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腹泻>正文

肠易激综合征针刺配合隔姜灸疗法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一组包括腹痛、 腹胀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腹 泻或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或硬结便) 等临床表现的消化道疾病 [1] 。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 精神心理、中枢异常、炎症与感染、肠道菌群与代谢 异常、食物因素和基因多态性有关 [2-3] 。IBS 发病机制 的多因素性和复杂性导致其治愈比较困难,长期困扰 着人们易产生焦虑、 紧张等负面情绪 [4-5] 。 笔者于 2016 年10月至2017年12月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 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患者 30 例,并与药物治疗相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消化科门诊 及住院部IBS-D患者60例,依据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 字表法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针灸组中男 17 例, 女 13 例;平均年龄(34±5)岁;平均病程(5.64±2.97) 年。药物组中男 18 例,女 12 例;平均年龄(36±4)岁; 平均病程(5.81±2.83)年。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 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 IBS罗马Ⅲ诊断标准 [6] , 确定 IBS-D 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 1993 年制定的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2002 年第 1 版)中的泄泻诊断标准 [7] 。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 IBS-D 诊断标准的患者;②以腹胀腹 泻为主诉者;③性别不限,年龄 18~75 岁;④自愿参加 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大便带脓血和/或黏液,疑为肿瘤、痢疾或慢性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②合并有心血管、 肾脏和 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及认知障碍患者; ③妊娠期妇女;④服用钙通道阻滞剂、 促动力剂等药物 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者;⑤已接受其他治疗,可影响本 研究的效应评分检测者。

1.5 脱落标准

①因各种原因未完成本试验观察,中途退出者;② 评价指标及相关资料记录不完整者;③在试验过程中 出现病情恶化,不宜继续试验者;④依从性差,自行退 出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组

术者严格消毒双手,嘱患者仰卧,用 75%乙醇棉球 对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用 0.30 mm×40 mm 一次性针 灸针,快速刺入腧穴,内关直刺 0.5~1 寸,天枢、三阴 交直刺 1~1.5 寸,足三里、上巨虚直刺 1~2 寸,太冲 直刺 0.5~0.8 寸,得气后以上诸穴均施平补平泻法, 留针 30 min。行针后在神阙穴上施隔姜灸,将准备好 的新鲜生姜切成片状,厚约 0.5 cm,直径约 2 cm,在生 姜片上穿出数个小孔,以利于艾灸热量可以透达腹部, 将姜片放置于神阙上。然后用电子秤秤出 0.5 g 的艾 绒,将艾绒团成一圆球形状,放入艾炷模具中制出 0.5 g 圆锥型艾炷,随做随用,放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绒,每 次灸 3 壮,约 20 min。每日 1 次,每周 5 次,5 次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 2 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 2 d。

2.2 药物组

口服蒙脱石散[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 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00690]。每次 3 g,每日 3 次。 共治疗 12 d。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治疗后依据周福生教授等所设计的 IBS 主要症状 评分表 [8] 进行主要症状评分,没有症状计为 0 分,轻度 计为 2 分,中度计 3 分。

3.2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立疗效评 价标准,使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即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 总分]×100%。

治愈: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失,便质及排便频次等正 常,疗效指数≥90%。 显效:腹部疼痛或不适、 便质及排便频次等明显改 善,疗效指数为 70%~89%。 有效:腹部疼痛或不适、 便质及排便频次等明显好 转,疗效指数为 30%~69%。 无效:腹部疼痛或不适、 便质及排便频次等无明显 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

3.3 统计学方法

对所收集临床数据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 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 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 Fisher 确 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 Ridit 分析。以 P <0.05 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药物组总有效率为 56.7%,针灸组总 有效率为 7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 <0.05),表明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明显优于药物治疗。详见表 1。

3.4.2 两组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腹泻、腹胀、腹痛症状评分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心烦失眠等情志 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表明针灸 在改善 IBS-D 患者腹泻、腹胀、腹痛症状方面优于药 物组。详见表 2。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针灸组 30 13 7 3 7 76.7
药物组 30 1 8 8 13 56.7

表2 两组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 x ± s ,分)
组别 例数 腹痛程度 腹痛频度 腹胀 便溏不爽 大便不尽感
针灸组 30 0.890±0.873 0.693±0.372 0.674±0.365 1.793±0.843 1.874±0.673
药物组 30 2.230±1.232 2.012±1.031 1.412±1.002 2.002±0.812 2.225±0.735
P - 0.022 0.023 0.012 0.025 0.124
组别 例数 心烦失眠 乏力 焦虑多疑 纳呆 -
针灸组 30 1.290±0.383 0.892±0.773 0.932±0.883 0.395±0.175 -
药物组 30 1.526±1.002 1.227±1.006 1.045±1.312 0.568±0.338 -
P - 0.093 0.158 0.042 0.082 -

4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 变可以解释的证候群,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激惹性,属 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 改变、大便性状及排便过程异常以及排便不尽感等症 状,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IBS 是最常见的胃 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病发病率高 [9] 。一般认为 IBS 属多因素的生理心理性疾病。IBS 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主要是胃肠动力障碍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变 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0-11] 。

中医学对 IBS-D 没有一个专属的病名,通常是根 据其临床症状表现将之归类“泄泻” “腹痛”等范畴。 认为 IBS-D 的病位在大肠,病理因素主要是湿,病变脏 腑主要在脾,与肝、胃关系较为密切,脾虚湿盛是导致 其发病的关键,患者极易因饮食寒凉或情绪抑郁而发 病 [12-13] 。 目前 IBS 的西医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 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药物如胃肠 解痉药、胃肠动力双向调节剂、胃肠促动力剂、泻药、 止泻药、 消除胃胀剂、 生态制剂等;非药物治疗主要是 指心理行为疗法包括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 暗示和催眠疗法等。 但治疗效果差强人意,且西药治疗 常合并大量的不良反应,不为大众接受和坚持。

本研究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 IBS-D,疗效显 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解除患者的痛苦。天 枢为足阳明经要穴、 大肠募穴,是脏腑经气输注和汇聚 于胸腹部的腧穴,有理气调中、 健脾和胃功效。 上巨虚 为足阳明经要穴、 大肠下合穴,是六腑经气下合于足三 阳经的腧穴,其善理气化滞,通调肠腑,补之能益胃健 脾,泻之能清泻湿热,尤善于治疗大肠病、胃腑病。本 病病位主要在肠,故取大肠的募穴和下合穴相配。 内关 为手厥阴心包经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主治胃、 心、胸疾病,有益心安神、理气和胃之功;足三里为足 阳明经的合穴、胃之下合穴,可疏理上中下三部气机, 健脾和胃,扶正通络;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 理气血,养肝益肾健脾,利湿导滞;太冲为足厥阴经腧 穴,可清热平肝,畅达气机。 诸穴合用 [14] ,可使脾阳得助, 升清降浊,胃肠气机调畅,泄泻乃止。 神阙穴是任脉穴位,为人体黄金分割点,是人体脏 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与脾相通,如 《难经·十六难》 [15] 记载:“假令得脾脉……其内证当 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 与大肠相通,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大肠病者, 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 与小肠相通,如《灵枢·肠胃》:“小肠后附脊,左环回 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 ” 《针灸甲乙经》 : “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 ” 灸神阙具有健脾胃、 理肠止泻之功效,IBS-D 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小肠 泌清别浊功能失司, 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通过调脐来调 节三脏的紊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艾叶材质独特, 如《本草从新》所言:“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 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 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现代 药理研究发现艾绒内含有较多挥发油,燃烧过程中挥 发油可携带药物的有效成分进入体内起到防病、保健 的作用 [16-21] 。同时借助生姜的温中作用,达到温经散 寒、消除胀满的功效 [22-24] 。

综上所述,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 IBS-D 能起 到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之功效,且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作者:杨敏 周利 徐派的 黄蓉

上一篇:小儿腹泻,泄泻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手法

下一篇:灵龟八法联合温胃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