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泌尿科>肾炎>正文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辨治经验 病案举例

韩履祺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总结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或肾脏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并伴IgA沉积的系统性小血管炎。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及肾脏损害等[1],肾脏受累常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甚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严重者可发展为肾衰竭。
 
韩履祺教授是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韩履祺教授从事肾脏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笔者师从韩履祺教授,深受启迪,现将韩履祺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在紫癜阶段属于中医“发斑”“斑疹”“肌衄”“葡萄疫”等范畴,伴有肾损害时,属于中医“血证”“水肿”等范畴[2]。《医宗金鉴·葡萄疫》记载:“此证多因婴儿感受疠疫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大小青紫斑点,色状如葡萄,发于遍身,唯腿胫居多。”韩履祺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发病由内、外因相合而致,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肾,与肺、脾密切相关。本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标实为感受风、热、毒邪侵袭。
 
外感风邪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病的主要诱因。因小儿“纯阳之体”的生理特性,风邪外袭,易从阳化热,风热毒邪,扰动营血,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溢于肌肤,发为紫癜;风热毒邪,内壅胃肠,则见腹痛、便血,留滞关节而致关节肿痛;风热毒邪,循经而下,结于膀胱,伤及肾络,可出现血尿。《诸病源候论》云:“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
 
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易受邪侵;脾为后天之本,需不断滋养。患儿因饮食不节,失于调摄,致脾胃虚弱,脾虚失于统血,血失所附,溢于脉外,聚于皮下,发为紫癜。小儿形气稚嫩,肾气未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不固,精微下泄,可见蛋白尿;若邪热日久,伤及肾阴,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肾络,可见血尿。
 
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病过程中,无论是热毒内炽,迫血离经,或是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或脾虚摄血无权,均可使血溢脉外而成瘀血。唐容川云:“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肾脏病理来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局灶节段性肾小球坏死、毛细血管内小血栓形成伴纤维沉积,常进展为肾小球硬化,严重者伴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这与中医“肾络瘀阻”理论密切相关[3]。因此,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无论新发或病程日久,皆有瘀阻肾络,而不限于“久病入络为血瘀”[4],瘀血既是本病的病理产物,又是病情缠绵难愈的致病因素,瘀血阻络贯穿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程的始终。
 
2 辨治经验
2.1 辨虚实,分清标本缓急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病由外感、内伤引起。外感多实,内伤多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治当首辨虚实、标本之主次。发病之初多为风热、血热之证,以实证为主,当辨风热、血热之偏盛。风热盛者,治以疏风清热,凉血消斑;热毒重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紫癜反复不退,或尿血迁延,多见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若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多伤及脾肾,或素体虚弱,易感外邪,以正虚为主,当辨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以何者为重,治当扶正祛邪兼顾。气虚者,治以益气健脾;阴虚者,治以养阴清热;气阴两虚者,治以益气养阴。临证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并根据病情发展,侧重扶正、祛邪力度。
 
2.2 祛毒邪,切勿折伤正气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初期常因外感风热而诱发或加重。《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韩履祺教授遵“善治风者,首治皮毛”的理论,从肺论治。对于起病急,皮肤紫癜色淡红,散在细小,伴有瘙痒,关节游走疼痛,发热,恶风,咽痛,尿中少量泡沫,镜下或肉眼血尿,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治以宣肺解表、清热利咽,选用银翘散、脱敏煎等,药用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僵蚕、牡丹皮、赤芍、紫草、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等。若风热入里,化为热毒之证,症见双下肢紫癜色紫暗,局部融合成片,甚或遍及全身,伴关节疼痛,颜面或双下肢水肿,舌红绛,苔黄厚,脉弦数;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选犀角地黄汤、清营汤等,药用水牛角、生地黄、麦冬、元参、牡丹皮、丹参、白芍、黄芩、小蓟、茜草等。本病的发生与正虚密切相关,用药时要注意避免苦寒药物伤及脾胃,损伤患儿正气,做到中病即止。病情稳定后,从脾胃论治,以利于康复。
 
2.3 重活血,贯穿治疗始终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由热毒之邪伤及血络,或久病气虚,气不摄血,导致血不循经,离经之血阻于经络,久而成瘀。《血证论》云:“凡物有根者,逢时必发,失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故反复发者,其中多伏瘀血。”韩履祺教授认为,瘀血是过敏性紫癜的病理产物,不但与病情活动有关,而且也是引起及加重肾脏损害的主要因素。故主张活血化瘀贯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治疗始终。发病初期,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益肾汤加减,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金银花、白茅根、板蓝根、蒲公英、紫草、茜草、小蓟等。病程日久,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常用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或七味白术散合二至丸,加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等。
 
2.4 调脾胃,预防日后复发
清·吴鞠通言:“小儿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小儿脏腑柔嫩,气血未足,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饮食不能自节,寒暖不能自调。一旦调护失宜,则易外感六淫,内伤饮食,致脾胃虚弱,脾土虚不能生金,卫外不固,外邪更易乘虚而入,损伤正气。韩履祺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调理脾胃是治疗该病的关键,也是预防日后复发之所在。常用健脾和胃、运脾化积、补脾益肺等方法,方选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宽中;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祛湿和中;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扶正祛邪;枳术丸健脾消食,行气化湿,并可酌加山药、茯苓、神曲、焦山楂等。避免使用温热之剂,慎用苦寒重泻之药,以调脾运脾为主,用药平和轻灵。
 
3 病案举例
患儿,男,7岁,2018年5月7日初诊。患儿于2016年4月因食烧烤食物后出现双下肢皮肤紫癜,伴腹痛、关节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尿蛋白(+),潜血(++),红细胞满视野,采用激素及抗过敏西药治疗,半年后停用激素,其后皮肤紫癜时有出现。1周前,患者感冒后再次出现双下肢皮肤紫癜,遂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韩履祺教授门诊,刻下症见双下肢皮肤紫癜,双侧对称,米粒大小,部分局部融合,色鲜红,压之不退色,咽干,咽痛,纳差,大便偏干,每日1行,无腹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示咽部红肿,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尿常规示蛋白(+),潜血(+),镜检红细胞97个/μL;24 h尿蛋白定量0.96 g。辨证属热毒内炽。治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药用:金银花15 g,连翘10 g,蝉蜕6 g,桔梗6 g,牛蒡子10 g,芦根12 g,白茅根10 g,水牛角粉10 g(冲服),生地黄10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荆芥炭10 g,甘草片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5月14日复诊,患儿皮肤紫癜基本消退,未见新发紫癜,咽干、咽痛缓解,纳食一般,大便不干,尿色淡黄,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查体示咽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查尿常规示蛋白(+-),潜血(+),镜检红细胞55个/μL;24 h尿蛋白定量0.62 g,上方去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加石韦15 g,小蓟20 g,陈皮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5月28日三诊,患儿皮肤紫癜消退,无咽痛,纳食增,大便稍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查尿常规示尿蛋白(-),潜血(+),镜检红细胞21个/μL;24 h尿蛋白定量0.3 g。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用:太子参6 g,茯苓10 g,麸炒白术10 g,葛根10 g,陈皮10 g,木香6 g,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生地黄10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甘草片6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随访1年,紫癜未复发,尿常规检查正常。
 
按语:本例患儿素体脾肾气虚,外感时邪,入里化热,热扰血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发为皮肤紫癜;热伤肾络,而见镜下血尿;邪热上扰,则咽干、咽痛。治疗当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药用金银花、连翘、蝉蜕、牛蒡子清热解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荆芥炭、白茅根凉血化瘀。二诊患儿紫癜消退,咽干、咽痛缓解,纳食未见改善,仍可见潜血、蛋白尿,上方去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加石韦、小蓟凉血散瘀止血,加陈皮理气健脾。三诊患者食欲有改善,尿中未见蛋白,潜血(±)。韩履祺教授认为,患儿紫癜虽已消退,但因病程较长,日久耗气伤阴,且久病多瘀,治当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给予太子参、茯苓、白术益气摄血,女贞子、墨旱莲滋阴凉血,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凉血止血,力求止血不留瘀,祛瘀不伤正。
 
参考文献
[1]梅长林.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68-72.
[2]王晓光,姚源漳.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7-121.
[3]张静静,于俊生.于俊生从风、火、瘀相关论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7(2):154-155.
[4]邢大庆,韩履祺.韩履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4):11-13.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邢大庆 韩履祺

上一篇:鳖甲煎丸易汤在水肿病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