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神经疾病>偏头痛>正文

癫痫,面神经麻痹,头痛,平肝熄风治法

面神经麻痹、癫痫、血管性头痛、震颤麻痹,均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均有肝风扰动之象,故均应采用平肝熄风法治疗。但四者成因,同中有异。面神经麻痹重点在“风”,癫痫重点在“痰”,血管性头痛重点在“瘀”,震颤麻痹重点在“虚”。故在临床中应对各病知其所同,为肝风扰动,明其所异,分别为风、痰、瘀、虚。然后立法处方,有所依据,加以灵活化载,庶可药证合度,提高疗效。现仅就运用以天麻、钩藤、僵蚕、全蝎、蜈蚣为基础的平肝熄风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癫痫、血管性头痛、震颤麻痹等病,抓住其各自的不同特点,加以探讨。

1、治疗面神经麻痹,要着眼于一个“风”字:
 
面神经麻痹或称面神经炎、面神经瘫痪。中医称之“口癖”。因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故名。俗称“吊线风”。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系统常见病。老幼青壮均可发病,而以中青年较多。本病急性期来势迅速,常于晨起发现面肌瘫痪,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进食时食物易残留于患侧齿颊间。西医认为由于感染病毒所致。
本病多由于正气亏虚、表卫不固、风邪乘虚入侵,以致气血痹阻,经络失和,故见口眼歪斜,面肌麻痹。处方:天麻9g钩藤15g 炙僵蚕9g全蝎粉2g(亦可用蜈蚣粉2g,或用全蝎粉、蜈蚣粉各1g)分2次吞服,以平肝搜风通络;丹参15g当归15g赤芍、白芍各15g,以柔肝行血熄风。初发病阶段,应加防风9g 板蓝根30 蒲公英30g 以祛风解毒。急性期可加仙灵脾9g 苁蓉12g 生地30g,阴阳相配,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能显著提高疗效。久病正气亏虚,可加党参、黄芪各15g,以益气扶正祛邪。

2、治疗癫痫,要突出一个“痰”字:
 
癫痫又称痫证。民间常称“羊痫风”,主要形容其发作时常伴畜类呼叫声。大发作时常见突然跌仆,不省人事,口吐涎痰,喉间痰鸣声,四肢抽搐等症。除与肝风扰动有关外,上述症状,均与痰浊内蒙,密切相关。
 
处方:天麻9g钩藤15g,以平肝熄风;僵蚕9g 菖蒲9g远志4.5g 生南星15g,以化痰开窍(亦可选用天竺黄9g 生半夏15g);全蝎粉2g分2次吞服、生铁落60g,以镇惊定痫(亦可选用紫石英30g);白芍30g 丹参15g,以养血柔肝熄风。发作时神思恍惚,喃喃自语,或不自觉地解扣、搜索衣袋等表现,称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可加炙甘草9g 淮小麦30g大枣5只。

3、治疗血管性头痛,要抓住一个“瘀”字:
 
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标准为:首次发病多在青春期,病程在半年以上,头痛为发作性,呈现跳痛或刺痛,每次发作相似,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视觉先兆,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
血管性头痛,中医属“内伤头痛”、“偏头痛”、“头风”。本病病程漫长,缠绵扰人。从长期临床观察到“瘀”、“风”、“痰”,是本病发病机制,其中尤以血瘀阻络为主。
处方:天麻9g钩藤15g 炙僵蚕9g,以平肝熄风;川芎9g白芷9g 丹参20g桃仁9g莪术15g,以活血化瘀止痛;生铁落60g 生南星15g全蝎粉2g分2次吞服,以豁痰化瘀镇痛。
如本病缠绵日久不愈,气血亏虚,可加黄芪、当归各15g;如肝肾亏虚,可加枸杞子、旱莲草、山茱萸肉各12g。

4、治疗震颤麻痹,要围绕一个“虚”字:
 
震颤麻痹即帕金森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患者头脑不自主地幌动,肢体颤抖僵硬,颈项强直,行走时急速小步前冲,动作迟钝,语言单调不清,面容呆板,呈“面具”状。
 
中医对本病称作“颤证”、“震颤”、“振掉”。多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盖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年老体力渐衰,肾水无以滋养肝木,筋骨失于濡养,风阳扰动,导致肢体震颤,关节僵直。或因劳倦思虑过度,饮食调理失常,气血不足,不能滋养四肢经络,导致筋脉拘挛,行动迟缓。部分患者还可发展成为痴呆。
 
处方:天麻9g钩藤15g 炙僵蚕9g全蝎粉2g,分2次吞服,以平肝熄风和络;熟地黄12g 山茱萸肉12g 仙灵脾9g狗脊12g 杜仲12g白芍30g,以益肾养肝;丹参20g红花4.5g,以养血祛风。如患者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可加党参、黄芪、当归各12g,以调补气血。大便干燥,可加苁蓉、生首乌各12g,以补养肝肾,润肠通便。

上一篇:三叉神经痛 中医施醒脑开窍法 针刺双侧内关穴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