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肠疾病>正文

痛泻要方 肠易激综合征医案举隅

任顺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胃肠道疾病,临床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检查异常,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常反复或持续发作,虽然其本身很少危及生命,但长期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BS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腹泻型在临床最为常见。根据IBS的主要症状表现,将其归于中医“泄泻”“便秘”“腹痛”“肠郁”等范畴。脾胃虚弱和/或肝失疏泄是IBS发病的重要环节,肝郁脾虚是导致IBS发生的重要病机,脾肾阳虚、虚实夹杂是导致疾病迁延难愈的关键因素[1]。IBS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有湿浊、湿热、湿滞、寒凝、血瘀等[2]。《景岳全书·泄泻》记载:“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故而本病的发生以脾虚为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司运化水谷和水液,脾虚者可因虚易泻,因泻而愈虚;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肝气郁结则脾运受限,肝气横逆犯脾,导致木壅土郁而致虚发为泄泻。
 
任顺平,硕士研究生导师,主张病证结合,在分期分型基础上“精准”辨证施治,临床重视木土关系,强调肝木对脾土的克伐,主张上消化道疾病应和肝胃,下消化道疾病则调肝脾。任顺平主任认为IBS的形成与肝郁、脾虚关系密切,结合IBS分型提出两种学术观点缓解IBS的症状并减少复发。
 
1 IBS以泻为主者,责之于脾
中医认为,泄泻病位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久病累及肝、肾诸脏。其主要致病因素为湿,《难经》云“湿多成五泄”“脾喜燥而恶湿”,这与脾主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在五行中均属土,但按阴阳分类,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且脾又主运化水液,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脾阳。脾阳虚衰可引起湿浊内困,或外湿侵袭。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损伤脾阳,脾运化无力,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同时湿为阴邪,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故临床上发为泄泻、胀满等证,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因此,IBS以泻为主者多有湿盛,多责于脾运不足,湿浊内阻,治当以健脾化湿为主,是治疗腹泻型IBS的关键所在[3,4]。代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
 
2 IBS以痛为主者,责之于肝,需调节情志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木土两脏关系失调,功能紊乱所致病证称为肝脾不调,此类IBS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胁腹胀痛。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失疏泄导致脾失健运者称木横侮土,多伴焦虑、急躁易怒、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异常。如《景岳全书》言:“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因此,IBS以痛为主者多以实证为主,治疗不忘疏肝,建议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保持情绪乐观,促进病情缓解。代表方剂为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
 
3 医案举隅
患者,女,45岁,2018年5月7日初诊。主诉:大便次数增多2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因饮食不节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大便不成形,伴腹痛,无里急后重,无脓血便,无肛门下坠感;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肠镜及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均未见异常,便常规正常,大便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给予蒙脱石散、阿泰宁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1个月前症状加重,至任顺平主任门诊就诊。刻下症:大便每日3~4次,面色萎黄,乏力,少腹痛,喜按,情绪易激动。舌淡,苔薄白,脉沉弦。中医诊断:泄泻;证属肝郁脾虚。方用痛泻要方加减。组成:党参片15 g,麸炒白术15 g,炒白芍10 g,防风10 g,陈皮10 g,柴胡10 g,茯苓10 g,薏苡仁10 g,乌梅10 g,毛诃子10 g,威灵仙10 g,甘草片6 g,合欢花15 g,7剂。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之品,保持情志舒畅。复诊时患者症状有所减轻,大便每日2次,出现腹部胀满,调整方药,前方加用木香10 g,枳壳10 g行气宽中,继续服药1个月后,大便每日1次,无腹部胀满、腹痛等不适症状。服药3、6个月后随访无不适症状。
 
按语:任顺平主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本虚、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以致脾胃虚弱,加之情志不遂,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滞,失于条达,横逆犯脾,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清浊不分,遂成泄泻;水湿内停,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腹痛。临床上脾虚与肝郁常同时存在,临床辨证论治时,根据肝郁与脾虚之主次,酌情调整健脾渗湿药与疏肝理气药的比例,常可获得满意疗效。如《医方考》云:“泻责之于脾,痛责之于肝,肝责之于实,脾责之于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临床多用健脾疏肝法治疗,故选用痛泻要方辨证加减[5]。
 
痛泻要方主治脾虚肝郁之痛泻证,其最早出自《丹溪心法·卷二》,临床常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肠炎等疾病。方中白术健脾益气、培补坤元;白芍养肝阴、柔肝体、敛肝气,使肝木不至过分克伐于脾:陈皮调理气机、醒脾和胃;防风燥湿以助止泻,为脾经引经药。全方共奏健脾疏肝、调畅气机之效。若患者食少纳呆,可加炒谷芽、炒麦芽等消食导滞;若患者神疲倦怠,加黄芪补中益气;若泄泻甚如水样,湿邪甚者,酌加佩兰、藿香芳香化湿;泄泻日久,出现腰膝酸软者,酌情加补骨脂、肉豆蔻温补肾阳。此外,任顺平主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常合并心身系统疾病,在辨证基础上应配合采用合欢花、首乌藤、郁金等具有解郁作用的药物,避免患者对自身生命健康过度担心而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张声生,魏玮,杨俭勤.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医杂志,2017,58(18):1614-1620.
[2]齐英娜,张声生.张声生教授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8):2796-2798.
[3]任顺平,辛凯明,唐旭东.健脾温肾法治疗功能性腹泻探讨[J].山西中医,2014,30(11):1-3.
[4]李俊廷,任顺平,唐旭东.任顺平从湿论治治疗功能性腹泻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9):63.
[5]刘竺华,皇菊莲,任顺平.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16(5):52-53.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郝海蓉 李宝乐 任顺平 李娜

上一篇:阑尾炎温针灸治疗

下一篇:新鲜无花果治胃溃疡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