,由地龙、制马钱子、炮穿山甲、水蛭、蜈蚣、全蝎、冰片组成),每日2次,每次3g,装胶囊服用。
 
丁锷特别强调,在颈椎病症状缓解之后,要注重颈、肩、背部位的保暖,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合理用枕,避免长期低头,此乃取得长远疗效的关键。
 
典型医案
 
邵某,女,50岁,2006年1月27日初诊。患者头晕,闭目静卧,动则眩晕,站立则眩晕加剧,颈部酸痛,少气乏力,面白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90/65mmHg,颈椎棘间椎旁压痛(+),侧向挤压痛(+)。乃中气虚陷、清阳不举、髓海失养所致。治以益气升阳为主,少佐活血止痛。处方:炙黄芪、炒枳壳各20g,白术、陈皮、升麻、红参、全当归、川芎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另每日取水蛭3g,研末吞服;辅以颈椎活血胶囊,每日2次,每次5粒。
 
2月4日二诊:服前方后,头痛、头晕及颈部酸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已能起床活动,料理家务。上方再服10剂,颈椎活血胶囊续服3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综观本例症状体征,当属中气虚陷,无力升举清阳,以致髓海失养,故而头晕头痛。方选东垣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阳,加枳壳行气上举(用量宜大,一般20~30g);少佐水蛭,活血通络止痛。脉畅络和,清阳上充,眩晕自止。(王正 王峰 张建华 周正新 陈斌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一篇:项痹针刺方 鲍庆祥治颈椎病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