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起病前有食入污染食物或与痢疾病人有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腹痛、里急后重,每天排便多次,脓血便、量少;左下腹痛伴肠鸣音亢进,严重者表现为中毒型痢疾。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大便培养阳性可确诊。
针灸疗法
(1)体针:急性痢疾取上巨虚或足三里、天枢,配曲池、内关,行泻法,留针30分钟。中毒性痢疾加合谷、大椎、十宣放血;若食入即吐、不思饮食加中脘。慢性痢疾宜针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三阴交、足三里,并灸神阙、关元、气海。采用平补平泻法或补法,留针30~45分钟。急性期每日2~3次,慢性病人每日一次。
(2)耳针:取小肠、大肠、直肠下段等穴,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其间运针3~4次,一般每日1~2次,病情严重者每日2~3次,持续3~7天。慢性痢疾加脾、胃、肾、神门、交感,选3~5穴毫针轻刺激,留针10分钟,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也可用贴耳穴方法,将王不留行籽置于上述穴位,胶布固定,每日按压3~7次,2~3日换药一次。
(3)穴位注射:选天枢或足三里穴,用氯霉素注射液2毫升,加入1%普鲁卡因溶液0.5毫升,每侧穴位注入一毫升.得气后注药,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或选长强、天枢(双)、足三里(双),将仙鹤草素8毫升注入长强穴,黄连素2毫升注入天枢穴,针刺足三里穴,治疗湿热痢疾。
(4)灸法:取神阙、关元、气海、脾俞、肾俞、大肠俞、胃俞、足三里等穴,每次选2~3穴,用艾条温和灸,以穴位局部有合适温热感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痢疾久不痊愈者。(摘自《传染病中西医诊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