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神经疾病>失眠>正文

围绝经期失眠采用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36例
 
围绝经期失眠主要是指45~55岁的女性在围绝经期出现的临床常见疾病,以夜间入睡极度困难、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眠,白天出现严重疲乏无力、困倦状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同时伴有月经紊乱、健忘、心悸、烦躁易怒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笔者采用腹针疗法联合针刺神门、三阴交,艾灸神阙,治疗36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针灸二科收治的36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年龄44~5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月经紊乱、潮热汗出12例,抑郁焦虑、心慌10例,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升高、雌二醇(E2)降低(低于卵泡早期水平)6例,月经正常伴潮热汗出8例;入睡困难(>30 min)10例,多梦、易醒(>2次)、早醒、醒后难以再眠、每晚固定时间清醒14例,每晚总睡眠时间<5 h、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12例。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考《妇产科学》有关绝经综合征[2]及《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失眠诊断标准[3]拟定如下:年龄45~55周岁,2次月经周期时间变化>1周,或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分≥15分,或出现围绝经期或闭经<1年;其唯一基本症状为睡眠障碍,其余症状包括入睡难,睡眠不安稳,入睡后易醒或过早清醒,醒后难以再眠,梦魇,晨醒后有不适感或白天有困倦感等;发生上述睡眠障碍时间≥1个月,且每周≥3次;因失眠导致明显烦恼,或某些精神障碍症状,或影响社会功能;上述症状不属于任意一类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②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妇科学》中关于经断前后诸证[4]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证的诊断标准[5]拟定如下:于围绝经期前后(一般年龄在45~55周岁)发病;月经不规律,伴有潮热汗出、面红、易激动、皮肤异样感、情志异常等;有典型失眠表现: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眠,或睡眠不安稳,晨间过早清醒;夜间无法入睡,日间昏昏欲睡;睡眠时间<5 h;常伴有健忘、多梦、头昏或头痛、心悸等症状。
 
1.3 纳入标准
主诉为睡眠障碍且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45~55周岁的女性,有围绝经期的相关症状或改良Kupperman评分≥15分;近1个月内没有接受任何失眠相关的治疗[6]。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疗程进行治疗者;因自身的全身性疾病或外界环境影响引起自身不适而致失眠者;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等引起的继发性失眠者;正在接受其他方案治疗者[7]。
 
2 治疗方法
36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采用腹针疗法联合针刺神门、三阴交,艾灸神阙治疗。①腹针疗法:引气归元穴组包括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穴组包括双侧外陵、双侧滑肉门;配穴:水分。选择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0 mm×40 mm),于上述穴位皮下直刺,待出现轻微阻力时停止进针,实施轻捻转法,不提插。②体针治疗:选择一次性毫针(规格为0.30 mm×40 mm)进行针刺。神门直刺5~12.5 mm,以局部酸胀或麻电样感向指端放散为宜;三阴交直刺或向悬钟透刺25~37.5 mm,以局部、小腿、膝、足底部有酸胀感为宜。③艾灸治疗:将长约38 mm的无烟艾条置于灸盒内,艾灸神阙30 min。针刺治疗留针30 min,出针后用消毒后的干棉签按压针孔,每日1次,共治疗10 d。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失眠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3.2 结果
治疗后,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8岁,2017年5月24日初诊。主诉:失眠10年,加重近1年。症见:头痛、健忘、多梦、心悸、神疲乏力、耳鸣、腰酸。长期服用安定,夜间睡眠时间仅2~3 h。大便干,1~2日1次。情志不畅,心电图正常。月经正常。舌淡红少苔,脉细。诊断:不寐。辨证:心肾不交证。采用腹针疗法,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水分,配以体针神门、三阴交,并在神阙穴处艾灸。每日1次。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病情好转,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夜间睡眠时间达5~6 h。治疗15次后,上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每日睡眠7 h。随访半年未复发。
 
5 讨论
围绝经期失眠属中医“不寐”“绝经前后诸证”等范畴,多散见于“脏躁”“百合病”等病证,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肾阴亏虚,阴阳失交,心火亢盛,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薄氏腹针是以神阙布气假说为基础,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进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微针系统[8]。腹针治疗失眠的主穴为引气归元四穴和腹四关穴。其中中脘为八会穴之腑会、胃之募穴;下脘、中脘均属中焦,能够理中焦、调升降;气海、关元二穴培本固肾。四穴合用,调理中焦以培补先天之气,为“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此外,引气归元四穴、水分皆位于任脉,能够有效改善绝经前后冲任亏虚的症状,以固本养元。腹四关之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外陵位于神阙之下,四穴布于脐周,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的作用。腹针疗法以脐为中心,脐中为脾土,脾与胃相表里,诸穴合用,脾升胃降,调节全身气机,使气血布散全身进而调节睡眠。
 
神门又名兑冲、兑骨、中都、锐中,为手少阴心经腧穴,是心经脉气所注,既是本经原穴,又是本经输穴。《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藏神,本穴既是心气出入之门户,又主治神志病,具有安神定志、清心凉营、通络止痛之效[9]。三阴交又名承命、太阴、下之三里,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之交会穴,其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补脾胃、助运化、利水湿、疏下焦、理肝肾、通气滞、调血室、理精宫、通经络、祛风湿之效。因此,神门与三阴交合用,善治失眠(不寐)之证。
 
艾灸能够对经穴产生温热性刺激,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状态。薄氏腹针以神阙布气假说为基础,艾灸神阙能够使腹针疗法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围绝经期女性5-羟色胺(5-HT)下降,而5-HT及其受体是与情绪有关递质的主要神经递质受体,5-HT水平较低容易产生烦躁、易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进而导致失眠等症状[10,11]。目前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失眠常用西药主要包括镇静催眠类、巴比妥类、抗抑郁药及激素代替疗法,长期应用会产生依赖性及肝肾脏毒性。针刺治疗可调节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进而改善5-HT及其受体的低水平性,从而改善失眠症状,是一种可靠的临床治疗方案[12]。围绝经期失眠的中药临床研究多样化发展,但缺乏大样本容量的试验,故其临床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腹针疗法联合针刺神门、三阴交,艾灸神阙治疗围绝经期失眠,可有效调节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疗效显著,临床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牛庆强 雷鹏鹏 乔瑜

上一篇: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下一篇:温针灸治疗阳虚型老年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