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肠疾病>正文

结肠脾曲综合征采用针刺配合耳穴疗法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结肠脾曲综合征疗效观察

结肠脾曲综合征(syndrome of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 SSFC)系指由于结肠脾曲部积气过多而引起 的腹痛、腹胀、胸闷、便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 征,可骤然发作或缓缓发生,阵发性脾区疼痛或上腹痛, 此病缠绵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笔者采用针刺配合 耳穴贴压治疗此病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 2006 年至 2017 年新津县中医医院门 诊及治未病中心诊治的 SSFC 患者,共 56 例。 采用随机 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28 例。 治疗组中男 12 例,女 16 例;年龄 26~61 岁,平均年龄 (39±12)岁;病程最短12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病程 (22.64±7.00)个月。 对照组中男 13 例,女 15 例;年龄 22~57岁,平均年龄(38±11)岁;病程最短12个月,最 长 34 个月,平均病程(22.07±6.12)个月。两组性别、 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以文献为准 [1-4] ,主要以临床 症状结合 X 线钡剂灌肠造影为主,左上腹部膨胀感或 压痛,或伴阵发性脾区疼痛,疼痛强弱不等。多在进食 时或饭后发生,排便或排气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 常 因情绪波动、消化不良、便秘、埋头伏案工作时间过 长而诱发。 X 线钡剂灌肠造影显示,①脾曲结肠有胀气 影像,并横结肠冗长;②脾曲成角比较小,以<45°为 界限,测量时以结肠肠管的轴相成角为计;③脾曲结肠 迂曲、扭转,是指结肠过长及反向成角呈绞丝状,在进 行钡剂灌肠时钡剂通过困难或需要加压。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腹部脏器器质性病变;②有手术指征者;③心脏 疾病所引起以上症状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红外线照射治疗。治法 为疏肝健脾、调畅气机。

2.1.1 针刺及红外线照射

取内关、中脘、期门、天枢、足三里、公孙、四 关穴(合谷、太冲)。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用 75%乙醇棉 球常规消毒,针具选用 0.30 mm×40 mm 毫针,期门平刺, 余穴直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刺激强度以中等为宜, 留针 30 min,10 min 捻转行针 1 次。针刺后以红外线 治疗仪照射脾区 30 min。每日 1 次,10 d 为 1 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 1 d,共治疗 2 个疗程。

2.1.2 耳穴贴压

选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取皮质下、 大肠、 小肠、 肝、脾、三焦。每日自行按压 5 次,每次 60 s,5 d 更 换 1 次,刺激强度以局部微痛发热为度,共治疗 3 周。

2.2 对照组

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瑞琪,江苏豪森药业股份 有限公司),每次 5 mg,每日 3 次,餐前服用,共治疗 3 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评分 上腹胀痛评分采用VAS评分,制定10 cm 刻度量表, 由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量表上标记疼痛强度,0 为无 痛,10 为剧痛,告知患者分值按疼痛强度递增。

3.1.2 复发率

3 个月后随访,临床症状反复或加重即为复发,计 算复发率。

3.2 疗效标准

显效:胀痛感消失,X 线示结肠脾曲积气影消失。 有效:胀痛减轻,X 线示结肠脾曲仍有少量积气。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X 线示结肠脾曲积气影治 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 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 差表示,采用 t 检验。 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9%,对照组为 71.4%,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说明针刺配合耳穴 贴压治疗结肠脾曲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枸橼酸莫沙必 利片治疗。详见表 1。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28 16 10 2 92.9 1)
对照组 28 12 8 8 71.4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 <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 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P <0.01);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 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t =2.456, P <0.05)。表明两组 疗法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 ( x ± 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治疗组 28 5.43±1.14 3.93±1.46 1) 2.50±1.62 2)
对照组 28 5.46±1.20 4.04±1.43 1) 1.43±1.64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1;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5

3.4.3 两组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显效、有效 20 例,失访 2 例。治疗组复发 率低于对照组(  2 =9.402, P <0.01)。详见表 3。

表 3 两组随访复发率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3 个月后复发 复发率/%
治疗组 26 8 30.8 1)
对照组 18 14 77.8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 <0.01

4 讨论

结肠脾曲综合征系由结肠脾曲部聚积过多气体而 引起左上腹胀痛,伴有便秘等多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为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 结肠冗长,横结肠左角狭窄所致。 多发生在中年以上且 长期伏案工作者,可能与长期伏案工作者胃肠道功能 减退,横、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平滑肌松弛,无力克服脾 曲过高、成角造成的通过障碍所致。目前有多种研究 肝脾曲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学说诸如结肠局部胀气说、 横结肠过长下垂说、结肠功能紊乱说、消化道激素说 等,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在此病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结 肠下垂或不下垂,充气或不充气 [5] 。 此病临床特点以“胀”为主,多从气滞着眼,即经 云“浊气在上,则生䐜胀”之理 [6-8] 。肝主疏泄,脾胃又 为气机升降枢纽,肝脾各司其职则气机升降有序,故此 病治法为疏肝健脾、调畅气机。内关宽胸理气,《灵 枢·经脉》指其治“膈中满” 。公孙善治“九种心疼” 。 四关穴为临床常用镇静止痛组合穴,其主治功效广泛, 合谷与太冲一气一血、 一阳一阴、 一升一降,以及相互 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为用的关系,使升降协调,阴阳 顺接,共奏调理脏腑、平衡阴阳、通达气血之功 [9-13] 。

中脘、期门、天枢、足三里为辨病取穴。配合耳穴皮 质下、大肠、小肠、肝、脾、三焦,共同起到疏肝健脾、 理气止痛的作用。 VAS 是国际通用的疼痛评价量表 [14-15] ,VAS 可以量 化最低限度的疼痛,能够区分 101 种不同的疼痛程度, 敏感性很高,能够进行严格的统计检验,并且简单易用, 故作为本次研究使用。

综上,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 SSFC 疗效明确,值 得进一步研究。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董明凯 王甜

上一篇:针刺督脉背段联合中药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疗效观察

下一篇:呕吐,寒邪客胃证,取穴行毫火针点刺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