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颈椎病>正文

柳氏广意派推拿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2例

小儿肌性斜颈以头歪向患侧、面朝健侧为主要表现,有先天性斜颈和后天性斜颈之分。先天性斜颈多为胎儿期在子宫内头位不正,长期偏向一侧,导致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所致,头歪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后天性斜颈多因产伤、异常分娩或胎位异常导致胸锁乳突肌损伤、血肿机化、挛缩,而致头项活动不利。先天性肌性斜颈多见,多在出生后发现颈部向一侧倾斜畸形,小儿出生后数日至满月后,在颈部见到或触摸到胸锁乳突肌上部、中部或下部肌性肿块,伴头颈倾斜畸形,即可确诊。
 
柳少逸先生为柳氏广意派推拿术传承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民间疗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精于中医方脉研究,长于推拿、针灸等非药物疗法的研究,其创立“外关手里痉病摩方”“肩髃膏肓濡筋摩方”用于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每获良效,兹择其要而分享之。
 
1 临床表现
小儿肌性斜颈表现为头部向一侧旋转或偏斜,胸锁乳突肌中下段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块,有轻度压痛,上述症状在患儿出生5~8个月后逐渐消退,但胸锁乳突肌挛缩,呈硬索状,并将枕部拉向患侧,使下颌转向健侧肩部。重者可见面部不对称畸形,面部健侧饱满,患侧变小,患侧眼、耳平面较健侧低,两眼裂连线与左右口角连线不平行,其延长线相交于患侧。更严重者还可导致颈椎侧凸畸形,X线颈椎平片可见颈椎凸向健侧,上胸椎凸向患侧。根据典型体征即可诊断。
 
2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产伤有关,因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所致;或因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胸锁乳突肌血液供给,引起缺血性改变所致;或因胎儿期在子宫内头位不正,长期偏向一侧,导致一侧胸锁乳突肌缺血,引起肌纤维增生痉挛,导致头和颈不对称畸形,头歪向一侧。肌性斜颈的病理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可见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如治疗不及时,最终全部被结缔组织代替。
 
柳少逸先生认为,本病当是经筋为病,与手三阳经、足少阳经之筋有关。《灵枢·经筋》有“手少阳之筋”“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的记述。经筋受损,筋脉痹阻,聚而不散,导致经筋挛缩。
 
3 病案举隅
3.1 病案1
患儿,男,8个月,2018年1月17日初诊。主诉:颈部歪斜8个月。其母代述:患儿在某医院儿保科体检时,发现右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有一花生米大小结节,伴面部倾斜,诊断为先天性肌斜颈。自服方药(具体不详)无效前来就诊。诊见患儿神志清,头部向右侧倾斜,下颌转向左侧,于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触及一条索状物,左侧眼睛略高于右侧,左侧口角略高于右侧,纳好,睡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滞,显于风关。西医诊断:小儿肌性斜颈。中医诊断:颈痉;辨证属经筋受损,聚而成结。治法:调气血,和营卫,舒筋通络。处方:外关手里痉病摩方合手少阳经筋摩方化裁。外关手里痉病摩方:手三里、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肩井。手少阳经筋摩方:手少阳经筋循行线上,以痛为输,取压痛点。每日治疗1次,每个穴位按摩2 min,2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2个疗程后结节基本消失,局部肌肉如常。嘱患儿每个月复诊1次。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语:外关手里痉病摩方以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外关,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之肩井,伍手阳明经四穴,化裁施术,取得满意效果。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具有通达阳气、舒筋活络之功,为治疗肘臂肩背疾病之要穴。曲池为手阳明经之合穴,有和营卫、调气血、通经络、濡筋脉的作用。肩髃为手阳明、阳跷脉之会,颈肩乃阳跷脉循行之处,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之功,对颈肩病变有效。合谷为四总穴之一,手阳明经原穴,有化气通脉、调气和血、疏经通络、解痉止痛之功。外关为八脉交会穴,手少阳三焦经络穴,通于阳维脉,而阳维脉又上肩,经颈部,故外关有通达气血、疏通经络之功。肩井为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能调达枢机,舒筋通络,维系诸阳脉,是舒肩必用之穴,且足少阳胆经腧穴有通达气机之功,故舒肩井又为推拿收功之法[1]。
 
3.2 病案2
患儿,男,2岁,2018年3月15日初诊。其母代述:患儿7个月时,家人发现其习惯性头转向一侧,且坐位时头部也向一侧倾斜,曾去当地医院康复科诊治,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建议手术治疗,因畏惧手术来诊。诊见患儿神志清,跑跳自如,头歪向左侧,下颌转向右侧,检查见双侧颈部不对称,左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呈条索状,纳可,睡眠好,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滞,显于风关。西医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中医诊断:颈痉;辨证属经筋受损,聚而成结。治则:养肝肾,调气血,濡筋脉。处方:肩髃膏肓濡筋摩方化裁,辅以局部揉运。肩髃膏肓濡筋方化裁:肩髃、颈臂、曲池、合谷、肾俞、膏肓俞、外关。对患侧胸锁乳突肌施以推、拿、按、摩、揉、运诸法;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逐渐向健侧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数次。每日治疗1次,每个穴位按摩2 min,2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3个疗程后,患儿头位正常,左侧颈部条索状物消失,按之柔软。嘱1个月后复诊,观察半年无复发。
 
按语:肩髃膏肓濡筋摩方是柳少逸先生为颈肩病及小儿肌性斜颈而设,由肩髃、颈臂、曲池、合谷、肾俞、膏肓俞6穴组成[2]。肩髃为手阳明与阳跷脉之会穴,有疏经通络之功。颈臂为经外奇穴,能舒筋缓节,临床常用于治疗颈肩病及小儿肌性斜颈。曲池为手阳明经之本穴,能和营卫,调气血。合谷是手阳明经原穴,有化气通脉、调和气血、畅达络脉之功。肾俞是肾气灌注腰脊之处,有益肾培元之功。膏肓俞是治疗虚损病之要穴。肾俞与膏肓俞相配伍,有培补先、后天之本之功。
 
4 小结
柳少逸先生认为,本病是由患儿颈部经筋受损,筋脉痹阻,聚而不散,经筋挛缩而致,若发病日久失治,导致筋强、筋结,则难以治愈。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舒筋通络。《厘正按摩要术》曰:“按摩者,开通闭塞。”《医宗金鉴》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故柳少逸先生临床以方证立论,施治多以阳明、少阳经穴为主,配合远、近端取穴,不但可调理局部,还能兼顾整体。施术时,需宗《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之法,诸穴健侧行泻法,患侧行补法。二方诸穴均为小儿斜颈常用穴,可化裁施术,使胸锁乳突肌痉挛得解,斜颈得除。
 
参考文献
[1]柳少逸.小儿推拿讲稿——广意派传承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柳少逸.脑瘫病中医治疗康复技术讲稿[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陈安玉

上一篇:颈椎病 采用针刺疗法

下一篇:手法配合针刺对颈椎曲度的影响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