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肠疾病>正文

针刺督脉背段联合中药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疗效观察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NERD)也被称为症状性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为不适的反流相关症状,但内 镜下无黏膜破损的胃食管反流病 [1] 。随着我国人民生 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与不良生活行为的增 加,NERD 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严重危害居民 的身心健康 [2-3] 。现代医学治疗 NERD 主要采用胃黏膜 保护剂、抑酸剂、胃肠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等,特别 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的应用能在一定时期内发 挥疗效,但是停药后容易复发,长期使用存在比较多的 不良反应 [4-5] 。中医学认为胃气上逆为本病病机,食管 属于胃,胃与脾共司受纳运化和输布功能;若久病伤 脾、情志不畅、过度劳累、饮食不节均可导致脾胃升 降失常,胃内容物随之反流入食道 [6-7] 。临床实践证明 中医中药在论治 NERD 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除予和胃 降逆之外,应注重疏肝、调畅气机之治疗 [8] 。针刺作为 传统的非药物特色疗法,具有操作简单、 安全无不良反 应等优势。NERD 患者在督脉 T 3 -T 9 段存在分布规律的 压痛反应,其中在 T 5 -T 7 节段的疼痛更加明显,针刺督 脉背段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业已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 [9-11] ,但是对 NERD 的应用还无相关报道。 现代研究表 明精神因素是 NERD 发生的重要因素,食管动力减弱、 食管黏膜敏感性增高、化学性刺激等都与心理异常有 关 [12-14] ,但是具体的机制还不明确。 本研究具体探讨了 针刺督脉背段联合疏肝利胆和胃中药治疗 NERD 的疗 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择 2014 年9月到2017年2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门诊或者住院诊 治的 NERD 患者 144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72 例。两组患者性 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 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 委员会批准。

表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年龄( x ± s ,岁) 病程( x ± s ,年) NSAIDs 史(例) 吸烟史(例) 饮酒史(例)
男 女
观察组 72 40 32 60±4 3.28±1.04 33 45 31
对照组 72 44 28 60±6 3.31±0.98 29 48 33 
2 / t
- 0.457 0.193 0.067 0.453 0.273 0.112
P - 0.499 0.721 0.883 0.501 0.601 0.738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 18~65 岁;②胃镜检查阴性者;③患者签 署知情同意书;④符合 NERD 的西医诊断标准并经胃镜 证实为 NERD;⑤符合 NERD 中医诊断标准,证型属中虚 气逆型,两胁胀闷、 心烦易怒、 燥热、 烧心和(或)反酸、 胸骨后或上腹部灼痛。

1.3 排除标准

①法律规定的精神病患者及残疾者;②近 4 周内 参与过其他临床药物试验者;③已知对本药组成成分 有过敏史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伴有其他严重血 液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疏肝利胆和胃中药治疗。 组方为炙黄芪 15 g, 川连 3 g,杭白芍 10 g,炒枳实 10 g,炒白芍 15 g,陈 皮 10 g,当归 20 g,太子参 15 g,茯苓 20 g,炒白 术 15 g,炙甘草 6 g,山药 15 g,醋柴胡 10 g,党参 15 g, 姜半夏 9 g,海浮石 15 g,乌贼骨 15 g。水煎 400 mL, 混匀后分为 2 份(每份 200 mL),早、晚餐后 30 min 温 服。共治疗 1 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督脉背段治疗, 取穴位神道、灵台、至阳、筋缩,患者取俯卧位,穴位 皮肤常规消毒,采用 0.25 mm×25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 针向上进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隔 15~20 min 提 插、捻转 1 次,每周 1 次,共治疗 1 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内镜分级

在治疗后由相同胃镜技师复查胃镜,胃镜下食管 黏膜程度分为 0 级、Ⅰ级、Ⅱ级、Ⅲ级,级别越高,食 管黏膜病变越严重。

3.1.2 胃肠激素测定

在治疗前后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抗凝后4℃ 3000 rpm/min 离心 15 min,取上层血清,胃动素与胃泌 素放免试剂盒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所提供, 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试验检测。

3.1.3 心理状态评定

在治疗前后采用 SCL-90 量表进行评定,包含 9 个 因子(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等)等,按 1~5 级评分,评分越高,表明 心理症状越严重。

3.1.4 复发情况

在治疗后 1 年进行随访,判定标准为主要症状、 次 要症状及单个主症的评分较治疗后升高≥10%。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 判定,分为无效、有效、显效、痊愈 4 个级别。 痊愈: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 显效:背部疼痛显著减轻,活动基本自如,无复发。 有效:背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 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甚或恶化。 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痊愈例数)/ 总例数]×100.0%。

3.3 统计学方法

选择 SPSS22.00 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 数资料以描述性与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 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 采用配对 t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等 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8.6%,对照组为 86.1%,观察 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 2 =7.973, P <0.05)。详见表 2。

表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72 61 5 5 1 98.6 1)
对照组 72 45 7 10 10 86.1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 <0.05

3.4.2 两组治疗后食管黏膜分级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食管黏膜分级优于对照组( P < 0.05)。详见表 3。

表 3 两组治疗后食管黏膜分级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0 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观察组 72 55(76.4) 7(9.7) 9(12.5) 1(1.4)
对照组 72 33(45.8) 9(12.5) 17(23.6) 13(18.1)

3.4.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胃泌素与 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 P <0.05),观察组高于 对照组( P <0.05)。详见表 4。

表 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x ± s ,pg/mL)
组别 例数 时间 胃泌素 胃动素
观察组 72
治疗前 68.49±11.94 367.20±99.18
治疗后 77.09±12.91 1)2) 409.19±87.74 1)2)
对照组 72
治疗前 68.10±10.87 370.20±90.87
治疗后 73.20±11.82 1) 390.11±91.61 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5

3.4.4 两组治疗前后 SCL-90 各因子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 SCL-90 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 SCL-90 各因子评分与 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 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详见表 5。
3.5 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随访 1 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 为 1.4%(1/71)和 11.3%(7/62),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 对照组(  2 =5.717, P =0.017)。

表 5 两组治疗前后 SCL-90 各因子评分比较 ( x ± s ,分) 指标
观察组(例数=72) 对照组(例数=72)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躯体化 1.87±0.62 1.40±0.56 1)2) 1.88±0.59 1.60±0.61 1)
强迫 2.09±0.53 1.64±0.63 1)2) 2.06±0.45 1.85±0.55 1)
人际 1.88±0.61 1.51±0.56 1)2) 1.89±0.81 1.68±0.22 1)
抑郁 2.03±0.65 1.54±0.55 1)2) 2.00±0.67 1.76±0.44 1)
焦虑 1.94±0.60 1.42±0.49 1)2) 1.99±0.40 1.65±0.54 1)
敌对 1.81±0.52 1.39±0.53 1)2) 1.84±0.45 1.63±0.55 1)
恐怖 1.65±0.55 1.23±0.33 1)2) 1.67±0.52 1.45±0.41 1)
偏执 1.75±0.67 1.26±0.40 1)2) 1.73±0.41 1.51±0.81 1)
精神病性 1.61±0.44 1.30±0.43 1)2) 1.63±0.33 1.45±0.55 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 <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 <0.05

4 讨论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 食管对胃、 十二指肠内容物抗反流机制减弱,造成攻击 因子的错位,引起食管的刺激和损伤而形成的疾病 [15] 。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烧心、 反酸等症状,常伴有胸骨后 疼痛、吞咽困难等食管外症状。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中 医学“嘈杂”“反胃”“吐酸”等范畴,病位在胃和食 管,与肝、脾、肺等有密切关系 [16-17] 。

中医学认为 NERD 的病位在胃与食管,主要是由于 胃气上逆所致。治疗 NERD 以健脾、疏肝、和胃为主要 原则,疏肝利胆和胃中药的主要功效为升阳举陷、 补中 益气。其中黄芪可使脾运化有力,脾气得养,气血化生 充足 [18] ;柴胡有解郁热、升阳、疏肝等作用;黄连清除 肝胃郁热之功更甚;党参可使肺气充足,肃降有序;太 子参、茯苓可助大肠促进胃肠道排空,使其收缩有序, 固摄有节;乌贼骨、 炒白芍、 陈皮可使上逆之胃气下行 至肠道,具有调脾和胃、 和胃降逆等作用 [19] 。 现代研究 表明黄芪、党参、太子参、茯苓能抑制胃液分泌,收敛 抑酸并促进溃疡愈合,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 挛作用 [20]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 效率为 98.6%和 86.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食管黏膜分级优于对照组( P <0.05), 表明针刺督脉背段的应用具有调脾和胃降逆的作用, 可促进食管黏膜好转,提高治疗效果。从机制上分析, 针刺督脉背段可促进炎性渗出及致痛物质的吸收,此 外可改善局部微循环,进而缓解胃食管受累的状态,从 而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21-22] 。 现代研究表明机体的抗反流机制受神经、激素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胃动素和胃泌素是最重要的消化道 激素,其分泌异常能够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23] ,但是对 NERD 的影响还无相关报道。食管为胃之系,食管括约 肌、胃贲门括约肌、膈角外括约肌都为全身肌肉的一 部分 [24-25] 。NERD 可导致咽喉、肺组织、气管损害,现代 研究表明 NERD 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调节障碍,使得胃 动素与胃泌素分泌紊乱 [26] 。胃动素和胃泌素分泌过少 可使食管黏膜抵抗力降低,造成糜烂和溃疡,诱发 NERD 的形成 [27] 。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泌素与 胃动素都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 组( P <0.05)。治疗后随访 1 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复 发率分别为 1.4%和 11.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从机制上分析,疏肝利胆和胃汤的有效组分 可通过增加胃肠循环血量,重建胃肠细胞和亚细胞结 构,从而改善胃窦运动 [28] 。 药理研究也表明黄芪、 柴胡、 黄连、党参、太子参、茯苓有增强胃黏膜屏障作用, 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力,提高胃的张力,促进胃的 排空 [29] 。胃的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 T 5 -T 9 节段,当胃、 食管发生病变时会通过内脏-躯体反射通路传导到脊 髓,从而产生压痛反应。针刺能提高压痛阈值,调节机 体神经体液、 神经介质等水平,从而促进胃动素与胃泌 素的分泌 [30] 。

精神心理因素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 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精神心理因素在 NERD 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础研究表明精神 心理因素是通过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实现对胃肠动 力的影响 [31] 。 焦虑和抑郁会使 NERD 患者的内脏感觉阈 值下降,可以导致全消化道的转运延迟,内脏敏感性增 强。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 SCL-90 各因子评分都优于 治疗前( P <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0.05)。抗抑郁药物的应用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具 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神经紊乱等不良反应,长期使 用会使得患者出现耐药性 [32] 。疏肝利胆和胃中药具有 清除氧自由基、 调节免疫等作用,也可增强食管黏膜的 抗攻击免疫力,增强食管黏膜对攻击因子的保护作 用 [33] 。而针刺督脉背段可散寒除湿,通络止痛,补肾强 督,活血祛风,增加血流量,从而更加有利于改善患者 的身心状态 [34-39] 。 不过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 针刺督脉背段改善 NERD 症状的机理阐述还不明确,将 在下一步研究中进行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针刺督脉背段联合疏肝利胆和胃中药 治疗 NERD 能提高疗效,改善胃肠动力,减少对食管黏 膜的损伤,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李华岳 马昕宇

上一篇:呃逆俗称打嗝 针刺疗法治疗

下一篇:结肠脾曲综合征采用针刺配合耳穴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