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神经疾病>失眠>正文

温针灸治疗阳虚型老年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失眠临床表现为睡眠时间及深度不足,入睡困难或醒后不易入睡,甚至彻夜不眠,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1]。长期失眠还可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2]。据2012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3]。长期慢性失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增加意外事件发生率[4]。失眠的病机为阴阳失交,阳不入阴。《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阳气过盛或不足、阴津不足以潜阳、阴阳出入失衡均可导致不寐的发生。临床中,笔者发现老年性失眠以疲倦欲寐,但久久不能入眠为特征,并伴乏力、气短、怕冷、肢凉等症状,多辨证为阳虚型失眠。针灸作为失眠的外治法之一,疗效确切[5,6,7,8,9],且具有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优点。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阳虚型老年性失眠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云浮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收治的60例阳虚型老年性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90±7.92)岁;平均病程(9.07±7.94)个月。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24±8.22)岁;平均病程(10.73±9.26)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照《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0]。主诉为睡眠障碍,其他症状继发于失眠,每周发生次数≥3次,持续时间≥1个月;主诉为入睡困难、不能维持睡眠、睡眠质量差其中之一;时刻关注失眠问题,担心失眠的后果;对睡眠的不满影响日常生活或社会工作;年龄40~80岁。②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阳气亏虚证症状拟定[11]。主症:难以入睡,或多梦易醒,或彻夜不眠;兼症:畏寒怕风,疲倦乏力,腰膝酸冷,汗出心悸,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色暗,苔薄白,脉沉细弱无力。具有主症1项或以上,以及3项次症或以上,舌象、脉象符合者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近2周服用影响睡眠的相关药物或经过其他治疗者;辨证属阳气亏虚证之外的证型者;合并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严重内科疾病者;合并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头针联合体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进针。①头针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双侧头临泣、双侧头维,以0.25 mm×25 mm华佗牌毫针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②体针取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均为双侧,以0.30 mm×40 mm华佗牌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每2 d治疗1次,每次30 min。治疗4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体针得气后联合艾灸,取长约1.5 cm的清艾条段,点燃后套置于针柄上,艾条与皮肤之间适当垫纸片防止烫伤,每穴1段。每2 d治疗1次,每次30 min。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睡眠质量评分:采用PSQI[12]评估,量表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项分值为0~3分,累计得分为PSQI总分,若PSQI总分≥10分则为睡眠紊乱,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②失眠情况评分:采用AIS[11]评分评估,量表内容包括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比期望时间早醒、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思睡,每项分值为0~3分,累计得分为AIS总分,若AIS总分≥4分,说明存在可疑睡眠障碍,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11]。痊愈:睡眠时间大于6 h,睡眠深沉,醒后精神状态佳;显效: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包括睡眠时间增加至6 h,或有时不足6 h,但自觉症状减轻),睡眠深度较前增加;有效:睡眠时间增加少于3 h,但自觉症状改善;无效:睡眠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PSQI评分、AI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AI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阳虚型老年性失眠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x¯¯±s)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PSQI评分
AI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15.30±3.25 6.57±3.30△▲ 11.52±2.85 3.12±1.04△▲
对照组 30 15.32±2.78 11.28±2.42△ 11.43±2.84 5.80±2.36△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失访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阳虚型老年性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14 9 5 2 93.33▲
对照组 30 5 6 10 9 7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9例患者发生出针后出血(均为头皮部穴位出血),经按压处理后可止血,患者均能继续接受治疗。余无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失眠是困扰老年患者的严重慢性疾病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快,老年性失眠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然成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巨大负担。目前多数老年失眠患者依赖镇静安眠类西药维持治疗,短期效果较好,长期服用可能出现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跌倒、认知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容易出现戒断症状[13]。中医认为老年性失眠虽有虚实之分,但多责之脏腑气血亏虚,其中以阳气虚为主。《难经》云:“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能寐也。”本研究采用温针灸治疗阳虚型老年性失眠,以疏通经络、补虚安神为法,着重以温针灸调整全身气血阴阳。温针灸具有针刺与艾灸的双重治疗作用。针刺刺激具有调整脏腑、调节气血、调畅气机的作用。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局部微创、轴突反射、脊髓节段支配、脑内整合及脑输出五级效应途径实现其治疗作用[14]。灸法具有鼓振阳气、化生阴血、通达血脉、调和阴阳的功效,燃烧艾条散发的温和热力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加速腧穴区域组织内血液、淋巴循环,对机体具有良性调节作用。艾灸治疗失眠的有效性主要源于两大方面[15,16],一是艾灸能产生远红外和近红外能量频谱以调节人体器官的整体功能系统;二是失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大脑皮层的功能性神经紧张所致,艾灸可以改善脑组织血供、血管弹性,加强大脑皮质部位的相关兴奋性,从而治疗包括失眠在内的神经系统紧张性疾病。老年人以脏腑气血虚衰为主要生理表现,虽有因虚致实的虚实夹杂之证,但治疗均以温针灸补益脏腑气血为主。脾胃乃后天之本,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阴陵泉为脾经的合穴。以温针灸之火力温煦脾胃二经,健运中部之枢纽,使气血生化流转,阳气化生有源,可推转入阴,阴阳交接,入阴而寐。再以头针疏通局部的气血运行,经络气血流通,神定则眠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A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温针灸治疗阳虚型老年性失眠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温针灸治疗老年性失眠,对改善患者入睡、睡眠持续时间、心身状态均有效果,且无需服药,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耗时少,舒适度高,故老年患者接受度较高,依从性高,无脱落病例。部分患者反映午后治疗对夜间安眠的作用更加显著,早晨治疗则对午睡的改善明显,对夜间睡眠改善较前者弱,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头针局部疏通经络的安神作用起效较快,疗效随时间衰减,至于治疗时间的差异是否对疗效起绝对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阳虚型老年性失眠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减免老年患者的药石之苦,具有一定的发展应用前景。但本研究仅初步探讨了温针灸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疗效,未对患者进行后续随访,对疗效持续时间、长期运用是否产生疗效下降或依赖性等未作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罗艳文

上一篇:围绝经期失眠采用腹针疗法

下一篇:月经周期与不寐证候相关性分析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