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颈椎病>正文

改良颈椎仰卧拔伸法结合内功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可因颈部体位改变诱发,多由颈椎的增生退变、小关节紊乱及颈枕部肌肉劳损、外伤等因素压迫或刺激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出现颈部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有晕倒等情况发生[1]。目前,老龄化问题加剧,患颈性眩晕的老年人逐渐增多,由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在临床中亦有很多青年人发病[2]。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临床症状也多种多样,临床常采用多种诊断方法进行辅助诊断,或采用排除性诊断方法进行鉴别[3,4]。临床治疗该病以针刺、推拿、口服中药,或口服西药及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等方法为主,其中推拿手法的治疗效果较佳。本研究主要探讨改良颈椎仰卧拔伸法结合海派推拿中的内功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颈性眩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12月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5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56.40±15.62)岁;病程2~60个月,平均(24.56±12.15)个月。观察组男7例,女23例;年龄21~75岁,平均(58.53±16.14)岁;病程3~48个月,平均(22.36±11.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5]。
 
1.2 诊断标准
参照《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中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6]。①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眼胀等具有明显的交感神经功能增强的表现。②颈枕部、肩背部存在压痛点,且按压这些压痛点可引发临床症状。③颈部功能活动检查时可发现受损的颈椎节段及影响其功能活动的筋节,刺激该组织能诱发眩晕症状。④除眩晕症状外,患者常伴有肩背或手臂的放射痛,提示受损颈椎节段的根性症状。⑤针对受损的颈椎节段及相应筋节的治疗,非手术或手术的方法均可消除或缓解眩晕症状。⑥颈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异常,如颈椎生理曲线变直或反弓,骨质增生,寰椎后结节上翘,枢椎齿状突距寰椎两侧块间距不等宽,颈椎间盘突出。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程在1个月以上,年龄18~75岁;患者接受本研究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经五官科、神经内科专科检查排除能够引起眩晕的耳源性或脑源性疾病者;颈椎椎体先天畸形(寰枕融合、颅底凹陷、颈肋)所致的眩晕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者;正在参加其他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颈椎仰卧拔伸法结合推拿治疗。①采用法、拿法、按揉法放松患者颈枕、肩背部肌群3~5 min。②采用一指禅结合弹拨法施术于患者颈部肌肉压痛点及筋节处3~5 min, 使其局部痉挛的肌肉放松、筋节变软。③嘱患者仰卧于治疗床,医者一手托住患者枕后部,一手托住患者下颌部,向上缓缓牵引数秒,再缓慢放松。④点按百会、太阳穴,弹拨风池、风府穴3~5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治疗后休息两日,共治疗两个疗程。
 
2.2 观察组
采用改良颈椎仰卧拔伸法结合内功推拿治疗。改良拔伸牵引方法:①患者先俯卧于治疗床,医者位于患者头部方向,采用法、拿法、按揉法放松患者颈枕、肩背部肌群,每次3~5 min。②患者仰卧位,做腹式深吸气,医者位于患者头顶方向,一手托其枕部,另一手握住其颏部,上身后倾进行拔伸,嘱患者缓缓吐气,下肢平稳、五趾屈曲做类似抓地动作,上肢自然伸直,凝力于肩、肘、腕,蓄力于指端,上述方法连续操作2~3次。内功推拿手法:①开天门:医者拇指吸定于患者印堂穴,上推至神庭穴,共18次。②分头阴阳:医者双手拇指分别从患者印堂穴沿两侧眉弓抹至太阳穴,共18次。③推桥弓:医者双手拇指分别推患者双侧桥弓穴,各48次。④点按松解及横擦风府穴及双侧风池穴周围肌群,各48次。⑤单掌叩击颠顶3次。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治疗后休息两日,共治疗两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采用VA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临床评定内容以眩晕、震动幻视、不稳感为主。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7]。②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评分。采用DH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情况。DHI评分包括功能评分、情感评分、生理评分三大项。回答选项“是”为4分,“有时”为2分,“无”为0分。0~30分表示轻微障碍,31~60分表示中等障碍,61~100分表示严重障碍[8]。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疗效[9]。治愈:原有症状和体征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颈部活动自如;好转:原有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症状;无效:原有症状和体征基本无明显改善甚至诱发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例) 好转(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10 16 4 86.67▲
对照组 30 5 15 10 6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VAS、DH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眩晕障碍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时间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眩晕障碍评分量表评分
观察组 30 治疗前 7.62±1.18 43.05±15.24
治疗后 3.01±1.03△▲ 15.13±7.16△▲
对照组 30 治疗前 7.72±1.29 42.19±12.14
治疗后 4.05±1.18△ 20.34±10.1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复杂,可由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压迫椎动脉造成其供血不足所引起。该病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耳鸣、视物模糊或摇摆感,部分患者有心慌、胸闷、憋气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颈椎功能紊乱所引起的本体感觉异常是导致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10],中医认为,颈性眩晕产生的原因多为风寒湿邪侵袭、外伤、劳损导致气血瘀阻,筋脉不荣,清窍失养。《灵枢·大惑论》有“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急则目眩以转矣”的记载,指出人体正气不足,虚邪贼风乘机入侵颈项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11]。颈性眩晕患者一般会存在颈椎失稳的情况,属于中医“骨错缝,筋出槽”范畴。研究表明,推拿具有理筋整复、行气活血、调整脏腑等作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12]。
 
海派内功推拿是将与少林内功有关的功法训练与推拿手法相结合,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理论和技术。该法多用于头晕、头痛、咳嗽、原发性高血压等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保健,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功效。针对长期久坐所引发的脊源性疾病患者,采用内功推拿手法治疗及少林功法操练,能使患者症状得到很好的缓解。姚斐[13]认为,在颈部患椎及筋节处使用手法治疗可有效缓解大脑的紧张感和疲劳状态。颈枕部予以弹拨理筋、擦法,可以松弛筋节,加快血液循环,恢复颈椎动力平衡,缓解局部炎性反应,放松颈部肌肉痉挛,从而改善颈性眩晕的症状[14]。
 
仰卧拔伸法是拔伸手法和理筋手法的联合应用,此方法能够缓解大部分患者颈部及头部不适[15]。改良方法中,拔伸牵引颈椎时嘱患者做腹式呼吸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椎动脉血管痉挛,提高肌肉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扩张血管,对人体内脏腑气血运行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6]。采用少林内功功法时,嘱患者平卧,调整四肢,下肢平稳,五趾屈曲,上肢自然伸直,蓄力于指端,上下两种动作同时进行,能够以力贯气,畅通气血,濡养头面五官和四肢百骸。沈国权团队研究发现,本体感觉紊乱是颈性眩晕的普遍致晕途径,其次为缺血[17]。少林内功的功法动作更符合经筋理论,下肢屈曲、脚趾抓地和上肢后撑的裆式动作更有助于纠正异常姿势。胸锁乳突肌锁骨支与枕下肌群是人体本体感觉神经最丰富的肌肉,与颈性眩晕发作有直接关系。内功推拿手法及少林内功功法的结合,既可舒筋解痉,又可缓解血管痉挛,从而纠正患椎功能性失稳,达到平衡筋骨、通畅气血的目的。推桥弓作用于胸锁乳突肌,可改善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缓解交感神经兴奋,达到减轻或消除眩晕症状的目的。开天门、分头阴阳、擦法、头顶掌击法等手法,均能够明目醒脑,平肝潜阳,安神定魄,快速有效缓解头晕症状,使患者感到神清气爽,精神饱满。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改良颈椎仰卧拔伸与内功推拿相结合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有明显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方法具有无创伤、治疗风险小、依从性好、患者易接受等特点。由于本院现有的诊断及研究技术不足,无法客观分析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变化,故本研究未能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分析。内功推拿属于海派推拿中功法与手法相结合较为密切的治疗手法,操作相对难度较大,因而对术者和患者都有较高要求。对于今后该病的诊治研究,还要完善客观的数据分析,普及少林内功功法练习,培养更多的内功推拿从业者,为本研究项目的推广打下基础。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周旭 沈国权 罗金寿 安洋阳 李振 马红敏 徐金美
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一篇:颈椎病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10点10分”疗法

下一篇:推拿配合纠形颈托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