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正文

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特征为腰痛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 因腰椎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刺激或压迫神经根组织引起, L4~L5、L5~S1节段发病率约占95%[1,2]。该病发病率高, 病程较长, 容易复发,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3]。本文探讨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门诊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男14例, 女16例;年龄27~69岁, 平均 (36.33±9.8) 岁;病程2.1~9.6个月, 平均 (3.8±1.1) 个月。观察组男12例, 女18例;年龄28~65岁, 平均 (34.23±10.24) 岁;病程1.5~10.4个月, 平均 (3.4±0.6) 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腰椎间盘突出症》[4]中的诊断标准:腰痛、下肢呈典型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疼痛或有受寒湿史;腰痛并向臀部、下肢放射痛;有肌力减弱、肌肉萎缩、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中的2种征象;直腿抬高试验及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 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足拇趾背伸力减弱;X线检查为脊柱侧弯, 腰部生理前凸消失, 病变椎间盘可变窄, 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腰椎间盘CT或MRI检查异常, 与临床表现一致。②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寒凝血瘀证的辨证标准[5], 症见腰腿冷痛重着, 转侧不利, 静卧痛不减, 受寒及阴雨加重, 肢体发凉, 痛连臀腿, 舌淡、苔白或白腻, 脉沉紧或濡缓。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 性别不限;L4~L5、L5~S1椎间盘突出, 或合并有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且配合度高者。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年龄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伴腰椎管狭窄症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伴骨结核、骨肿瘤及骨折者;伴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患者取俯卧位, 选取阿是穴、夹脊、肾俞、命门、腰阳关和大肠俞, 患侧环跳、秩边、风市、委中、承山、昆仑、太溪。操作方法:采用夹持进针法, 垂直于皮肤, 将无菌毫针 (广州市国览贸易有限公司) 迅速刺入皮下, 边进针边调整进针角度, 以下肢放射性疼痛为度, 留针30 min。针刺后指导患者正确卧床休息和功能锻炼。每日1次, 14 d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
 
2.2 观察组
给予电针治疗。体位、穴位、针刺操作方法及健康宣教同对照组。针刺得气后, 接通电子针灸治疗仪 (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 型号G9805-C) , 同一组输出线接在一个痛点两边的针柄上, 选疏密波、低频率, 同一线的正负极不跨越中线, 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留针30 min。每日1次, 14 d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估。患者根据痛觉在长为10 cm的线上标明疼痛点, 首端0代表无痛, 末端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下腰痛程度: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 (JOA) 系统评价, 分值范围0~29分, 评分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6];不良反应:晕针、感染、刺伤内脏或血管、疼痛加重、神经肌肉损伤、皮肤过敏反应等发生情况。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5]。治愈:腰痛症状消失, 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阴性, 无神经障碍体征;显效:腰痛症状明显减轻, 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阴性, 神经障碍体征基本消失;有效:腰痛症状减轻, 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神经障碍体征基本消失, 但停药后有复发;无效:腰痛症状无改善,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甚至加重。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 VAS、JOA评分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 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比较 (分,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时间 VAS评分 JOA评分
观察组 30 治疗前 7.33±1.03 14.26±1.43
治疗后 2.96±0.55△▲ 20.56±1.27△▲
对照组 30 治疗前 7.06±0.83 14.10±1.49
 
治疗后 3.90±0.54△ 18.23±1.1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30 11 13 5 1 96.6▲
对照组 30 9 12 3 6 80.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等范畴, 其病因繁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表现为腰腿疼痛, 腰痛连股, 腰为肾之府, 肾与膀胱相表里, 故多从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论治[7]。同时, 冲、任、督、带亦布腰间, 腰部病变亦与之相关[8]。此外, 还可在L4~L5、L5~S1附近选择阿是穴, 针刺可达行气止痛、疏通经络之效;针刺夹脊穴可调节腰脊功能;肾俞可补肾强腰;委中为治疗腰背痛要穴, 有“腰背委中求”一说;命门藏先天精气;腰阳关宣通阳气。诸穴合用, 共奏补肾强腰脊、温通经脉、散寒祛湿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电针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5)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电针治疗可改善腰椎功能;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表明电针与普通针刺治疗, 安全性均较高。
 
综上所述,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 减轻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 改善腰椎功能, 且操作简便、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雄, 夏建龙, 谢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新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11 (1) :75-78.
[2] 黄仕荣, 石印玉, 詹红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的思路与程序[J].中国骨伤, 2012, 25 (2) :147-151.
[3] 王光平, 邓代富, 刘云安.电针椎间孔刺激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 2010, 31 (2) :156-157.
[4]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62.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1.
[6] 冷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椎间盘MRI-T2信号值、人白细胞介素-1, 6、JOA评分相互关系的临床研究[D].泸州:四川医科大学, 2015.
[7] 宋明霞, 沈友虎, 胡长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 (2) :326-328.
[8] 林一峰, 直彦亮, 梁祖建, 等.从督脉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 2010, 42 (8) :99-100.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延涛 陈锦钊 刘德坚 冼淑仪 曾冬芳 邱太彬 李伟宽

上一篇:腰腿疼痛,腰椎间盘突出,外敷推拿疗法

下一篇:针刺联合正清风痛灵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