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优势技术组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是带状疱疹皮损完全消退后, 在皮损部位出现疼痛超过1个月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本病多见于老年人, 60岁以上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50%~75%会发生顽固的PHN[1]。疼痛症状通常迁延不愈,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针灸优势技术组合的治疗方法干预PHN, 并以普瑞巴林药物治疗作对照, 观察64例PHN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变化及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山西省针灸医院国医堂门诊收治的PHN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 每组32例。针灸组男性13例, 女性19例, 平均年龄 (57.32±7.63) 岁, 平均病程 (68.94±56.83) d。西药组男性17例, 女性15例, 平均年龄 (58.65±8.28) 岁, 平均病程 (71.49±57.58) d。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评审。
二、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2]中关于PHN的诊断标准: (1) 既往发生过急性带状疱疹, 或者本次带状疱疹治愈结束后出现疼痛并维持时间大于1个月; (2) 疼痛分布可表现出明显的按照神经走行分布的特点, 并有一定程度的触觉异常, 可有色素沉着; (3) 疼痛特异, 表现为闪电式烧灼样疼痛; (4) 出现显著的神经受损后异常感, 诸如瘙痒、蚁行感等; (5) 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情绪低沉及严重睡眠问题。
2.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 年龄40~70岁; (3) 近1周内未服用止痛药或未行其他治疗; (4) 所有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方案表示知情同意, 并签字认可。
3. 排除标准。
(1) 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2) 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 (3) 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功能衰竭者; (4) 有出血倾向或血友病者; (5) 有精神类疾病或无法配合治疗者。
三、治疗方法
1. 针灸组:
(1) 第1步:针刀治疗。取穴:背部夹脊穴。操作方法:医师根据疱疹分布区在背部寻找相应神经根节段所对应的夹脊穴, 可触及压痛或结节样改变。定位消毒, 医师手持针刀 (4#0.6) 进行切割松解, 出针后拔火罐, 留罐3~5 min, 起罐后贴创可贴, 每周1次。 (2) 第2步:梅花针、拔罐治疗。取穴:阿是穴 (疱疹区) 。操作方法:医师手持梅花针以中度手法叩刺疱疹部位, 以略微出血为度, 每次叩刺10 min, 梅花针叩刺完毕后在疱疹区拔火罐, 留罐3~5 min, 每周2次。 (3) 第3步:毫针治疗。主穴:阿是穴 (疱疹区围刺) 。配穴:肝经郁热配行间、支沟、阳陵泉;脾经湿热配中脘、阴陵泉;瘀血阻络配血海、合谷、三阴交。操作方法:医师持1.5寸毫针围刺病灶区, 刺激基底部, 每隔1.0寸沿皮针刺, 使毫针沿疱疹区外周分布, 针用泻法;同时根据辨证分型配合针刺相应配穴。留针30 min, 每周3次。 (4) 第4步:艾灸治疗。医师手持艾条点燃后对准疱疹分布区施灸, 采用回旋灸法, 艾条距离施术部位2~3 cm, 每次15 min, 每日1次。以上组合治疗方法, 1周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2. 西药组:
口服普瑞巴林胶囊 (重庆赛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每次150 mg, 每日2次, 连续服用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四、疗效观察
1. 疼痛严重程度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3]评价, 取长度为10 cm的标尺 (等分标记0~10, 每1 cm代表1分, 0分为无痛, 10分为无法忍受的剧痛) , 医师指示患者指出可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位置, 并记录疼痛分数。
2. 疗效评价。
疗效评定采用疼痛评分标准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情况[4]。根据计算公式: (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 /治疗前VAS评分×100%, 将其分为4个等级, 即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痊愈:神经疼痛基本消失, VAS评分减少≥95%;显效:神经疼痛明显改善, VAS评分减少≥70%;有效:神经疼痛有好转, VAS评分减少≥30%;无效:神经疼痛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VAS评分减少不足30%。
五、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 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VAS评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VAS评分比较。
针灸组和西药组经过2周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896, P<0.05) (表1) 。
2. 疗效评定。
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针灸组痊愈13例, 显效14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7.75% (30/32) ;西药组痊愈3例, 显效9例, 有效13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78.12% (25/32)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8.387, P<0.05) 。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于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发病初期可表现为患处皮肤的灼热感或疼痛感, 由于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 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 可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其他诱因使得病毒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 导致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炎症反应, 病变通常沿着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的区域分布[5]。患处由潮红斑发展成簇状丘疹, 最后变为水疱。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 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6]。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蛇串疮”范畴, 该病多因湿热、火毒郁结于肌肤, 导致气血阻滞经络, 经气不通, 不通则通[7]。本研究采用梅花针叩刺的方法, 针具直接作用于患处时可使局部“恶血”排出, 配合火罐疗法也可改善局部瘀血状态, 起到泄热排毒、疏通瘀滞功效, 遵循“菀陈者除之”的原则。毫针围刺意为理气疏经, 艾灸的温热功效可加快患处的恢复[8]。
PHN患者神经损伤后, 受累的周围神经、背根神经节及背根仍存在炎性浸润, 并且变性的神经纤维脱髓鞘也可能是促使神经元兴奋性增高的原因[9]。通过针刀松解背部夹脊穴和拔罐放血疗法, 意在改善局部微循环, 恢复相应节段神经根的血供, 从而降低支配相应组织神经的兴奋性, 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瘢痕粘连, 治疗神经损伤后的痛觉过敏, 修复神经髓鞘, 促进神经再生, 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10]。
本病在发病后的第一时间即可采用针灸疗法进行干预, 火针点刺疱疹区后用火罐拔出瘀血, 再予毫针围刺和艾灸的方法治疗。本病急性期可视病情的具体情况予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等) 联合治疗[11]。经过针灸治疗后可显著降低疼痛感, 并且控制病情发展。本方案结合多种针具的优势, 治疗PHN疗效显著,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表1 2组PHN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s)
注:PHN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VAS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参考文献
[1]田浩, 王莹莹, 王兵, 等.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J].陕西中医, 2014, 35 (7) :903-904.
[2]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疼痛学分册)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宋文革, 付志俭.临床疼痛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5]伍小敏, 于泳健, 蔡放, 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 (3) :352-354.
[6] 李娟, 索罗丹, 赵丹, 等.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 (5) :781-784.
[7]曹世强.刺络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临床观察因素[J].中医杂志, 2010, 51 (S1) :209-210.
[8]李娜, 张春雨, 刘影, 等.火针结合药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 (5) :902-903.
[9] 张达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新进展[J].实用疼痛性杂志, 2009, 5 (增刊) :34-36.
[10]王静文, 赵红如.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 19 (6) :366-369.
[11]范玉江, 刘清国, 尹改珍.毫火针围点刺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3, 32 (2) :118-120.
来源: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作者:张维忱 苏荣 李上庆 冀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