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
失眠中医学称“不寐” 、 “不得卧” , 是以经常不 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 眠时间、 深度的不足, 轻者入睡困难, 或寐而不酣, 时 寐时醒, 或醒后不能再寐, 重则彻夜不寐, 常影响人 们的正常工作、 生活、 学习和健康 [1 ] 。顽固性失眠 属于失眠的一种, 往往由于心理因素引起, 临床主要 表现为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 日间疲倦感, 夜晚 越想尽快入睡越难以入睡, 从而加重心理负担, 产生 紧张焦虑、 情绪不稳、 过度担心, 自觉痛苦更导致失 眠, 形成恶性循环 [2 ]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睡眠障 碍, 认为是由于长期过度的紧张脑力劳动、 强烈的思 想情绪波动、 久病后体质虚弱等因素, 使大脑皮层兴 奋与抑制相互失衡, 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而 致。笔者用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 收效较好, 现 总结如下。
患者女, 42 岁。患者主因入睡困难 1 月余, 于 2017 年 5 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患者素体抑郁恼怒, 平素容易情绪激动。 1 月前因与人争吵, 情绪激动, 致夜间入睡困难, 夜 间睡眠时间 1 ~2 h, 入睡后多梦, 有时彻夜不眠, 严 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曾服用安眠药艾司唑仑, 用量不详, 但收效不明显。现患者神清, 精神疲惫, 面部略红, 下眼睑略暗, 纳可, 大便干, 2 d 一行, 小 便黄,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数。中医诊断: 不寐, 辨证: 肝火扰神; 西医诊断: 顽固性失眠。
治疗原则: 清肝 降火, 镇静安神。选穴: 曲池、 太冲、 支沟、 翳明、 安 眠、 风池、 印堂。
操作方法: 所选穴位常规消毒, 选用 0. 3 mm ×40 mm 云龙牌针灸针, 针刺深度以得气为 度, 曲池、 支沟和太冲以提插捻转泻法, 翳明、 安眠、 风池和印堂以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min, 针刺每日 治疗 1 次, 治疗 6 次后休息1 d, 每7 日为1 个疗程。 观察患者在每次针刺 10 min 后, 即感到有睡意。针 刺2 次后, 患者反馈晚上可以入睡4 ~5 h, 针刺治疗 第 3 次后, 患者反馈当晚睡眠良好。针刺治疗 1 个 疗程后, 患者诉睡眠良好。随访 2 个月, 未再复发。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 失眠的发病机制较为复 杂, 目前公认的观点为失眠症与睡眠 - 觉醒周期、 神 经递质及脑功能代谢密切相关,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 3P( predisposing, precipitating, perpetuating) 假说和过 度觉醒假说可以解释失眠的发病机制。3P 假说认 为失眠的发生和维持是由 3P 因素累积超过了发病 阈值所致。通常来说, 年龄、 性别、 遗传及性格特征 等可为个体对失眠的易感因素。而生活事件及应激 可以是导致失眠急性发生的促发因素。导致失眠得 以维持的行为和信念, 如延长在床时间等不良睡眠 行为和因失眠所继发的抑郁与焦虑状态, 以及对失 眠持恐惧及焦虑心理等, 均可是失眠的维持因 素 [3 ] 。
目前, 广泛应用的认知行为治疗即建立在 3P 假说的基础之上。而过度觉醒假说认为失眠是一种 过度觉醒 [4 ] 。其横跨 24 小时的日周期。加快的脑 电频率、 自主神经功能活性增加、 日间多次小睡潜伏 期延长、 24 小时代谢率增加、 下丘脑. 垂体一肾上腺 轴过度活跃及炎症因子释放增加等是失眠患者在睡 眠和清醒时的表现。而对失眠的治疗, 其包括第 1 代巴比妥类、 第 2 代苯二氮卓类、 第 3 代非苯二氮 卓类以及一些抗精神病类药物。但长期应用有依赖 性和停药反弹的不良反应以及记忆力下降是此类药 物的缺点。
中医学认为 : “阳出于阴则寤, 阳入于阴则寐” 。 不寐的病理变化总属阳胜阴衰, 阴阳失交 。《类证 治裁·不寐》 曰 : “阳气自动而之静, 则寐; 阴气自静 而之动, 则寤; 不寐者, 病在阳不交阴。 ” 其说明睡眠 的基本生理病理并指出不寐的基本病机 。《灵枢·邪客篇 》 : “夫邪气之客人也, 或令人目不瞑, 不卧出 者, 何气使然……今邪气客于五脏六腑, 则卫气独卫 于外, 行于阳, 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 阳气 盛则阳跷满, 不得入于阴, 阴虚故目不瞑 。 ” 《黄帝内 经》 中也认为营卫失调, 卫阳亢胜以致阴虚为失眠 的病理基础 。《医效秘传·不得眠》 对失眠的病机 理解为 “夜以阴为主, 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 若阴虚 为阳所胜, 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 ” 其从阴虚阳亢的 角度阐述了失眠的病机, 与《黄帝内经》 中的论述相 得益彰 。《黄帝内经》 云 :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肝藏 血, 血舍魂。 ” 五神脏中, 魂属于肝, 为人的意识活 动, 肝有热则魂神受扰使人不断有意识活动则夜不 能寐。正如张介宾《类经·藏象类》 中云 : “魂之为 言, 如梦寐恍惚、 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 ” 患者平素 抑郁恼怒, 情志过极, 郁而化热, 是为肝之阳热过盛, 阳不入阴所致之不寐。方中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 合穴, 清热降火之功甚优, 为泻热要穴, 清泻大肠郁 热可防金亢乘木;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 可疏肝 郁, 降肝火, 使肝之郁火得疏、 得降则神魂可安。支 沟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 可清泻三焦火热, 通行三 焦水道而泻热通便, 助太冲泄下焦肝之郁热。三穴 合用, 可清肝经郁热而神不受扰。翳明和安眠均位 于颈部后侧, 居于阳位而刺向阴脉之海任脉方向, 可 引阳入阴, 镇静安神, 为调治失眠的经验效穴; 风池 入络脑, 可调理脑神, 镇静安眠。诸穴合用, 热去神 安, 阳可入阴, 故神安可眠。故针灸治疗失眠具有一 定优势。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陈思远 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