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神经疾病>失眠>正文

失眠,睡眠状态障碍,耳穴埋豆疗法

耳穴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34例

失眠通常指的是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状态障碍(难以入 寐、 寐中易醒、 醒后不易再眠或时寐时醒、 寐而早醒 [1 ] )。是临 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 虽不属于危重疾病, 但却严重影响 人们的日常生活、 工作、 学习和健康, 且能加重或诱发心悸、 胸 痹、 眩晕、 头痛、 中风病等病症的发生。国内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显示我国成人失眠的患病率竟高达 58 %, 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情 况相似甚至更为严重(中国睡眠研究会, 2006) [2 ] 。耳穴埋豆是 一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采用中药王不留行, 按压在耳穴处, 加 以固定。通过刺激耳郭上的穴位, 以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和脏 腑功能, 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随着失眠人 群的日益增多, 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在临床上使用也越 来越广泛。笔者应用耳穴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 34 例, 取得 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纳入 78 例患者, 均为 2013 年 1 月 ~ 2015 年 1 月成都中医 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住院病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由于身体等因素原因, 脱落 7 例, 最后实际观察 71 例, 试验组 34 例, 对照组 37 例。试验组中, 男 20 例, 女 14 例;平均年龄 (59. 12 ±6. 53)岁;失眠平均病程(6. 13 ± 2. 28)a。对照组中, 男 20 例, 女 17 例;平均年龄(55. 76 ± 8. 11)岁;失眠平均病程 (6. 77 ±3. 08)a。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证候诊断标准

采用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第 3 版修订版 (CCMD -3)中有关原发性失眠的诊断标准 [3 ] 。①以睡眠障碍 为几乎唯一的症状, 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 包括难以入睡、 睡 眠不深、 易醒、 多梦、 早醒、 醒后不易再睡、 醒后感不适、 疲乏或白 天困倦;②上述失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 3 次, 并持续 1 个月以 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 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 或妨碍社会 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心理障碍的一部分。

1. 2.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失眠的诊断和辨证标准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 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有关 “不寐” 病的诊断 [4 ] 。①入 寐困难或寐而易醒, 醒后不寐, 甚至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 头 昏、 心悸、 健忘、 多梦等症;③经多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 常;④失眠症候阴虚火旺型标准:心烦不寐, 或时寐时醒, 手足心 热, 头晕耳鸣, 心悸, 健忘, 颧红潮热, 口干少津。舌红, 苔少, 脉 细数。

1. 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诊断以及阴虚火旺型症候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 标准的患者;②年龄在 18 岁 ~80 岁之间(含 18 岁及 80 岁), 性 别不限;③本人知情同意, 且愿意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 书的患者。

1. 4 排除标准

①凡是患有全身性疾病如发热咳嗽等, 以及由于外界环境 干扰因素引起者除外;②耳部皮肤破损、 化脓患者除外;③年龄 在 18 岁以下或 80 岁以上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除外;④患者合 并有心脑血管疾病、 肺、 肝、 肾、 造血系统等的严重原发性疾病, 以及有精神疾病症状的患者除外。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中医常规护理。中医常规护理:①保持病房安 静, 湿温度适宜, 体位舒适, 睡前关灯。②护理操作尽量不安排 在夜间, 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干扰。③睡前不要饮咖啡和浓茶, 可 适量饮用温牛奶。④睡前协助患者用温水泡脚。⑤睡前避免在 床上看书、 看报, 以免产生兴奋情绪难以入睡。⑥针对造成患者 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护士要准确、 细致观察患者情 绪的细微变化, 加强沟通和交流, 了解其内心所想, 同时向患者 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对疾病的转归做到心中有数。

2. 2 试验组

试验组在中医常规护理基础上, 给予耳穴埋豆治疗。耳穴 埋豆治疗:①取穴:心、 肾、 神门、 皮质下、 交感、 内分泌。②操作 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于床上, 暴露耳部皮肤, 选取双侧耳部心、 肾、 神门、 皮质下、 交感及内分泌穴(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 《耳穴名称和定位》 GB/T13734 -2008)。用 75 %酒精消毒 穴位, 待干, 探棒探压选穴, 覆贴以 0. 4 cm × 0. 4 cm 胶布, 胶布 内嵌入王不留行籽一颗, 王不留籽压于穴位上方, 以胶布固定。 ③按压方法:逐渐对位于穴位处的王不留行籽施加压力, 根据 病情、 体质虚实以及患者耐受情况选择刺激程度, 以产生酸、 麻、 胀、 痛感及灼热感为宜。每天按压 6 次, 每穴 3 min ~5 min。④ 疗程:1 周更换 2 次, 4 周为 1 疗程, 疗程前后观察疗效。

3 疗效分析

3. 1 睡眠质量的测定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5 ] , 选取其中 4 个相关因素进行比较, 包括入睡时间, 睡 眠间醒来时间, 整个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睡眠总时间/床上时 间 ×100 %)。

3. 2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 《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 [6 ] 判定。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 6 h 以上, 睡眠深沉, 醒后精神饱满;显效:睡眠明显好转, 睡眠时 间增加 3 h 以上, 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 睡眠时间较前 增加不足 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3.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 以 x ± s 表示,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 χ 2 检验, P <0. 05 有统计学 意义。

3. 4 治疗结果

3. 4. 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试验组在入睡时间、 睡眠间醒来时间、 整个睡眠时间以及 睡眠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x ± s, min)
组别 n 入睡时间 睡眠间醒来时间 整个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试验组 34 17 33 435. 2 87. 5
对照组 37 22 56 336. 3 69. 04
注:两组睡眠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3. 4.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34 10(29. 41) 8(23. 52) 9(26. 48) 7(20. 59) 79. 41 1)
对照组 37 5(13. 51) 5(13. 51) 10(27. 03) 17(45. 95) 54. 05
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4 讨 论

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工作压力加大和社会生活节奏 加快, 失眠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失眠 在 《内经》 中称为 “目不瞑 ” “不得眠 ” “不得卧” , 与心、 肝、 肾及 阴血不足有关, 其病理机制为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 阴阳 失和, 以至心神被扰, 神不守舍 [7 ] 。如《灵枢·口问》 云 :“阳气 尽, 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 ” 清代医家林佩琴 《类 证治裁·多寐》 述 :“不寐者, 阴虚阳盛之物。 ” 可见, 阴阳失和与 失眠的关系密切。阴虚火旺失眠在失眠患者中比重较大, 故本 次选取阴虚火旺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耳穴埋豆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 属中医 外治范畴。现代医学认为, 睡眠中枢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 的平衡被破坏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8 ] 。据相关临床报 道刺激耳穴的机制就是通过经络、 神经、 体液的调节, 以调整体 内的阴阳平衡, 进而达到镇静、 安神、 止痛的目的 [9 ] 。耳穴是耳 郭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相互沟通的部位, 同五脏六腑 的生理病理息息相关 。《灵枢·口问》 便有“耳者, 宗脉之所聚 也” 之说。失眠的病机为阴阳失调、 气血失和, 故治疗重在调和 阴阳、 气血。阴虚火旺型失眠主要病机为心阳上亢, 虚火内扰, 神明不安 [10 ] , 肾阴亏损, 不能上济于心, 心肾不交则不寐。本研 究所采用心、 肾、 神门、 皮质下、 交感、 内分泌为主穴, 其中心、 肾 具有滋肾阴、 降心火之功, 皮质下穴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具 有双向调节作用, 交感穴、 内分泌穴对内脏功能有调节作用, 刺 激神门穴则能起到宁心安神、 开郁散结的效果 [11 ] 。诸穴合用, 共奏滋阴降火、 宁心安神之功。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 PSQI 值可以看出, 组内实验前后比较 均有所改善, 但试验组在入睡时间、 睡眠间醒来时间、 整个睡眠 时间以及睡眠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耳穴埋豆适用广泛、 简单易行、 副作用少的优点, 且结果显 示, 加用耳穴埋豆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疗效优于常规护理治疗, 并具有无成瘾性及药物依赖性, 疗效可靠持久的优势。因此耳 穴埋豆是中医治疗阴虚火旺失眠的一种安全、 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陈文英 代生成 李丽 曾孟 林雷雪 杨丽新 刘乐 王薇

上一篇:多眠嗜睡多梦 补中益气汤

下一篇:不寐,肝气郁结,辨证论治解郁安神汤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