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好发于2~10岁儿童,尤以2~5岁发病率最高。多见于夏秋季节。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西医认为痢疾杆菌引起,称之为杆菌痢疾或简称菌痢。
中医称为疫毒痢,又称疫痢。本病是由于外感时邪疫毒(主要有暑湿、风寒、疫毒等),内伤饮食(饮食积滞、生冷不洁等)为其主要原因。由于小儿体质的强弱,受染疫毒轻重的不同,临床可表现为毒热内闭的实证及正不胜邪的虚证。
1.诊断要点
(1)腹痛剧烈,便下赤白,肛门灼热,壮热唇干,苔薄黄腻,指纹深紫为湿热痢;
(2)腹痛隐隐,便下白色黏液,畏寒神疲,苔白腻指纹色红为寒湿痢;
(3)突然高热,痢下脓血,小便黄赤甚则神志昏迷,舌苔黄厚,质红脉数有力为毒邪内闭之疫毒痢;突发四肢厥冷,呼吸浅促,目光无神,脉细数无力为内闭外脱之疫毒痢。
2.临床处理
推拿治疗以湿热痢和寒湿痢为主。疫毒痢为小儿痢疾中的险恶之证,传变迅速,可在运用药物及时抢救稳定病情的基础上,应用推拿治疗,辅以发挥综合作用。
(1)湿热痢 病人取仰卧位,医师坐于左侧或后侧。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退下六腑,清天河水,分阴阳,运内八卦,清肺经,揉天枢。病人取俯卧位。揉龟尾,推下七节骨。
(2)寒湿痢 病人取位同上。补脾经、大肠,揉外劳宫,推上三关,分阴阳,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
(3)疫毒痢 病人取位同上。掐人中、老龙、十王(掐醒即可),如无昏迷抽风,不需掐上述穴位。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运内八卦,大推天河水,退下六腑,清心经,清肝经,推脊、涌泉,推下七节骨。
3.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本病发病急骤,出现高热、惊厥、抽搐,可先针刺人中、百会,再针刺内关、风池。如见四肢厥冷,口唇紫绀等脱证时,加针刺中冲,灸气海、百会。如呼吸不整,可频频针刺会阴穴。
(2)中药验方 ①苦参30克,水煎服,或苦参末l~3克,每日4次。②生大蒜头,紫皮者佳,每日食1~2个,年幼儿可将生大蒜头捣泥加适量红糖。或5%大蒜浸液作保留灌肠。
4.注意事项
(1)在疾病流行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及时隔离病人至症状消失。
(2)对疫毒痢病人,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时抢救。
(3)病后应着重调整脾胃手法,以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