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科>骨伤科>腰伤痛>正文

腰痛难愈,也许病根在间盘

有些原因不明的顽固性腰痛,若体检和CT扫描未见椎间盘突出和其他骨质及软组织病变,但有可能病根就在椎间盘。

椎间盘纤维环内裂症:是指腰椎间盘退变老化,腰部外伤后使椎间盘纤维环内层破裂,髓核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刺激纤维环内层的窦神经分支而导致的下腰痛。诊断要点为:①有明显的腰部外伤史;②中轴深层的下腰痛或臀腿痛,下肢疼痛不按神经支配区分布;③神经根张力征阴性,神经学检查正常;④X线排除腰椎滑脱、腰椎峡部裂和腰椎不稳;⑤CT扫描排除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小关节骨质增生;⑥核磁共振检查显示退变的椎间盘出现高信号的裂纹征象;⑦椎间盘造影检查,需做患椎间盘和邻近椎间盘对比造影。如造影后患椎间盘可诱发与以往相同的下腰痛,而邻近椎间盘却不诱发疼痛即可确诊。

椎间盘终板炎: 椎间盘的终板是软骨结构,当发生炎症时,使终板软骨破坏,肉芽组织长入即可引起腰部剧痛,易与IDD等混淆,诊断困难。虽然MR检查可见椎间盘上沿和下沿凹凸不平,但不少人在MR片上亦可见软骨终板破坏而无临床症状。因此,必须与IDD一样做椎间盘对比造影才能确诊。

腰椎间盘炎: 为腰椎间盘的炎症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常有外伤史或感染史,后者多于椎间盘切除术后10~20天发生。多因细菌性、无菌性或自身免疫性炎症所致。诊断要点:①有腰部外伤或椎间盘切除史;②腰痛顽固剧烈,甚至呈痉挛性剧痛;③对声音、震动尤为敏感,甚至掀开被单即可诱发剧痛;④用镇痛药、抗菌素和激素治疗也不能缓解疼痛;⑤检查可见白细胞轻度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⑥MR显示椎间隙变窄,椎间盘上下椎体出现明显的骨反应带;GD-DT-PA增强扫描时呈异常对比增强,为椎间盘炎的诊断依据。

椎间盘结核:多见于成人椎体结核的椎间隙型。其发病隐蔽,当出现椎体骨质破坏才被确诊。其病变起于靠近椎间盘的椎体骨骺区,迅速侵犯椎间盘,使椎间隙变窄。早期除患椎间隙疼痛外多无明显的症状。病情加重后出现消瘦、乏力、午后潮热、盗汗等症状。一旦出现腰椎局部疼痛,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则可确诊。

椎间盘吸收综合征: 又称孤立性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是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特殊类型。病理特点是椎间盘髓核变性吸收,导致椎间高度逐渐丢失,间隙狭窄,椎间节段性不稳,造成椎管、神经根管及周围组织等相应结构的病理改变,“激惹”或损害神经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胶状的髓核在椎间盘产生一种内压,使得椎骨分离,椎间隙保持一定的高度,并维持纤维环的紧张状态,使椎间盘的受力模式呈现张力、压力交替受力,使椎间盘具有弹性,有缓冲震荡的作用,在承受压力的情况下使脊柱均匀地负荷。当椎间盘老化退变,椎间内容物丢失,间盘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使得椎间盘上、下椎体所形成的统一体结构破坏,腰椎局部的力学关系发生改变,相邻椎体产生过高精度运动,牵张纤维环及相应的韧带,“激惹”窦神经而引起腰痛等临床症状。诊断要点:①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下腰痛,病程长达数10年;②有单侧或反侧下肢放射性痛或麻木或间歇性跛行;③查体可见腰椎曲度变直或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下肢痛觉减退,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④影像学特征为椎间隙极度变窄,邻近的两个椎体部位硬化。在清晰的X线侧位片上可显示真空征,即椎间隙呈黑色阴影。

治疗:90%以上椎间盘病变通过非手术治疗多可收到治愈之效。对疼痛不甚严重、发病时间较短者,可酌情采用卧床休息、腰围制动、牵引、按摩、针灸、理疗、中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椎间盘内封闭及盘内激素治疗,髓核化学溶解术,椎间盘内热疗术。对久治不愈、疼痛剧烈者,国内多采用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椎体融合术和人工间盘置换术,但手术创伤大、病人难以接受。而采用中药内外兼治疗法多可避免手术而收治愈之效,对间盘结核应予抗痨治疗和病灶清除术。 高家骏

上一篇:腰背痛 滚揉后溪穴

下一篇:按“腰眼穴”转腰 治腰痛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