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心脑血管病>脑血栓>正文

脑病治法 中医归纳整理

浅述中医治脑十二法
 
脑为奇恒之腑, 位于颅腔之内, 由髓汇集而成, 故有“诸髓者, 皆属于脑”“脑为髓之海”之说。脑通过“五神” (即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和“七情” (即怒、喜、思、悲、忧、惊、恐) 与五脏相互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其别气走于耳为听, 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头者, 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生理上相互为用, 病理上相互影响, 笔者对脑病治法粗浅归纳整理如下。
 
(1) 醒脑开窍法 神昏窍闭症见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握拳等, 有热闭与凉闭之分。常用药物如羚羊角、牛黄、熊胆、麝香、冰片、天竺黄、珍珠母、石菖蒲、胆南星、苏合香等。热闭症见神昏谵语、壮热脉数、烦扰惊厥, 以安宫牛黄丸清心解毒, 豁痰开窍;若壮热烦躁、惊厥, 神昏谵语、口渴唇焦, 以紫雪丹清热解毒, 宣窍镇痉;若壮热烦躁, 神昏谵语, 痰盛气粗, 痰黄垢腻, 脉滑数, 以至宝丹化浊开窍, 清热解毒。三方均能清热、开窍, 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 紫雪丹长于镇痉, 至宝丹长于芳香化浊开窍。凉闭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痰鸣气粗、面色青白、口唇青紫、手足发凉、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以苏合香丸温通宣窍, 行气化浊。临床应用时应分清阳闭、阴闭, 选用凉开法或温开法, 中病即止, 切不可多服久服。
 
(2) 活血化瘀法 瘀阻脑窍症见头痛如刺、固定不移、入夜痛甚, 或猝然晕倒、不省人事、肢体偏瘫, 或有明显外伤史, 舌紫暗, 脉细涩。常用药物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丹参、麝香、水蛭、地龙、全蝎等。通窍活血汤活血通窍, 治瘀阻头面之头痛、口鼻气臭、舌质暗红、脉弦涩;血府逐瘀汤活血逐瘀, 行气止痛, 治胸中血瘀而气行不畅之头痛、胸痛、舌暗红、脉涩;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 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1]。
 
(3) 豁痰通窍法 痰阻脑窍症见神志昏迷、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肢体抽搐, 或痴呆、静而多言、举止异常、苔腻脉滑。常用药物如天竺黄、麝香、朱砂、陈胆星、苏合香、安息香、石菖蒲、龙脑等。热痰则清热化痰开窍, 寒痰则逐寒开窍。涤痰汤开窍涤痰, 治痰迷心窍之突然晕倒、舌强不语、喉有痰声、舌苔厚腻、脉弦滑;温胆汤理气化痰, 清胆和胃, 治肝胃不和、痰热上扰之虚火失眠、胸闷口苦、舌苔白腻微黄;礞石滚痰丸降火逐痰, 治顽痰实热之咳喘痰稠、胸脘痞闷、便秘、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有力;苏合香丸温通宣窍, 行气化浊。但豁痰通窍法峻烈, 虚人慎之, 孕妇、咯血倾向者忌用。
 
(4) 化痰息风法 痰浊夹滞、风邪上扰清窍或横窜经络症见头晕、头痛、肢麻、抽搐、颤等, 常用药物如制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天麻、枳实、制南星、竹茹、石菖蒲、川贝、瓜蒌、泽泻、砂仁。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 化痰息风, 治眩晕、胸闷、苔白腻、脉弦滑;祛风化痰汤祛风泻火, 除痰利窍, 治眩晕时作时止、痰涎壅盛、脉弦滑之癫证、痫证等;六神汤祛风化痰开窍, 治喜笑无度、躁扰、苔腻、脉滑之癫狂昏厥诸痰证;大秦艽汤祛风化痰, 调理气血, 治手足不能活动、舌强不能言之风痰初中经络;胆星汤祛风豁痰开窍, 治痰涎壅盛、口禁不语之中风。
 
(5) 平肝潜阳法 肝肾之阴不足, 肝阳上亢而致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手足震颤, 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 或神倦低热、筋脉拘挛, 或震颤、舌绛少苔、脉细弦数。常用药物如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磁石等。实证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 清热安神, 治眩晕、失眠、脉弦数为要;羚羊钩藤汤凉肝息风, 养阴止痉, 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镇肝熄风汤镇肝息风, 滋阴潜阳, 治脑部热痛眩晕、心中烦热、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之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之类中风。
 
(6) 平肝息风法 肝阳上亢引动肝风内动症见头痛、眩晕、肢麻, 甚或猝然扑倒、神志不清、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或震颤、抽搐等, 温热病时症见高热、昏迷、抽搐、颈项强直, 甚或角弓反张等。常用药物如天麻、钩藤、羚羊角、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菊花、僵蚕等。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 清热安神, 治高血压、脑血栓、脑震荡等;羚羊钩藤汤凉肝息风, 养阴止痉, 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壮热不退、烦闷躁扰、脉弦数。
 
(7) 滋阴息风法 本法应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真阴、肝木失养之阴虚风动之证, 温热病后期阴虚内热证伴见手足蠕动或抽搐、震颤、脉细弦等。常用药物有熟地黄、枸杞子、白芍、龟板、鳖甲、麦冬、山茱萸等。大定风珠滋阴息风, 治温热病邪久羁、灼耗真阴、阴虚风动;地黄饮子滋补肾之阴阳, 开窍化痰, 治暗痱证;三甲复脉汤滋养肝肾, 潜阳息风, 治下焦温病、热深厥甚之身热肢冷、心中憺憺大动、脉细促为要;建瓴汤镇肝息风, 育阴安神, 治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目胀、脉弦硬而长。
 
(8) 回阳救逆法 阳气衰微症见神昏萎靡、不省人事、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鼻青紫气冷、汗冷身凉、手足厥冷、脉沉细欲绝。常用药物如人参、附子、干姜、白术、龙骨、牡蛎等。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四味回阳饮益气回阳固脱, 治疗元阳虚脱、危在顷刻;回阳返本汤回阳复阴, 治疗阴盛格阳、烦躁。
 
(9) 补肾荣脑法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症见头晕、头痛、耳鸣、下肢痿软无力、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常用药物如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人参、紫河车、何首乌、黄精、胡桃肉等。补肾荣脑汤、补肾地黄丸、左归饮补肾益阴, 治真阴不足;补阴煎滋阴降火, 补肾水, 治阴虚火旺。
 
(10) 补气养血法 气血两虚症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纳呆、自汗盗汗、少气、眩晕目花、心悸、健忘、失眠、形瘦肢冷、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芪、当归、阿胶、龙眼肉、熟地黄、川芎、白芍、炙草等。归脾丸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 治心脾两虚及脾不统血;八珍汤补益气血, 治气血两虚;七福饮补气养血, 宁心安神, 治头晕心悸、怔忡失眠;大补元煎大补气血, 治气血大虚, 精神失守。
 
(11) 通俯泄热法 伤寒、温病邪入阳明, 胃中积热, 内结肠腑, 症见高热、神昏、谵语、不省人事或昏愦似睡、精神不支、腹胀、腹痛拒按、便秘、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数有力。常用药物如石膏、知母、大黄、黄连、黄芩、瓜蒌、枳壳。白虎汤清热、生津、除烦, 治阳明经热证;大承气汤泄热通便, 治阳明腑实重证;小承气汤轻下热结, 治阳明腑实轻证;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 治阳明腑实缓证。泻下不宜过猛、过频, 以免耗伤正气, 加重病情;体弱者应予轻剂, 或攻补兼施法。
 
(12) 镇惊安神法 头晕目眩、胆怯惊恐、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常用药物如龙骨、牡蛎、琥珀、珍珠母、石菖蒲等。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 清热养血, 治心神不安、神经衰弱;安神定志丸镇惊安神, 益气宁心, 治心悸失眠;龙齿镇心丹滋养心神, 镇惊安神, 治心阴亏虚之心悸易惊、心烦失眠;琥珀养心丹益气养心, 镇静安神, 治心阴虚热之心悸易惊、心烦失眠。
 
参考文献
[1]杨保成.活血化瘀法在老年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 2016, 24 (5) :48-49.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郝国华

上一篇:鼻外伤致脑血管损伤漏诊1例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