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科>肠胃病>胃肠疾病>正文

胃食管反流重在清肝扶脾

  70岁的王先生,10年前开始胸骨后灼痛,尤以饱食后或夜间平卧入睡后更加显著,常于睡眠中痛醒,坐起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始能缓解,每次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曾被诊为“卧位性心绞痛”。服药后症状反而愈加严重,并出现胃中灼热、胀痛、嗳气、反酸、反食、五心烦热、口咽干痛等症状,常于熟睡中被反上来的胃酸及食物残渣呛醒而不敢继续再睡。症状日甚一日,苦不堪言。后又被诊断为“胃食道反流病”而服用“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药。开始疗效尚好,渐而失效,遂求助于中医中药治疗。根据患者肝火犯胃,脾虚湿瘀,化热伤阴的病理特点,拟定抑肝扶脾清胃化湿法治之。服用中药3天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药3周,上症悉除。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胃食管反流病有增多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食管下括约肌、膈肌脚等抗反流屏障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外,与人们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的转变也不无关系。辛辣、油腻食品难以消化,久积胃中,化火伤胃,进而上灼食管,引发胃食管反流病。而豪饮及饮酒后呕吐对胃、食管的损伤,更是助纣为虐。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反胃”、“吐酸”等范畴。《四明心法·吞酸》对其作了精辟的阐述:“凡为吞酸尽属肝木……尽是木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又有饮食太过,胃脘瞋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怫郁之极,湿热蒸发。”说明,肝郁脾虚,湿热郁蒸于胃乃为该病之关键。中医认为,胃以和为善,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喜润而恶燥。若嗜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饮酒无度,食后又嗜卧懒动,必损脾伤胃,加之情志不遂,所愿不得,忧思恼怒等五志过激,损伤肝胆,致肝失疏泄,胆失通利,肝胆气郁。久之,必郁而化火。火热熏灼,一则挟食道循经上扰,所过之处,脉络被灼,气血壅滞,而致胸中痞满,烧灼疼痛,嗳腐吞酸,食渣泛涌,噫气频频,口燥咽干。再则,肝火横逆而灼伤脾胃,致脾失运化而难以升清,胃阴被灼,胃失濡润而难以降浊,脾胃失和,清浊相混,则胃气上逆,挟未及消化并受胃火熏灼之酸腐之物冲逆于上而发为胃食管反流病。

  由此可见,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是因,胃被灼伤、胃气上逆是果,肝火横逆、脾虚失运是本,反酸、胸腹灼痛等是标。因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当抑肝扶脾,清火降逆,和胃化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加味平胃散加减。方中龙胆草泻足厥阴肝经之热,与健脾化湿之要药黄芪相伍,二者共为君药。柴胡、黄芩、栀子疏解肝郁而清三焦之火,并导热从小便而出,与茯苓、泽泻为伍,可加大清肝扶脾和胃之力,五药相合共为臣药。生石膏、白芍、枳壳、莱菔子泻胃火、降逆气、除积滞、消胀满,与行气解郁、引热下行,且可制约上述苦寒伤阳诸药之吴茱萸为伍,五药共为佐药。三仙(山楂、麦芽、神曲)化食消积,共为使药。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 李贵满 

上一篇:食滞有请“焦三仙”

下一篇:急性肠胃炎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