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泌尿科>肾炎>正文

艾灸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艾灸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研究 [ 1 ] 表明, 在肾脏病的发生、 发展及预后过程 中, 肾血流的改变与其关系密切。随着肾功能损害 不断加重, 健全肾单位破坏, 肾小球纤维化, 肾小管 坏死及肾间质受累, 使得肾血管逐渐受压, 肾动脉逐 渐变细坏死, 肾血管的阻力越来越大, 肾动脉血流速 度逐渐减慢。艾灸通过热力和经络传导可以调节血 管的舒缩活动, 加快局部组织的血流速度, 降低血管 阻力, 使局部循环血流量增加, 具有活血化瘀、 改善血 流动力学的作用 [ 2 ] 。而艾灸对于肾血流动力学的影 响, 国内外文献尚不多见。本研究对3 2例慢性肾脏 病患者艾灸肾俞穴, 并采用多普勒超声对肾内血管血 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1 6 年 9 月至 2 0 1 7 年 1 月在杭州市中医 院肾病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3 2例。其 中男2 2例, 女1 0例。平均年龄( 4 4 . 5±1 3 . 7 ) 岁, 平 均病程( 1 4 . 5±5 . 6 ) 月, 平均体质量指数( 2 1 . 4± 4 . 6 ) k g / m 2 , 平均肾小球滤过率( 7 3 . 9±3 7 . 5 ) m L / ( m i n ) 。所有受试者均无艾灸禁忌症, 且自愿参与 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 2  艾灸方法

采用苏州市东方艾绒厂生产的清艾条温和灸, 将艾炷点燃放入艾盒, 距离双侧肾俞穴皮肤 3~ 5c m , 艾灸 3 0m i n , 以患者感温热而无灼痛为度。 于2 2~2 4℃ 环境中进行, 操作前受试者静卧休息 1 5m i n , 避免剧烈运动。艾灸时观察受试者是否有 艾灸引起的局部皮肤烫伤、 疼痛、 过敏等不良反应。 艾灸后静卧休息1 5m i n 。

1 . 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于艾灸前、 艾灸后即刻及艾灸后 1 5m i n  3 个时 点监 测 患 者体温、 血压、 心率。体 温: 采 用 B r a u n t y p e  6 0 2 1 红外线耳温计测量耳温, 连续测量 3 次, 取平均值。血压: 采用仰卧位, 使用汞柱式血压计, 测量受试者右上臂肱动脉血压, 专人测量, 每次测量 3 次( 每次间隔 1m i n ) , 取 3 次读数的平均值。心 率: 超声诊断仪三导联连接身体检测所得, 取3次读 数的平均值。

采用 P h i l i p s  i U  2 2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 者肾血流: 固定一名有1 0年以上经验的超声科主治 医生测定肾血流。探头频率3 . 5 MH z , 患者俯卧 位, 探头置于侧腰部第8~1 1肋间, 行冠状断面及横 断面检查, 观察肾大小、 形态及内部结构, 有无其他 异常回声。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下, 应用脉冲多普 勒, 取左肾叶间动脉, 声束与血流夹角 <6 0 ° , 在艾灸 前、 艾灸后即刻、 艾灸后 1 5m i n  3 个时点嘱患者屏 住呼吸或等待呼吸间隙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 p e a k  s y s t o l i c  v e l o c i t y , P S V ) 、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 e n d  d i a s t o l i c  v e l o c i t y , E D V ) 。电脑自动计算肾动 脉阻力指数( r e s i s t i v e  i n d e x , R I ) 。每次测量取叶间 动脉不同部位3 个波形的平均值, 每处测 3 次, 取平 均值。

1 .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P S S  1 9 .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 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 - ± s ) 表示。采用自身配对 设计 t 检验进行组内比较。以 P ≤0 . 0 5 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 . 1  慢性肾脏病患者 3 个时点的体温、 心率、 血压 比较 3 2 例慢性肾脏病患者 3 个时点的体温、 心率、 血压( 收缩压和舒张压) 虽有不同程度变化, 但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见图1 。

2 . 2  慢性肾脏病患者3个时点的肾血流参数比较 与艾灸前比较, 艾灸后即刻及艾灸后1 5m i n , 慢性肾脏病患者 P S V 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 ; 而 E D V加快, 尤以艾灸后1 5m i n 时速度最快( P <0 . 0 5 ) 。见图2 。

2 . 3  慢性肾脏病患者3个时点的肾 R I比较 与艾灸前比较, 慢性肾脏病患者 R I在艾灸后 即刻及艾灸后1 5m i n均明显下降( P <0 . 0 1 ) 。见 图3 。

艾灸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 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所有受试者均未发生皮肤烫伤、 过敏、 疼痛及其 他不适等情况。

3  讨    论

肾脏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 肾血流量约占每搏 输出量的2 0% [ 3 ] 。正常生理状态下, 肾皮质的血流总是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其发生病变时, 无 论是弥漫性或局限性损害, 其整个受损害的肾皮质 或局部病灶内的血流灌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 改变 [ 4 ] 。在各项肾脏疾病的治疗中, 肾血流动力学 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因素。 R I主要反映肾动脉阻力 状态, R I升高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及某些心血管疾病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多项研究 [ 5 - 7 ] 表明, 高 R I与 高血压、 高尿白蛋白排泄率及低滤过率存在明显相 关性。因此如何改善肾动脉血流阻力状态, 增加肾 小球滤过功能, 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关键, 也是国内 外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艾灸是将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于体表的腧穴或 疼痛处烧灼进行温熨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方法, 具 有扶正祛邪、 益气养血、 温通经络等功效。肾俞穴是 肾中经气输注的部位, 与肾脏泌尿系统功能关系密 切, 是临床治疗肾病的首选穴位。万五一 [ 8 ] 通过艾 灸老龄大鼠“ 肾俞” 穴发现其血液黏度、 血脂异常、 氧 化应激、 肾血管舒缩、 血小板功能等得到良好改善。 日本学者 M a t s u m o t o - M i y a z a k i等 [ 9 - 1 0 ] 对健康人及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俞穴进行艾灸, 发现 R I下降, 推 断艾灸发挥治疗作用可能与逆转有害的肾血流动力 学有关。

本试验结果显示: 艾灸慢性肾脏病患者肾俞穴 后, 患者在保持体温、 血压、 心率稳定的情况下, R I 较治疗前均下降, 证明艾灸肾俞穴对慢性肾脏病患 者的肾血流阻力状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正常成人 R I参考值为0 . 5 5~0 . 6 4 [ 1 1 - 1 3 ] , 当肾动脉 R I >0 . 6 5 时慢性肾脏病患者可出现肾间质损害 [ 1 4 ] 。本试验 中3 2例受试者多数处于慢性肾脏病早期阶段, 大部 分病变只累及肾小球, 尚未损伤肾间质, 因此艾灸前 后 3 个时点的 R I 值均在生理范围内波动。 R I= P S V-E D V / P S V , 由公式可以看出 P S V 、 E D V 是影 响 R I 的重要指标, 而与 P S V 相比, E D V 更容易受 肾脏血管阻力的影响。因此本试验中虽然 P S V 艾 灸后无明显变化, 但 E D V 明显加快, R I 显著降低。 而 P S V 艾灸前后及 E D V 在艾灸后即刻与艾灸前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临床意义有待今后进一步 研究。

本研究中, 艾灸后患者 R I均值下降了约0 . 0 3 , 与研究 [ 1 0 ] 中艾灸后 R I下降 0 . 0 2 6 相近, 但与研 究 [ 1 5 ] 利用针刺法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血流阻力 的报道相比( 治疗前 0 . 8 9±0 . 0 4 , 治疗后 0 . 6 1± 0 . 0 2 ) 相差较大, 也不及利用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 酮 系 统 ( r e n i n - a n g i o t e n s i n - a l d o s t e r o n e  s y s t e m , R AA S ) 抑制剂药物治疗肾损害患者 R I 平均下降 0 . 0 4~0 . 0 5 效果明显 [ 1 6 ] 。有研究 [ 1 0 ] 间接证明了艾 灸对肾血流的改善作用并不比 R AA S抑制剂差。 但是上述研究观察时间均较本研究长, 短则1周长 则1年。现有的报道中鲜有艾灸对肾血流短期或者 即刻效应的观察。鉴于艾灸具有以上较好的肾血流 改善作用, 建议艾灸可以作为慢性肾病一种常规的 辅助治疗方法。

来源:针刺研究 作者:王欢 张红梅 徐佳美 范汝艳 吕娟

上一篇:慢性心肾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有效方法

下一篇:慢性肾功能衰竭针灸辅助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