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神经疾病>心理疾病>正文

分离性障碍 水沟穴雀啄手法重泻

分离性障碍案
 
患者, 女, 47岁。初诊日期:2017年7月11日。主诉:双下肢放电感7年余。

病史:自觉坐月子期间护理不当, 初起出现双下肢酸胀感, 未予重视。7年前每于夜间平卧约30 min后自觉双下肢对称部位放电感, 每夜发生放电感的部位不固定, 遇热遇寒及紧张时加重, 晨起下床活动后腿部不适减轻甚则消失。就诊于当地中医院, 查腰椎CT与颅脑CT均无异常, 考虑不安腿综合征, 予火针、温针灸、小针刀治疗, 自觉症状较前加重。

刻下症:神清, 焦虑, 双下肢外侧放电感, 时腹胀, 食之无味, 寐差, 二便调, 舌质老、苔白腻, 脉弦细。查体:双下肢肌力Ⅴ级, 肌张力正常, 病理反射 (-) , 双下肢浅感觉、深感觉均正常。

西医诊断:分离性障碍 (癔症) ;中医诊断:百合病 (郁证) 。

治则:开窍调神。

主穴:水沟,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8 mm, 雀啄手法重泻, 以患者最大耐受为度, 施术1 min, 使患者眼球湿润, 额头、掌心微微热汗为得气;上星透百会, 选用0.30 mm×75 mm毫针平刺60 mm;印堂, 向鼻根方向斜刺10 mm, 以局部酸胀感为宜;双侧颔厌, 针尖向后平刺20 mm;舌针:点刺舌尖、舌根、金津、玉液, 点刺不留针。

辅穴:委中, 仰卧位抬起患侧下肢取穴, 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 以术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 刺入穴位后, 针尖向外15°, 进针25 mm, 提插泻法, 以下肢抽动2次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25 mm, 太溪直刺25 mm, 均采用提插补法, 以小腿弹起为度;带脉穴直刺25 mm, 以局部产生胀感为宜。留针30 min, 起针后告知患者今夜症状会大大减轻。次日前来就诊, 诉昨夜双下肢放电感减轻大半, 唯觉腹部胀满。予昨日针刺处方加大横、水分, 以针感向下腹方向传导为度, 上巨虚直刺25 mm, 针感以局部酸胀为佳。起针后患者诉腹胀缓解明显。继予针刺3 d后, 未诉夜间双下肢不适及腹胀。为巩固疗效, 继续针刺治疗5 d。2个月后随访, 未复发。
 
按语:

分离性障碍, 属于分离性 (转换性) 障碍的一种表现, 又名癔症,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可表现为感觉麻木、丧失、过敏、异常或特殊感觉障碍。该病起病前的心理因素很明显, 疾病的发作有利于患者获取别人的注意与同情, 或得到支持和补偿。在诊断方面, 因患者自诉症状与临床神经系统查体以及相关检查结果 (腰椎CT、颅脑CT) 并不相符, 加之患者一直认为月子期间护理失当影响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故可与躯体疾病相鉴别。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 针对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予口服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物。分离性障碍属于中医“百合病”的范畴, 《百合狐惑阴阳毒并脉证并治第三》:“百合病者, 百脉一宗, 悉致其病也……”言其七情过用, 人体百脉受损皆可致病, 然百脉须得心血的濡养。患者忧虑日久, 暗耗心血致心血不足, 从而不能滋养心神而致心神失用, 长期七情拂郁, 痰气郁结而致心神、脑窍蒙蔽, 神气逆乱。《灵枢·官能》载:“用针之要, 勿忘其神”, 故在治疗上, 以水沟、印堂、颔厌、上星透百会、舌针为主穴, 开窍调神以治其本。督脉贯心络肾, 上通于脑, 重泻水沟以开窍醒神, 复神气之宁, 续阴阳之合。颔厌为手足少阳与足阳明之会, 位于胆经最高点, 刺之可通脑腑、导神气。选取委中、三阴交、太溪以疏通局部经络, 此外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 太溪为肾经原穴, 亦可滋阴安神, 填精生髓。带脉穴为带脉与足少阳胆经交会穴, 连贯纵行诸经, 除治疗患者局部腹胀症状外, 可约束诸经。第2天针对腹胀, 除局部大横、水分以通调水道、行气利水外, 远取上巨虚以通泻腑气。本病重在诊断, 有时患者会回避自己的精神症状, 需医者细心观察, 与躯体疾病鉴别困难时, 不妨做诊断性治疗, 以通过疗效来验证诊断。在治疗中, 重在心与脑, 开脑窍而调心神, 旨在恢复神调理气机的功能, 局部穴位要求针感强烈, 气至病所, 重视暗示与首次效应, 以建立患者的信任。该病起于情志, 故家人要注意照顾患者情绪, 勿冷落或刺激患者。患者亦当自我调摄, 可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以转移注意力。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刘丽花 牛红月

上一篇:幽闭恐惧症探究取穴针刺宁心安神疗法

下一篇: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毫针速刺法结合火针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