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一般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本病没有季节性,各个年龄段的人均可发病,以青少年多见。
[发病原因]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鼻窒”范畴,主要是由于肺气虚弱,卫气不固,风寒侵袭,寒邪凝聚,壅塞鼻窍而为患。若误治或失治,毒邪滞留鼻窍,复伤肺经,肺气不宣,气滞血虚,津液输布受阻,停于鼻窍,初流清涕,渐变为粘液性浊涕。若塞湿郁于经络,阻塞不通,则出现鼻根和前额胀痛。若毒邪积化热,则鼻流黄浊涕。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内分泌失调,患者有慢性疾病及维生素B、C缺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所致。
[症状表现]
单纯性鼻炎表现为鼻腔粘膜长期慢性充血、肿胀、鼻塞、或两侧交替,或间歇性发生,伴有嗅觉减退、头晕、鼻涕多等症;而且分泌物常流向鼻咽部,造成患者鼻咽部不适。肥厚性鼻炎表现为鼻塞较为严重,常呈持续性,嗅觉减退,或伴有耳鸣、耳聋、咽部不适等症。
[头面按摩方法]
(1)患者仰卧,施术者以双手拇指或中指指腹依次点按迎香穴、素谬穴、四门穴、山根穴、印堂穴、太阳穴,头维穴,每穴约1-3分钟;以双手中指指腹推擦两侧鼻翼约20—30次,再轻轻按揉两侧鼻翼凹陷处约1—3分钟;以双手拇指指腹分推双眉弓及前额约5-10分钟,最后以拇指点按膻中穴、合谷穴,每穴约1-3分钟。(图4—37—1、2)
(2)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迎香穴、四白穴、山根穴、印堂穴、太阳穴、头维穴,每穴约1—3分钟;以双手拇指指腹推擦鼻翼两侧,以透热为度,再左右分推双眉弓及前额约3—5分钟;以拇食二指拿揉颈项肌肉,以拇指点按风池穴、风府穴、肩井穴,每穴约1~3分钟。(图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