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臑”字考释
“ 臑 ”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个重要名词术语, 许慎的《说文解字》对“ 臑 ”的注解是“臂羊矢” 。 围绕许注, 臑是指动物前肢还是人的上臂?是指人体 的部位名称还是特指穴位?历来有所争议。 本文对此 字的考释如下:
1 《内经》原文“ 臑 ”泛指“上臂”
“ 臑 字出现在 《内经》 原文中, 主要见于 《灵枢· 经 脉》篇的手经经脉循行原文中: “肺手太阴之脉……出 腋下,下循 臑 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 “ 心手 少阴之脉……出腋下,下循 臑 内后廉,循太阴、心主 之后,下肘中内廉”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抵腋 下,下循 臑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 “大肠手 阳明之脉……入肘外廉,上 臑 外廉。上肩,出 髃 骨之 前廉” “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 臑 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 “三焦 手少阳之脉……上贯肘,循 臑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 阳之后,入缺盆” 。原文表明,手三阴脉皆从腋下出胸 腔,皆行于“ 臑 内” ,分别行 臑 内前区(太阴) 、 臑 内 后区(少阴) 、 臑 内中区(厥阴) ,然后“入肘”或“下 肘” 。可见“ 臑 ”是在腋与肘之间的部位。手三阳脉皆 循“ 臑 外廉” ,分别行 臑 外前区(阳明) 、 臑 外后区(太 阳) 、 臑 外中区(少阳) 。然后上肩,分别对应行“髃 骨之前” “绕肩胛” ,然后“上肩”或“出肩” ,并皆入 缺盆进胸腹腔。可见“ 臑 ”肯定是肘与肩之间的部位。 臑 可通需 (ruǎn) , 柔软之义。 《周礼· 考工记· 鲍 人》记载: “欲其柔滑而 腛脂 之,则需。 ”陆德明释文: “需,人兖反” 。 臑 也读 rú,嫩软貌。 《楚辞·招魂》 曰: “肥牛之腱, 臑 若芳些。 ”洪兴祖补注: “ 臑 ,嫩耎 皃” 。 臑 还通“ 蠕 ” ,微动貌。 《荀子·臣道》曰: “喘 而言, 臑 而动。 ” 杨倞注: “ 臑 , 微动也。 ” 《医宗金鉴· 刺 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 “ 臑 ”注: “ 臑 者,肩 髆 下内侧对腋处,高起软白肉也。 ”即指上肢胳膊内肱肌 肉丰满处。所以“ 臑 ”可以泛指上臂的肌肉软组织。
2 段玉栽解“ 臑 ”本义为动物前肢
关于“ 臑 ”字本义, 《说文解字》有注: “臂羊矢 也。从肉需声,读若襦。那到切” 。段玉栽《说文解 字注》 : “臂句。羊豕曰 臑 。 ” 清代学者胡培翚正义引《礼经释例·释牲》 : “肩 下谓之臂,臂下谓之 臑 。 《史记·龟策列传》取前足 臑 骨穿佩之。 所以段玉裁以为羊豕之臂: ……禽有假臂名 者。如《周礼》 《内则》马般臂是也。人臂无称 臑 者。 如《仪礼》 《礼记》肩臂, 臑 皆谓牲体也。 《许书》之 体本多言曰某。 转写者多改曰某二字为一也。 字旣改曰 臑 为也。又误羊豕为矢。袭缪者久矣。不曰羊豕臂曰 臑 、而先言臂者何也?尊人也。谓人之臂,在羊豕则 曰 臑 也。不以臑字厕于胡 胘膍胵膘膟膫 之所,而厕于 此何也?厕于此以举正人物之名之例也。 《礼经》臂 臑 为二。然则手上人禽皆曰臂。臂上则人曰厷、禽曰 臑 。 何以言人臂、禽 臑 也?曰臂可称厷。厷亦可称臂。许 蒙上文臂篆言, 故为统辞, 未及分析也。 郑注礼曰。 肩、 臂、 臑 ,肱骨。肫、骼,股骨。则又以肱统三者、以股统二者也。 臑 之言濡也。 濡 者,柔也,从肉,需声, 读若儒,各本作襦。今从乡射礼音义。人于反。 ” 按段氏所释,人为臂,动物为 臑 ,但二者本义通 而常互用、互训。然而, “矢”误作“豕” ,无文献考 证支持。所以近代学者陆宗达认为,段注好凭其主观 妄改许书。
3 章太炎释“ 臑 ”由“股羊矢”引伸出“臂羊矢”
段学之后辈, 清代学者章太炎对 《说文解字》 “臂 羊矢” 一说有自己的认识。 关于 “羊矢” 在 《素问· 三 部九候论》有提及: “下部天,足厥阴也” ,王冰注: “谓肝脉也。在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 分,卧而取之,动应于手也。女子取太冲,在足大指 本节后二寸陷中是。 ”这里的“羊矢”应指腹股沟部 位。所以章太炎在《小学答问》中据《针灸甲乙经》 及《素问·三部九候论》注指出: “股内廉近阴处曰羊 矢,为汉晋人常语,迻以言臂内廉,则曰臂羊矢矣。诸 家纷纷改字,由平日疏于医经耳。 ” 《说文解字通论》 [1] 认为,汉代晋人口语中,腹股沟内处言“羊矢” ,那 么上肢近腋内处就名“臂羊矢” 。
“矢”通“屎” ,羊矢,似指腋窝处或腹股沟处 的淋巴结。人体淋巴结约有 600~700 个,临床上一 般只能检查身体各种表浅的淋巴结。 健康人浅表淋巴 结很小,直径多在 0.5 cm 以内,形如羊屎。表面光 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淋巴结遍 布全身,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才可触及。诸如颈部、 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最易摸到。 《针灸 甲乙经》在介绍阴廉穴定位时也提到了“羊矢”部位 名称: “阴廉,在羊矢下” 。羊矢本身作为经外奇穴名 称出《备急千金要方》 : “瘿瘤……胸堂、羊矢,灸一 百壮” ,关于羊矢穴定位, 《类经图翼》言: “会阴旁 三寸, 股内横纹中, 按皮肉间有核如羊矢。 可刺三分, 灸七壮” 。说明羊矢就在腹股沟淋巴结处。
4 陆宗达释“ 臑 ”为“臂之羊矢穴”
章太炎的再传弟子,近代学者陆宗达 [1] 认为, 臑泛指上臂,其不是从动物前肢引伸而来,而是由臂 之羊矢穴本义引伸而来。他说: “ 《说文》的解释很清 楚: “ 臑 ,臂羊矢也” 。盖臂之羊矢穴为 臑 ,引申之 臂亦谓之 臑 。用以解《医经方》直接而准确。 ” 至于章说, 陆宗达认为 “由股移臂则未当。 依 《说 文》 ,恰恰相反是《素问》注由臂移以言股。今针灸经 穴手阳明大肠经有臂 臑 穴,手太阳小肠经有 臑 俞,均 以 臑 名,正是‘臂羊矢’之遗踪,而今经外奇穴之羊 矢,才是《素问》所指处。至于《少仪》之‘肩、臂、 臑 ’ , 《淮南子》 高诱注之 ‘前臂之美也’ , 始可解为 ‘羊 豕曰 臑 ’ 、 ‘牲畜的前肢’ ,但已是 臑 的引伸义了。 ” [1] 章太炎认为有股羊矢穴,就有臂羊矢穴。而陆宗 达认为臂 臑 穴、 臑 俞穴、 臑 会穴等皆为臂之羊矢穴 遗踪。臂 臑 穴,手阳明大肠经穴,出《针灸甲乙经》 “在肘上七寸, 肉端” (这里疑“七”为“十”之 讹误,因《太平圣惠方》 “在肩髃下一夫,两筋两骨 罅陷者宛宛中是也” ) ; 臑 俞穴,手太阳小肠经穴,出 《针灸甲乙经》 “在肩髎后大骨下,胛上廉陷者中” ; 臑 会穴,手少阳三焦经穴,出《针灸甲乙经》 “在臂 前廉,去肩头三寸”三穴皆在上臂近腋处。
5 小结
股、腋处的浅表淋巴结处可能存在“羊矢”穴位群 组。 “ 臑 ”字本义是指近股腋部,也有用来泛指上臂。 各家对《说文解字》 “ 臑 ,臂羊矢也”所注有歧义,段 玉栽认为是动物前肢,但其将“矢”径改为“豕”无文 献考证支持。 章太炎和陆宗达则认为是近股腋部位或穴 位, 所释有理有据。 应该说, 章太炎和陆宗达对 “羊矢” 穴考证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 臂部有臂羊矢, 近股部 也有羊矢穴,说明全身的羊矢穴可能不止 1 处。 《千金 方》载羊矢穴可主治瘿瘤“瘿瘤……胸堂、羊矢,灸一 百壮” , 《内经》也载臂羊矢穴“主液所生病者” ,提示 羊矢穴可能主要主治淋巴系统疾病。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 大胆推论,颌下、颈部、腋下、腹股沟,即全身浅表淋 巴处附近可能皆有“羊矢”类穴位群组。所以近代有学 者认为腹股沟近处的气冲穴别名就是“羊矢”穴 [2] ,也 有认为羊矢为急脉穴的别名 [3] 。 推而广之, 也或可能全 身浅表淋巴结处的穴位皆可归属“羊矢”穴。而且从主 治看, 笔者根据杨甲三主编的 《腧穴学》 主治统计发现, 近股腋部、 肘窝部的一些穴大多具有治疗瘰疬瘿气以及 疝气病功效,诸如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 臑 、肩 髃 、巨骨、天鼎、扶突、大迎、人迎、水突、气舍、 缺盆、极泉、少海、肩贞、 臑 俞、天窗、天容、横骨、 天池、 臑 会、风池、肩井、五枢、维道、居 髎 、足五 里、急脉等。古书所载腹股沟疝肿(又称鼠溪肿)涵盖 今天的淋巴肿大病。 这类穴主治淋巴系统疾病现代也有 报道,如张道宗等 [4] 报道气冲穴治淋巴病,治疗 5 次 症状减轻, 治疗 10 次症状消失; 李思蒙等 [5] 选用腋窝 处的天泉等手厥阴心包经穴进行艾灸预防乳腺癌术后 患者的淋巴水肿疗效显著;梁毅然 [6] 采用火针直接刺 入瘰疬核中心法治疗瘰疬 48 例,有效率达 100.0%。
来源:中国针灸 作者:朱俐颖 牛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