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五官科>口腔>口腔溃疡>正文

大敦穴点刺放血配合普通针刺治疗白塞氏综合征1例

林×, 男, 63岁, 于2016年4月25日就诊。主诉:口腔及外阴溃疡反复发作伴双目充血肿胀, 视物不清3 a余。病史:3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溃疡, 且反复发作, 双目红肿疼痛伴视物模糊, 双下肢结节样红斑, 2014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 诊断为白塞氏综合征, 给予美卓乐12 mg, 泼尼松40 mg, 1 d 1次, 中药治疗 (具体用药不详) , 症状控制可, 但多次复发, 并因服用激素类药物出现恶心、呕吐等胃部不良反应, 遂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刻下见:口腔内有大小不等溃疡面4处, 最大者可达0.3 cm×0.5 cm, 外阴见大小不等溃疡面3处, 最大者可见0.7 cm×0.8 cm, 上均有黄白色溃脓点, 色泽光亮, 疼痛难忍;两目充血、肿胀, 视物不清, 精神疲惫, 郁郁寡欢, 双下肢可见结节性红斑;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涩, 纳眠差, 大便溏, 小便可。中医诊断:狐惑病 (湿阻中焦, 热毒瘀结) ;西医诊断:白塞氏综合征。治则:疏肝泄热、健脾除湿、解毒化瘀。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针刺血海、足三里、丰隆、光明、三阴交、太冲、行间, 双取。诸穴均行平补平泻法。出针后, 医者用左手拇、食二指在大敦穴处上下推按, 使该处血液聚积, 常规消毒后, 右手持三棱针点刺该穴, 血变为止, 大约10滴。针刺留针30 min, 每10 min行针1次, 每日1次, 12次为1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 d;点刺放血每周3次, 6次为1疗程, 共6个疗程。
 
治疗效果:
患者口腔内见溃疡面3处, 最大者为0.2 cm×0.3 cm, 外阴溃疡面减至2处, 最大者0.6 cm×0.6 cm, 各处溃疡面均有不同程度减小, 溃脓点的色泽明显变暗, 双下肢结节性红斑色泽变浅, 且病情复发的时间间隔延长, 患者美卓乐用量由12 mg/d减至5 mg/d, 泼尼松用量由40 mg/d减到15 mg/d, 神志清, 精神可, 现于门诊长期调理。
 
按语:
白塞氏综合征 (Bechcets syndrome, BS)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由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组成的眼-口-生殖器三联征[1]。西医学认为, 本病与自身免疫调节有关,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办法。BS属于中医学“狐惑病”范畴。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狐惑之为病, 状如伤寒……蚀于喉为惑, 蚀于阴为狐, 不欲饮食……蚀于上部则声嘎, 甘草泻心汤主之。”本病病位在肝、脾, 患者平素情志抑郁, 易致肝气郁结, 久而化热, 从五行相乘而言, 肝木乘脾土, 肝强则脾弱, 脾弱则湿阻, 肝热与脾湿蕴久为毒, 湿热毒邪, 循肝经上则目赤肿痛, 视物模糊, 又因肝经抵小腹, 挟胃, 而胃经下循鼻外, 还出挟口, 环唇, 湿热毒邪传至胃经, 口唇内则见黄白色脓点;湿热邪毒循肝经下则蚀于前后二阴, 故外阴部见黄白色脓点, 正如明·刘纯在《玉机微义》中指出:“湿热之毒所止处, 无不溃烂。”湿热侵入血分, 使营血的本质改变, 如明代医家赵献可所言:“湿热久停, 蒸腐气血而成淤浊。”则双下肢出现结节性红斑。因湿性重浊、黏滞, 故病情反复, 缠绵不愈。《金匮要略》中记载狐惑之为病, 甘草泻心汤主之。方中黄连入肝经, 可清泻肝热, 且现代研究表明, 黄连广泛应用于抗抑郁, 而行间为肝经“荥穴”, 可清肝热、泻肝实、熄肝火;太冲同为肝经“原穴”, 主疏肝郁、调肝经、理肝气, 故行间透太冲可泄肝经之热、理肝经之气;方中的黄芩入胆经, 可清泻胆经湿热, 而光明为足少阳胆经之络穴, 通调肝胆两经, 又与太冲为原络相配, 疏肝气、泄肝热, 该患者视物不清, 光明又可通眼部气血, 养肝明目;半夏燥湿化痰, 消痞散结, 丰隆为胃经之络穴, 可通调脾胃两经, 具有健脾和胃, 祛湿化痰的功效;方中甘草补气和中, 益脾胃, 而足三里属胃经合穴, 健脾益胃, 生化气血, 又为人体强壮保健要穴;以上取穴皆与甘草泻心汤中的诸药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 血海又称“百虫窠”健脾化湿, 养血活血, 治疗湿热下注、脾失健运所致的溃疡性皮肤病;三阴交调补肝脾, 以治其本。综合患者的症状, 郁郁寡欢, 目赤肿痛, 且外阴及口腔出现黄白色脓点, 《金匮要略》记载:“病者脉数, 无热……目赤如鸠眼……目四眦黑, 若能食者, 脓已成也, 赤豆当归散主之。”赤豆当归散可清热解毒、活血排脓、祛瘀生新。《难经集注》云“井者, 山谷之中, 泉水初出之处”, 大敦为肝经之井穴, 具有疏肝泄热、理气调血等功效, 且在井穴施治操作方便、事半功倍。大敦穴点刺放血旨在泄肝经郁热, 活血祛瘀生新、使瘀毒随血排出体外, 如《内经》云:“菀陈则除之者, 出恶血也”。此法与赤豆当归散的作用殊途同归, 疗效显著。大敦穴点刺放血配合普通针刺共奏疏肝健脾、清利湿热、活血祛瘀之功。
 
针刺避免了患者口服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有效缓解病情, 减轻患者的痛苦。该患者开始有轻微的针刺反应, 即针刺处出现直径约为0.2 cm的红点, 并无其他异常反应, 且针刺反应产生的红点随着治疗的进行, 无增大趋势。故大敦穴点刺放血配合普通针刺可作为临床治疗白塞氏综合征一种有效方法或辅助方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德才, 郑新春, 刘珍意, 等.八黄合剂治疗白塞氏综合征36例[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3, 19 (5) :45.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田欣源 郭婷 胡晓倩 张彤

上一篇:白塞病口腔伴消化道溃疡医案1则

下一篇:冯五金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总结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