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颈椎病>正文

颈椎病 颈性眩晕温针灸联合手法治疗

温针灸联合手法、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颈性眩晕症状、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中医认为,颈椎病多由感受风寒、劳累过度、气滞血瘀、肝肾不足等因素引起。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患者有明显的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症状[1]。肝、肾是人体内藏精血、明目益气的重要器官。肝贮藏,调节血液,以濡养四肢百骸,血液可化为肾精;肾所藏之精也可化为血液,以补充肝之所需[2]。西医治疗颈椎病主要针对临床症状予以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后,仍易受外界及自身因素变化影响,导致病情反复,是因个体病证存在较大差异,单一用药难以获得理想疗效[3]。温针灸融合艾灸和针刺的优点,在施灸的同时,可有效通过针刺将热力传入穴位,发挥协同作用,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功效[4]。本研究探讨温针灸联合手法、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椎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颈性眩晕、椎动脉血流变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颈椎病 颈性眩晕温针灸联合手法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揭阳市中医院中医科收治的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45.87±6.02)岁;平均病程(11.36±1.65)个月;轻度眩晕13例,中度24例,重度6例。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53±5.24)岁;平均病程(10.25±2.03)个月;轻度眩晕15例,中度21例,重度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5]。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中颈椎病的诊断,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6];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颈椎椎间盘或椎间关节存在退行性改变。②中医诊断参考《中医骨伤科学》中颈椎病肝肾不足证的辨证标准:症见眩晕头痛、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肢体麻木、脉细弱[7]。
 
1.3 纳入标准
存在显著的颈部不适,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晰,交流无障碍;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存在其他疾病引发眩晕者;存在严重免疫缺陷、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近6个月内接受过其他针灸或药灸治疗者;存在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手法治疗。
 
(1)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
取灯盏细辛注射液(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569)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
 
(2)手法治疗
采用五步手法治疗。①点按松解:患者取坐位,医者使用拇指指腹、中指指腹点按风池、伏兔、肩井、风府、百会、肩外俞等穴。每个穴位点按时间不短于1 min。②颈部推拿: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身后,用小鱼际自患者颈上部位向肩部施加推力;医者再使用双手拇指自患者肩井推向风池,以施术局部出现酸胀感、皮肤微发红为度;随后,医师双手提拿患者颈后两侧肌肉,双手交替用力,左手提拿时右手放松,右手提拿时左手放松,上述操作持续3 min。③牵引手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身后,双手置于患者颈项部位并向上提,施以手法引导患者进行定向运动,向前、后、左、右方向做牵拉运动,牵拉过程中,医者一只手固定患者肩部,另一只手引导患者颈部向四方牵拉伸展至最大角度。重复7~10次。④旋颈手法:在手法③的基础上,医者施以手法指导患者进行左右方向的旋转颈项运动。活动范围均为45°,重复7~10次。⑤叩击法:医者于患者颈部、肩背部实行拍打叩击,单个部位重复5~8次。手法治疗每次持续20~30 min, 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穴位取双侧肾俞、肝俞、天柱、颈百劳、三阴交、悬钟等。首先,嘱患者取俯卧体位,对穴位皮肤周围进行严格消毒,选用0.45 mm×7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天柱直刺15~25 mm, 至患者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后头部,有时可向前扩散至眼部;于颈百劳直刺25~33 mm, 以患者局部酸胀为度;于其他穴位直刺15~25 mm。得气后,取长度约2 cm的艾柱套于针柄,调整位置使其尽可能接近穴位皮肤,点燃艾柱施灸。每次施灸3壮,待前一根艾条燃烧完全后去掉灰烬,至针柄凉至微温时再施灸下一壮。三阴交、悬钟分别位于足部内踝及小腿外侧,在施灸时需指导患者采用侧卧体位。施灸过程中,艾灸处垫硬纸片,以防艾条燃烧后的灰烬掉落而烫伤皮肤。单次治疗时间约30 min, 每日1次,连续治疗6 d后间隔1 d, 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眩晕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采用眩晕残障量表(DHI)[8]及眩晕评定量表(DARS)[9]评估。DHI量表分为10个单项,评分范围0~40分,分值越高提示眩晕对正常生活、工作的影响越大。DARS分为6个单项,评分范围0~36分,分值越高提示眩晕症状越严重。②主观眩晕程度: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根据主观体验眩晕感在长度10 cm的模拟量尺上进行标记,对应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患者眩晕感越剧烈。③椎动脉血流参数。治疗前后采用DC-35Pro多普勒超声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设置探头频率1.5~3.0 MHz。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眩晕及其他症状完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显效:眩晕及其他症状显著改善,7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有效:眩晕及其他症状有一定减轻,3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中医证候积分根据患者主诉将临床症状(包括全身乏力、面色不华、食欲下降、体虚畏寒、四肢冰冷)按症状的无、轻度、重度分别计为0、2、4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6.05%(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3 7 23 12 1 97.67▲
对照组 43 3 15 19 6 86.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眩晕改善及主观眩晕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DHI、DARS、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HI、DARS、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改善及主观眩晕程度(分,x¯¯±s) 
 
组别 例数 时间 眩晕残障 量表评分 眩晕评定量表 评分系统评分 视觉模拟 评分法评分
观察组 43 治疗前 28.87±4.68 26.85±2.87 7.65±1.03
治疗后 12.18±1.23△▲ 9.56±1.79△▲ 4.23±0.68△▲
对照组 43 治疗前 30.05±4.22 26.19±2.46 7.24±1.25
治疗后 18.65±3.64△ 13.87±1.85△ 5.89±1.14△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椎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I、RI、V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I、RI均低于治疗前,Vm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V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参数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间 搏动指数 阻力指数 平均血流速度(cm/s)
观察组 43 治疗前 1.21±0.13 0.69±0.08 38.35±5.12
治疗后 0.97±0.12△▲ 0.58±0.08△▲ 45.34±5.68△▲
对照组 43 治疗前 1.19±0.16 0.68±0.10 37.69±5.23
治疗后 1.06±0.13△ 0.63±0.07△ 42.12±5.1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肝肾不足主要是肝肾阴虚、精血虚少所致。情绪抑郁、饮食劳倦等均有可能成为诱发因素,长期精神不佳易导致肾精亏虚从而引发血行不畅,津液耗损[10]。脑藏髓,为肾精所化,肝肾不足会导致脑失所养,引起眩晕[11]。颈椎病的基本发病机制为颈椎长时间超负荷使用,修复能力逐渐降低,从而引发椎间盘退变。另有部分患者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椎弓发育扁平,导致椎管矢状径偏小,在此基础上,出现脊髓压迫症状,从而诱发颈椎病[12]。目前,西医采用药物治疗颈椎病,以缓解症状为主,难以达到根治效果,且疗效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复发率较高。手法治疗通过对患者关节、肌肉及部分穴位施加外力干预,松解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解痉镇痛的作用。在物理治疗干预下,颈椎小关节的粘连松解,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对于缓解颈椎病症状具有一定作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活血通络、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不足之处在于对颈椎病患者的局部临床症状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温针灸又称为针柄灸,行针刺的同时联合艾灸,可在温通经脉的基础上发挥行气活血之效。本研究主要探究中医温针灸及手法联合中成药对肝肾不足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并重点探究眩晕症状、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DHI、DARS、VAS评分及PI、RI均低于对照组,Vm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温针灸联合手法、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椎病,能改善患者眩晕症状,调节患者血液循环,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中,温针灸取穴肾俞、肝俞,可温补肝肾,益精养髓,培元固本。肾俞、肝俞均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针刺二穴可调补肝肾。颈椎局部取穴天柱、颈百劳,可温通经气,通络止痛。悬钟乃髓之会穴,针刺该穴能充养髓海,疏通膀胱经经气,缓解颈部疼痛及眩晕症状。三阴交属于足三阴经交会穴,3条阴经气血交汇于此,针刺该穴可增行气活血之效。上述穴位通过温针灸发挥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颈椎不适症状。经络是一个独特的调控系统,与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相辅相成、互相影响。针刺作为一种外在刺激,能激活中枢神经系统,进而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靶器官。近年来,穴位主治疾病的作用机制与脑皮质相应代表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已得到临床研究证实,如颞叶是调控精神智能的相关脑区,与眩晕、神志及睡眠密切相关[13]。以三阴交为例,针刺该穴能引起双侧特定脑皮质的反应,对调节情志及精神状态、改善睡眠有一定作用[14]。临床采用针灸特定腧穴治疗疾病,既能改善局部症状,也能够发挥增强免疫、抑制炎症、镇痛等作用。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手法、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水平,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促进作用。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岱淇 陈锦波
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

上一篇:推拿配合纠形颈托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四针针刺主穴位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