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疹发点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 种急性非传染性皮肤病, 以突然发生于身体一侧的 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性小水疱、 且呈带状排列, 并 伴有烧灼刺痛为特征。即使皮疹消退, 也会遗留神 经痛。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 其局部皮肤仍有 疼痛不适, 且持续 1 个月以上者, 称为带状疱疹后遗 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 PHN) [1 ] , 是带状疱疹 最常见的后遗症。疼痛通常是较剧烈的顽固性疼 痛, 轻轻触摸即可产生剧烈疼痛, 时常使患者寝食难 安。PHN 因其疼痛剧烈, 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大, 效 果欠佳, 且老年患者多见, 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临 床中遵循中医 “治病求本” 的治疗理念, 选用原始疹 发点刺络拔罐方法进行治疗, 本研究对临床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 对象
收集 2016 年 1 至 6 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附属二院门诊的 PHN 患者 22 例, 其中男性 13 例, 女性 9 例;年龄最小者 63 岁, 最大者 85 岁, 平均年 龄(70. 90 ± 6. 42) 岁。发作部位均在躯干及四肢 部, 所有病例均为带状疱疹治疗后, 疱疹消失仍遗留 剧烈神经痛 1 个月以上, 最长病程为 3 年。本研究 符合伦理学要求, 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评议。患者 知晓治疗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 诊断、 纳入与排除标准
1.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神经病学》 [2 ] , 结合症 状诊断: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 4 周仍局部存在持续 性烧灼样、 刀割样或电击样疼痛者。
2. 纳入标准: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患者 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接受本临床研究治疗方 式者均可纳入临床观察。
3. 排除标准:其他科疾病引起的神经痛。
三、 治疗方法
1. 治疗部位:即原始疹发点 [3 ] 。原始疹发点有 3 种含义:(1)最先出现疱疹的部位;(2)最先出现 疼痛的部位;(3)分布于病灶皮肤所属神经根附近 的部位。
2. 具体操作:选定原始疹发点后进行常规消毒, 使用消毒过的三棱针, 在原始疹发处点刺 3 ~ 5 针, 点刺间隔距离可视病情而定, 病情重者, 点刺间隔为 0. 5 cm 左右, 病情轻者, 点刺间隔 1. 0 ~1. 5 cm, 应 深入皮下 0. 2 ~0. 3 寸, 以微微见血为度, 再用闪火法拔罐, 以见到火罐内(玻璃罐)出现瘀血或黄水 (组织液)为最佳, 留罐 5 ~10 min。起罐后, 用消毒 干棉球擦去瘀血及黄水, 再行常规碘伏消毒, 以防感 染。若原始疹发点面积较大者, 依上法再刺 1 ~2 处; 若疼痛局限者, 可用梅花针局部叩刺, 以微微出血为 度, 针后可加拔罐以活血通络, 祛瘀泻毒, 亦可配合 疼痛部位局部围刺。以上操作均隔日 1 次, 20 d 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1 个疗程。
四、 疗效观察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 [4 ] 中 “PHN” 的疗效标准为依据。在 患者来就诊时和治疗 10 d 末、 20 d 末分别进行视觉 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以评价疼痛 程度;采用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 QS)以评 价睡眠质量;同时综合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随时观 察和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 采用 VAS 进行评价疼痛程度。0 分表示“无 痛” , 10 分表示 “剧烈疼痛” , 患者可根据其疼痛的感 受程度进行痛觉评分。
2. 采用 QS 进行睡眠评价。0 分为无睡眠, 10 分 为睡眠最好。患者根据睡眠情况进行评分。 3. 综合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显效:疼痛明显减 轻, 偶有轻度疼痛, VAS 评分下降到 0 ~ 4 分(不含 4 分)或 QS 评分上升至 7 分以上(不含 7 分);有 效:时有疼痛, VAS 评分下降至 4 ~7 分(不含 7 分) 或 QS 评分下降至 4 ~ 7 分(不含 4 分);无效:疼痛 无明显减轻, VAS 评分 7 分以上或 QS 评分 4 分 以下 [5- 7 ] 。 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
五、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6. 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VAS 评分和 QS 评分均为计量资料, 以 x ± s 表示, 治 疗前、 治疗10 d 末及治疗20 d 末 VAS 和 QS 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内两两比较采用 LSD- t 检验。 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 PHN 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和 QS 评分 比较
患者经治疗 10 d 末和 20 d 末 VAS 评分均较治 疗前有明显下降, 而 QS 评分与治疗前评分相比 较则明显升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 66. 521、 31. 008, P 均 <0. 05)。PHN 患者治疗 10 d 和 20 d 比较, VAS 及 QS 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t 值分别为 14. 046、 18. 361, P 均 <0. 05)。
表 1 PHN 患者治疗前后的 VAS 及 QS 评分比较(分, x ± s)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 QS 评分
治疗前评分 22 7. 43 ±0. 92 2. 82 ±1. 23
治疗 10 d 末 22 4. 18 ±1. 64 5. 41 ±2. 64
治疗 20 d 末 22 2. 84 ±1. 42 a 7. 23 ±1. 41 a
F 值 66. 521 31. 008 P 值 <0. 05 <0. 05
注: a 为治疗10 d 末和20 d 末比较, VAS 及 QS 评分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 14. 046、 18. 361, P 均 <0. 05)。PHN 为带状 疱疹后遗神经痛;VAS 为视觉模拟评分;QS 为睡眠质量评分
二、 PHN 患者疗效综合评估
所有患者经 1 个疗程的治疗后均有疗效, 22 例 患者中, 显效 12 例, 显效率 54. 50%;有效 10 例, 有 效率 45. 50%;无效 0 例, 总有效率 100% (22/22), 且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讨 论
该病最大的痛苦即疼痛, 这种遗留的神经疼痛 是难以忍受的, 让人寝食难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所以在治疗上, 迅速止痛是治疗关键。众所 周知, 针灸对于痛证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而局部刺 络放血具有清热解毒、 祛除瘀毒、 疏导经气、 通络止 痛的直接作用, 且疗效确切, 特别是止痛的作用迅 速。现代研究表明, 刺络放血疗法具有良好的镇痛 作用, 一是针刺时对血管壁的刺激导致其在低级中 枢水平对疼痛信息产生抑制;二是局部放血后排出 的致痛物质可以减轻其疼痛 [1 ] 。另外, 还可提高人 体免疫功能, 激发体内的防御功能, 从而增强免疫 力。再以拔罐后可使局部组织产生充血效应, 加强 了对穴位的刺激, 调节体内的血液代谢, 从而起到驱 除湿热毒邪的作用 。《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诸 痛》 云 :“蓋久痛必入于络, 络中气血, 虚实寒热, 稍 有留邪, 皆能致痛。 ” [8 ] 中医学理论认为血行涩滞, 瘀阻脉络, 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不通则痛” , 刺络 拔罐通过活跃局部微循环, 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促进 邪气外泄, 达到 “通则不痛” 的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中对于 PHN 的治疗, 现代医学常常选 择应用抗病毒及止痛药物, 但西药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一些老年患者不能服药或因其药物的不良反应而 不适合服药等, 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而中医刺络 放血治疗带状疱疹避免了大剂量用药对人体的不良 反应。现代医学认为, 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 可形成病毒血症, 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 病毒潜伏 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同时受 累神 经 发 生 炎 症、 坏 死, 产 生 神 经 痛 [9 ] 。即 水 痘— — —带状疱疹病毒对神经损伤有特异性, 因此本 病伴随着剧烈的神经疼痛。寻找原始疹发点治疗此 病, 无论是在首先出现疱疹的部位, 还是选分布于病 灶皮肤所属神经根附近的部位进行治疗, 都是遵循 本病的主要特征来选取适合的治疗方法, 因此疗效 显著。
有研究表明, 患者的发病年龄、 有无前驱痛、 皮 损类型、 疼痛程度、 初治时间与 PHN 的发生有 关 [10 ] , PHN 多发于 5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而且年龄 越大, 其发生率越高, 前驱痛对 PHN 的发生有明显 影响。说明及时诊治对于预防 PHN 非常重要, 从出 现皮疹到就诊间隔时间越短, 发生 PHN 的可能性就 越小, 否则相反。PHN 的发生与皮疹部位无关, 而 与皮疹的严重程度有关 [11 ] 。因此, 治疗带状疱疹应 该及早, 发病早期皮损面积不大, 湿热邪毒未深入皮 络, 早期治疗才能较好地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应用原始疹发点刺络拔罐法治疗本病, 具有疗程短、 止痛快, 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有清泄肌肤湿热之邪, 通络止痛之功, 在 PHN 的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 法行之有效, 值得推广。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裴莹 裴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