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腹泻>正文

风药治疗泄泻 调肝止泻

运用风药治疗泄泻理论浅析
 
泄泻主要症状是排便次数增多, 便质稀薄, 严重时泻下如水, 基本病机是脾胃运化功能失职, 湿邪内盛, 故健脾利湿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风药具有祛湿、升阳、调肝、止泻的作用, 不仅能祛瘀滞, 还能健脾胃, 升发脾阳, 清升浊降, 从而达到泄泻自消的目的。故临床上治疗泄泻时, 多在运脾化湿的基础上配伍风药, 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 泄泻的中医源流
历代医籍对泄泻的论述都很详细, 名称颇多。《五十二病方》确立“溏泄”这一病名, 《黄帝内经》始称为“泄”, 如“濡泄”“洞泄”“飧泄”等。汉唐以前也有根据病因或病理称“暑泻”“寒泄”“酒泄”等, 名称虽多, 但都没有脱离“泄泻”二字, 直到宋代以后统称为“泄泻”。
 
2 风药的概念及发展
风药的命名出自张元素《医学启源》提出的“药有气味厚薄, 升降浮沉, 补泻主治之法, 各个不同”。此后, 李杲继承他的观点, 明确提出“风药”这一名称, 并用以治疗内伤和脾胃疾病。“风药”这个词逐渐被后世医家所用, 药味也不断增加, 但并没有明确界定它的概念。直到清·徐大椿提出:“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 皆属风药。”王明杰等[1]通过查考历代文献, 可知风药原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 理应界定为具备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 所谓“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这类药物质轻味薄, 性味升浮发散, 就像春气之生发, 风性之轻扬。《医学启源》以“风升生”归类, 风具备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征, 按照这一标准衡量, 除《医学启源》列出的20味药物外, 还可以纳入紫苏、浮萍、木贼、蝉蜕、苍耳子、辛夷、葱白、桑叶、菊花、淡豆豉等药物。风药的属性近似风木, 在调节人体器官、经络、血脉、体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 风药在治疗泄泻中的作用
3.1 调畅人体气机
中医认为, 气的升降出入能够遵循固有规律, 是人体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运行而不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所谓“人身不过气血”“百病皆生于气”。脾胃处于人体中焦, 不仅是气血生化之源, 也是气机升降的枢纽, 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必须经过脾胃这个枢纽。临床上风药具有升、散等特性, 不仅能够宣畅气机, 还能够调节气血运行, 助中焦脾胃健运, 如李杲在补中益气汤中用升麻、柴胡助脾之升, 用木香、陈皮助胃之降。常见脾胃气虚, 气滞中焦, 而致脘腹胀满兼有大便溏薄者, 用枳壳、木香助胃气降浊, 从而下气除胀;用葛根、炙升麻、荷叶助脾气升清, 从而升清止泻。
 
3.2 升发体内阳气以胜湿
风属木, 湿属土, 根据五行相克理论, 木能克土, 即风能胜湿、化湿。风药辛香, 性能表现为升浮, 可以升提下陷的清气;辛又能行气, 香能醒脾化湿, 可以调节中焦气机, 恢复升清降浊的功能, 从而泄泻自止。且风药具有辛散香燥之性, 药性轻灵, 故李杲提出“风能胜湿”的观点。有些风药能入脾经, 具有醒脾理脾之功[2]。因此, 素体脾虚、经常泄泻者可运用风药升发体内阳气, 健运脾胃以治疗泄泻[3]。
 
3.3 疏肝解郁, 调肝止泻
肝为风木之脏, 不但具有风之轻扬、升散之性, 还具有木之升发、条达之性。胆者, 属于少阳春升之气, 帮助升发一身之清气。肝主疏泄, 既可以帮助中焦行运化功能, 又能调节肠腑的传导功能。脾为湿土之脏, 肝木能克脾土, 如果肝气郁结, 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肝气横逆犯脾, 导致脾运化功能失常, 从而清阳不升, 湿浊内蕴, 出现腹痛泄泻的症状。风药辛温, 辛能入肝, 促进肝气运行, 开郁散结;性质升浮发散, 彰显了木气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 正所谓同气相求, 风药能顺应肝气升发的特性, 启迪肝胆春生作用, 肝胆条达则脾气中和。利用风药升发的性质能够帮助脾阳恢复升发功能, 从而达到湿浊得化, 腹痛泄泻自止的目的。故肝郁证可借风药之性进行疏解, 且风药有升脾、燥脾、悦脾之功, 治疗肝脾不调之泄泻时, 配伍少量质轻之风药, 既顺应肝木之性, 又能振奋气机[4]。
 
4 风药用量注意事项
风药治疗久泻应严格注意把握用量。李杲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指出:“如病去, 勿再服, 以诸风药之药损人元气, 而益其病故也。”因此, 风药治疗久泻当中病即止。风药治泻虽有奇效, 但需随病证配伍使用, 才能获得良效。
 
5 讨论
中医认为“土湿木郁”是泄泻最主要的病机, 治疗时以抑木扶土为主, 适当配伍风药常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风药属木, 能疏通肝气;风药具备升散之性, 能助脾气上升, 调节气机升降, 升清举陷, 有利于醒脾运脾。风药不仅能升发清阳, 柔肝止痛, 胜湿止泻, 还能够健脾燥湿, 调节中焦气机运行, 升发肝胆阳气, 提高脾阳升清的功能, 达到泄泻自愈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应当把握风药的用量及用药时间, 如果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 容易耗气灼津伤阴。所以, 临床应用时要适量配以养阴药物如麦冬、玉竹等, 用以制约风药的燥性, 这样才能在泄泻的治疗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总之, 风药在治疗泄泻时得到广泛应用,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能在今后临床工作中灵活应用, 合理发挥风药治疗泄泻的功效, 不但开拓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 丰富了临床治疗手段, 还能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明杰, 黄淑芬, 罗再琼, 等.风药新识[J].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4 (5) :570-572.
[2]孔文霞.“风药”在泄泻中的运用[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6) :334-335.
[3]段李桃, 党民卿, 张星华, 等.“风药胜湿”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举隅[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9 (3) :95-98.
[4]许琳, 王凤云, 唐旭东, 等.风药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 2016, 57 (23) :1999-2003.
[5]张婷婷, 汲宗惠, 张茂全.论祛风药在泄泻中的应用[J].中医药通报, 2016, 15 (4) :26-27.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武海 刘璐 张景洲

上一篇:灵龟八法联合温胃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下一篇:浅析常用治泻五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