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肠疾病>正文

艾灸穴道防治慢性肠炎药膳食疗

缓慢肠炎,属中医学中“腹痛”“泄泻”等病证的领域,溃疡性结肠炎则与中医“肠澼”十分相像,泛指肠道各种缓慢炎症性疾病,一般分为特异性肠炎与非特异性肠炎两类,前者如痢疾、结肠结核、阿米巴痢疾、过敏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有显着原因的肠炎,后者像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致病原因不明的肠炎,临床表现为长时间缓慢或重复发生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缓慢肠炎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加重的原因多为日子方式改动、精力态志要素,如肉食和奶制品耗费增多“肥甘厚味,饮食自倍,损伤胃肠”;作业节奏加速,精力和心思压力增大,常常存在情绪低落、忧虑、悲痛、焦虑、气愤等不良情绪,加上自身心思承受力不强,或不善于放松压力、排解不良情绪“肝气郁结,郁伤脾胃、胃肠”;运动缺乏、静态日子“脾胃阳气不升,胃肠失健”等,发病率高,病况简单重复,医治也比较扎手。特别是其不仅是肠炎自身会对人们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关键是其能够导致身体衰弱、体质下降,脾胃衰弱、多病缠身,影响日子质量,因而必需留意缓慢肠炎的摄生保健。
 
介绍几个能够居家防治缓慢肠炎的中医好方法:
 
好方法一:饮食调养
 
缓慢肠炎患者因为长时间腹泻,致使养分丢失严峻,常有身体消瘦、身体疲倦、贫血等症状。因而宜食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丰厚的食物,而且要简单消化。
 
粥、面条、馒头、饼干、面包、蛋糕,鲜鱼、瘦肉、蛋类、豆制品,新鲜的蔬菜如菜心、嫩菜叶等,质软的果菜像杨梅、橘子、冬瓜、山药等,都适宜缓慢肠炎食用。
 
洋葱、生葱、生蒜、生萝卜、生黄瓜、芋头、红薯、马铃薯及辣椒、胡椒、芥末、白酒等产气和影响性食物因为会产气鼓肠或影响肠道,致使肠道蠕动加强,引起或加重腹泻,因而缓慢肠炎患者应禁食产气和影响性食物。
 
粗粮、坚果、竹笋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可影响肠道、添加肠蠕动;肥肉,油煎、油炸的食物既不简单消化,又有滑肠效果,所以缓慢肠炎患者宜食少渣、低脂饮食,忌食粗硬与油腻食物。
 
奶制品 牛奶及奶制品有润肠的效果,但有人喝牛奶后会引起腹胀腹痛、肠鸣排气和腹泻,牛奶及其制品有可能成为引起过敏性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肠炎的过敏要素,所以缓慢肠炎患者以不喝、不吃牛奶及奶制品为宜。
 
好方法二:药膳食疗
 
急性肠炎或缓慢肠炎急性发生常可分为寒湿泄泻、湿热泄泻、伤食泄泻等证型,缓慢肠炎多可分为脾胃气虚泄泻、脾肾阳虚泄泻、肝脾不好泄泻等证型,使用药膳食疗,宜辨证分型施膳。
 
炮姜粥 炮姜6克,炒白术15克,花椒、八角茴香少量,装在照料袋里,先煮20分钟,然后下糯米50克煮粥。分3次食用。功用散寒除湿、健脾止泻。适用于寒湿泄泻型缓慢肠炎急性发生、急性肠炎所造成的泄泻清稀、乃至如水样、脘腹冷痛胀满、纳呆食少的调节。
 
复方荷叶茶 鲜荷叶、鲜竹叶、鲜扁豆花、鲜藿香各6克(干品折半)水煎取汁,代茶饮用。功用清热祛暑、利湿止泻。适用于湿热泄泻型缓慢肠炎急性发生所造成的泄泻急迫、便色黄褐、气味臭浊、肛门火热,或有发热烦渴、小便短赤、头重身重、食欲不振的调节。
 
山楂神曲粥 炒山楂50克、神曲15克,洗净后煎取药汁,粳米40克加清水煮粥,粥煮成后再倒入药汁,放入适量红糖化开,趁热食用,有消食化滞之功。适用于伤食泄泻型缓慢肠炎急性发生、功用性消化不良所造成的泄泻稀粘臭秽、完谷不化、嗳气作恶、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沉滑的调节。
 
好方法三:艾灸穴道
 
艾灸腹背部及肢体相关穴道可防治缓慢肠炎等胃肠病症。
 
保健艾灸
 
单灸足三里(膝盖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或中脘(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或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处)、脾俞、胃俞(第11与第12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寸)与足三里、章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中脘两组穴道轮番灸。可用艾条温文灸或雀啄灸。单灸,一般每次灸10分钟左右,每日1次,灸10次后歇息3~5日后再灸。多个穴道灸,先灸榜首组穴道,每穴每次灸5分钟左右,隔日1次,每月不超越10次,歇息7~10日后再灸第二组穴道。具有健旺脾胃、调度脏腑、平衡阴阳等效果。适用于包含缓慢肠炎在内的一切胃肠病症的预防和医治。
 
调节艾灸
 
选取中脘穴、天枢穴(腹部,肚脐向左右2寸宽处)、气海穴(脐下1.5寸处)、上巨虚穴(小腿前外侧,髌骨下缘与髌骨韧带外侧凹陷处),溃疡性结肠炎加太冲(足背,在足背榜首、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可用艾条温文灸或雀啄灸。每穴每次灸5分钟左右,每日1次,重者1日2次。10次为1阶段,阶段之间可歇息2~3日。有健脾益胃、调度肠胃、疏肝理气的效果。适用于缓慢肠炎所造成的腹痛肠鸣、泄泻便稀或大便排解不畅等不适的调节。(邓沂)

上一篇:辨治呕吐病方投半夏泻心汤合四物汤加味

下一篇:针灸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简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