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睡困难,或眠而不酣,时睡时醒,醒后难以再眠,严重者则整夜不眠,古代文献称之为“不得寐”或“不寐”。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的病症,多由精神紧张造成的大脑皮层机能失调所政,好发于中年以上的人群中。
[发病原因]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失眠”、“不寐”的范畴,多由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虚胆怯,心神不安;胃气不和,夜卧不安等诸多原因所致。
其病情症状轻重不一,有的初睡困难,至半夜或天明始能人睡;有的是初睡时不困难,容易入睡,至半夜醒后,再不能入睡;有的睡后不久即醒,时时中断;或入睡不熟,迷迷糊糊,似睡非睡;有的恶梦很多,常被惊醒,醒后心跳神慌,身出虚汗,再不易入睡;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痛苦异常。失眠症可单独出现,也可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等同时出现。
心脾两虚者,兼见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微弱;阴亏火旺者,兼见头晕耳鸣,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痰热内扰者,兼见胸闷头重,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肝郁化火者,兼见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头面按摩方法]
(1)患者仰卧位,施术者用拇指指腹从印堂向上推至神庭,往返10—20次;再分推前额和上下眼眶骨,各往返10-20次;以拇指或中指指腹点按百会穴、头维穴、印堂穴、睛明穴、攒竹穴、太阳穴、迎香穴、人中穴,每穴约1-3分忡;最后以双掌或食中无名二指指腹轻轻按压眠球约1分钟(掌心正对眼球)。(图4—18—1)
(2)患者取坐位,施术者先以扫散法梳推头两侧头发(胆径循行部位),往返10-20次,再按揉头侧率谷穴、角孙穴、翳风穴、安眠穴(翳风和风池连线中点),每穴约1—3分钟。从头顶开始用五指拿法,到后脑至项部用三指拿法,时间约3-10分钟;点揉风池穴、风府穴、玉枕穴、大椎穴,每穴约1—3分钟。最后拿捏用井穴及肩部肌肉,以双掌轻拍肩背部,时间约3—10分钟。(图4—18—2、3)
(3)以拇指指腹按揉手心劳宫穴和足心涌泉穴,每穴约50—150次;并搓擦双足心、足底,以透热为度。
[注意事项]
(1)失眠常见于神经衰弱,但某些器质性病变也可出现本病,须注意鉴别,如果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失眠,应及时查清病因予以治疗。
(2)戒除不良习惯,做到不熬夜,睡前不吸烟、不渴酒、不渴浓茶、不喝别啡,不看有刺激性的影视与书刊等。
(3)患者情绪不宜激动,饮食要有节制,生活应有规律,适当加强体育锻练。
(4)患者治疗前如长期服用镇静剂,按摩期间应逐渐减量,直至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