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心脏疾病>心悸>正文

小建中汤治疗心悸的临床体会

1 传统医学对心悸的认识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 惊惕不安, 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多呈发作性, 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1]。心悸首见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心下悸”“心中悸”“惊悸”的描述, 病因除虚劳外主要受惊吓、水饮、汗后受邪等因素影响。《诸病源候论》曰:“心藏神而主血脉。虚劳损伤血脉, 致令心气不足, 因为邪气所乘, 则使惊而悸动不定。”认为惊悸与受风、虚劳有关[2]。《肘后备急方》提出“虚悸”, 即因虚损引起惊悸, 同时精神因素亦可导致惊悸。《备急千金要方》中远志汤治中风心气不定惊悸;茯神汤治大虚惊悸;补心汤治心气不足惊悸汗出;大镇心散治心虚惊悸;小镇心散治虚悸恐畏怵惕而惊等, 对后世学术发展有积极意义[3]。朱丹溪认为心悸的发病应责之虚与痰, 《丹溪心法》云:“惊悸者血虚, 惊悸有时, 从朱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虚, 怔忡无时, 血少者多, 有思虑便动属虚, 时作时止者, 痰因火动。”程国彭《医学心悟》曰:“惊者, 惊骇也。悸者, 心动也。恐者, 畏惧也。”张景岳将惊悸证分为3种:脏腑精气不足, 心脾气血本虚, 心虚血少。唐容川在《血证论·卷六·怔忡》中明确指出怔忡是失血、有瘀所致, 心血虚则神气失守, 是以心悸跳动不安, 因而引起心悸。气虚则营血运行不畅, 久之形成瘀血内停, 是本病的常见原因。
 
2 小建中汤治疗心悸的组方机制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小建中汤有关心悸的条文在《伤寒杂病论》中有“伤寒二三日, 心中悸而烦者, 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在小建中汤的临床表现中, 出现心悸的病因病机关键为脾胃虚弱, 中焦气血生化乏源, 导致上焦气血及心血皆不足, 心脉失其所养, 故而悸动不安。脾胃乃后天之本, 人体气血生化之源, 《灵枢·决气》指出:“中焦受气取汁, 变化而赤, 是谓血。”中焦脾胃运化水谷产生精微物质, 在心气的作用下, 奉心化赤而为血液。若脾胃虚弱, 精微物质产生较少, 心血化生减少, 心血难以充盈, 心气不舒, 进而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4]。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 其中桂枝、生姜性辛温, 甘草、饴糖、大枣性甘温, 合用能辛甘化阳;白芍与甘草、饴糖、大枣合用可酸甘化阴, 平衡阴阳, 鼓舞脾胃生发之气。诸药配伍, 共奏和中补虚、调和气血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饴糖主要成分为麦芽糖, 同时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脂肪、蛋白质和烟酸等, 具有滋润、止咳、止痛的作用;桂枝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5]。戴淑萍等[6]在动物模型试验中发现, 白芍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的作用。生姜中含有的生姜醇提取物具有芳香辛辣的特性, 对心脏有直接兴奋作用[7]。大枣有抗氧化、抗缺氧、抗血脂等作用[8]。桂枝与甘草合用可以明显缩短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9]。
 
3 典型医案
患者, 女, 52岁。主诉:感冒1个月余, 反复发热, 汗出, 咳嗽。曾在当地卫生院口服西药, 症状控制不佳, 遂至县人民医院就诊, 经抗生素、退热等对症治疗, 发热控制可, 但仍有汗出, 咳嗽, 纳差;后至临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发热、咳嗽等症状基本控制。现症见:患者精神差, 心悸, 饮食减少, 身体消瘦, 卧床休息, 无法劳动, 偶有呃逆, 小便可, 大便不易解。舌质淡, 苔白腻, 脉沉细弱。心电图检查示心肌缺血。方用小建中汤加半夏治疗。组方:桂枝15 g, 白芍30 g, 生姜10 g, 大枣4枚, 炙甘草10 g, 麦芽糖50 g (替代饴糖) , 清半夏30 g。5剂, 水煎服, 早晚各服用1次。5 d后二诊:患者精神好转, 心悸减轻, 饮食增加, 呃逆消失, 但仍感乏力, 无法劳动。方证对应, 嘱患者服用小米加山药粥, 守前方加人参片6 g, 7剂。三诊:患者服药后精神基本恢复正常, 已能劳动, 心悸消失, 饮食基本恢复正常。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沉细, 较前有力。考虑患者胃气已伤, 嘱其停服汤药, 改服用健脾丸合桂附地黄丸改善预后。服药2周后复查心电图显示无异常表现, 心悸等症状消失, 胃气恢复, 饮食正常, 已能正常生活和劳动。
 
按语:患者为中年女性, 素来胃肠虚弱, 体形消瘦, 中气不足, 气血生化乏源, 卫外不顾, 易得外感, 后因多次采用大量抗生素治疗导致胃气受损严重, 脾胃升降失常。脾气不升, 胃气不降, 导致气血不足, 心脉缺乏营养, 心血不足, 故心悸、全身乏力、纳差等。给予小建中汤加半夏治疗, 以升清降浊, 恢复中焦脾胃升降气机, 使机体气血生化有源, 从而临床症状消失。
 
4 体会
小建中汤在临床中多被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关于治疗心悸方面的报道较少。临床实践证明, 只要符合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的心悸可考虑采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尤在泾认为:“欲求阴阳之和者, 必求于中气;求中气者, 必以建中也。”但凡患者出现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为基本病机的疾病皆可考虑用此方治疗, 体现了“异病同治”的原则。另外, 方中饴糖的使用必不可少, 因其甘温之性, 有温补脾胃、生化气血之功, 对疾病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需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2] 关晓宇, 庞敏, 石岩.巢元方论心悸之因机思想浅析[J].江苏中医药, 2016, 48 (6) :11-12.
[3] 赵永华.论《备急千金要方》心悸治疗的方药特色[J].中国医药学报, 2004, 19 (5) :264-265.
[4] 石继正, 刘梅.小建中汤治疗心悸体会[J].光明中医, 2017, 32 (15) :2174-2176.
[5] 韩得婷, 宋鲁成.妙用桂枝治疗心律失常1例[J].光明中医, 2016, 31 (5) :718-720.
[6] 戴淑萍, 颜勤明.白芍总苷在心血管疾病模型动物中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2015, 26 (10) :1418-1420.
[7]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656.
[8] 郭琳, 苗明三.大枣现代研究分析[J].中医学报, 2014, 29 (4) :543-545.
[9] 徐佳睿.桂枝甘草汤治疗心系疾病现代研究概况[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 2 (10) :181-184.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赵亮亮 朱明军 孙阳 张晓燕

上一篇:刘中勇应用黄连温胆汤辨治心悸浅析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