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肠疾病>正文

择时选穴按摩应用于胃肠道术后患者的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是胃肠道术后患者常见的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常规术后护理见效慢, 临床疗效欠佳。中医穴位按摩能通过疏导气机, 调理脏腑,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效果得到临床一致肯定。本研究采用择时穴位按摩, 应用于胃肠道术后患者, 效果较佳,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胃肠道术后患者, 依从性良好, 预计生存期>180 d。排除术前胃肠道梗阻及二次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 男25例, 女16例;年龄49~72岁, 平均 (60.41±6.33) 岁;全胃切除术10例, 胃大部切除术9例, 左半结肠切除术7例, 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 Dixon手术7例;手术时间 (168.87±15.22) min。观察组42例, 男28例, 女14例;年龄50~73, 平均 (61.49±6.32) 岁;全胃切除术9例, 胃大部切除术11例, 左半结肠切除术6例, 右半结肠切除术7例, Dixon手术9例;手术时间 (170.11±15.19) 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术后6 h, 于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 每次3~5 min, 每日3次;给予四肢被动运动, 每次10 min, 每日3次;辅助患者翻身;术后48 h给予床上坐位, 嘱患者自行翻身及四肢主动运动;术后4 d可适当下床活动。7 d后比较疗效。
 
2.1 对照组
于术后6 h, 采用大拇指交替按摩足三里、合谷, 由轻到重, 以出现酸、麻、胀、痛感为宜。每次15 min, 每日3次。
 
2.2 观察组
给予择时穴位按摩。穴位与对照组相同, 按摩时间, 足三里于8∶00~9∶00、21∶00~22∶00, 合谷于5∶00~6∶00。每次15 min, 手法及力度与对照组相同。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腹胀发生率, 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百分率表示、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x¯±s)表示、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 腹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腹胀2例, 腹胀发生率为4.76% (2/42) , 对照组患者出现腹胀9例, 腹胀发生率为21.95% (9/4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332 2, P=0.020 9<0.05) 。
 
(2)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h‚x¯¯±s)(h‚x¯±s) 导出到EXCEL
 
组别 例数 肠蠕动恢复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观察组 42 16.99±5.33△ 41.36±13.31△
对照组 41 25.87±6.12 58.69±15.66
t值 7.054 3 5.437 1
P值 0.000 0 0.000 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 讨论
麻醉抑制、机械刺激、机体损伤等因素是导致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抑制的主要因素, 临床主要表现为肠麻痹、腹胀、腹痛等症状, 不利于切口愈合及术后康复。长时间的胃肠功能抑制极易导致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 因此, 积极干预,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 胃肠功能抑制是由手术创伤、麻醉等损伤脏腑气血, 阻碍气机传导, 以致气血停滞、运化失常、阴阳不和而引起, 属于本虚标实之证, 治疗时应以调和阴阳、理气活血、调理脏腑为主[1]。脏腑气机运化与阳明经有重要联系, 经内穴位多为调理气血之要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 按之能够健脾消积, 和胃化滞, 疏通气血, 活络通经;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 按之能够疏经活血, 改善肠蠕动。现代医学表明, 刺激合谷、足三里能提高胃肠术后患者胃脂肪酶、蛋白酶、游离酸的活性, 有效改善胃肠功能紊乱, 抑制肠痉挛,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2]。
 
子午流注理论历史悠久, 其以“人与天地相应”为主要观点。中医认为, 时日对机体病理变化及功能有重要影响, 并具有规律性, 据此, 在合适时间进行治疗, 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而现代电子检测技术显示, 机体内经络像水流一样, 走向明确, 证实子午流注理论确有规律性。“辰时气注于胃, 卯时气注大肠”, 经气居于穴位时, 通过手法按摩刺激, 能够发挥更佳的宣通气血、调节脏腑阴阳盛衰功效[3]。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可有效降低腹胀发生率,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证实择时穴位按摩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择时穴位按摩依据经脉气血运行规律, 因时、因病准确地调整机体气血及脏腑阴阳盛衰, 刚柔相配, 阴阳结合, 应用于胃肠道术后患者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腹胀发生率,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淑平.穴位按摩缓解食管癌术后腹胀的护理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 (1) :152-153.
[2]梁彩燕.足三里按摩联合早期假进食促进老年胃肠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 (23) :3172-3176.
[3]邢潇, 王艳君, 崔林华, 等.高玉瑃应用子午流注针法经验撷要[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3 (4) :612-615.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关春娥 宫临征

上一篇:胃肠功能中枢调控 针刺调节机制研究

下一篇:冯五金运用缓急止痛方联合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