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妇产科>痛经>正文

平衡针配合雷火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小腹部连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乳房胀痛、腰酸乏力等, 多见于未婚的青年女性[1]。西医治疗此病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使用针、药治疗原发性痛经, 疗效确定且不良反应少[2]。现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平衡针配合雷火灸可有效提高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方法操作简便, 痛苦小, 易于患者接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就诊治疗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 时间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就诊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初潮年龄、病程等基线数据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9版) 《妇产科学》中关于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痛经, 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 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占痛经90%以上, 发生主要与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 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 临床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患者知情并同意治疗;无生殖、肾等器官损害以及精神系统类患者。
 
1.4 排除标准
大病或久虚导致的虚证痛经者;月经不规律者;近期服用过止痛药者;精神类疾病患者;生殖、肾等器官损害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于经前1周开始口服月月舒痛经宝颗粒, 每次10 g, 每日2次, 配合针刺治疗, 取穴及定位参考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第5版) 《针灸治疗学》及《经络腧穴学》中治疗痛经的穴位:三阴交、足三里、中极、关元、气海及地机, 所有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配合红外线灯照射30 min, 每日1次, 针药结合治疗1周, 至月经来潮时停止, 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5.2 观察组
平衡针治疗方法: (1) 平衡针取穴: (1) 主穴:膻中穴, 即痛经穴 (位于胸骨柄正中线处, 平第4肋间隙, 两乳之间) ; (2) 配穴:腹痛穴 (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 (2)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胸部和腹部, 局部皮肤经常规消毒后, 取膻中穴, 选用针身长75 mm的不锈钢毫针 (苏州天一针灸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向前平刺, 使针尖沿皮下向前刺入50 mm左右, 然后上下提插3次, 左右捻转3次, 以局部酸胀麻为宜, 在提插、捻转的同时, 患者配合进行深呼吸, 然后出针即可;腹痛穴采用上下提插直刺手法, 进针40 mm, 交叉取穴或双侧取穴均可, 以触电式针感为宜, 并向足部放射传递时即可出针。
 
雷火灸治疗方法: (1) 灸疗穴位:关元、气海、神阙、三阴交、足三里及子宫穴。 (2)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上海慈惠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雷火灸 (备号2013625) 为灸条, 进行盒灸, 取雷火灸灸条, 点燃, 装在专用的灸盒中, 置于脐部及脐下, 覆盖气海、关元、神阙、子宫穴进行温灸, 以皮肤局部潮红为度, 施灸时间为20~30 min。同时取双侧三阴交和足三里, 点燃15 mm长的雷火灸灸条置于单孔灸盒内, 固定于腧穴处进行温灸, 仍以皮肤潮红为度, 施灸时间为20~30 min。若不小心烫伤用紫草油作及时处理。每日1次, 治疗1周, 至月经来潮时停止, 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6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痛经时及治疗1、2、3疗程后, 依据痛经症状评分量表[3]进行评分。见表2。
 
注:重度为13~15分;中度为8~12分;轻度为5~7分。
 
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scale, VAS) 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根据痛感轻重给予0~10分评分, 0分:无痛, 10分剧痛, 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
 
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空腹静脉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血清前列腺素F2α (PGF2α) 。
 
1.7 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在3次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依据痛经症状评分量表、痛经症状积分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临床疗效标准。见表3。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选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选用非参数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 观察组治愈10人, 显效15人, 有效5人, 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6人, 显效10人, 有效8人, 总有效率80%。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4。
 
2.2 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痛经症状评分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痛经症状评分均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2、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症状评分 (均P<0.05) 。见表5。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VAS评分均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经周期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2、3个月经周期后VAS评分 (均P<0.05) 。见表6。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 (PGF2α) 变化情况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素F2α (PGF2α) 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素F2α (PGF2α) 均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 (PGF2α) 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 (PGF2α) (P<0.05) 。见表7。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指无生殖器官病变的情况下, 在经期及来潮前出现的周期性下腹部痉挛性疼痛, 并伴有全身不适症状;主要表现有小腹胀痛、拒按, 多伴有经行不畅或月经量减少, 疼痛程度各不相同, 甚者可出现头晕、大汗淋漓、恶心甚至晕厥, 又称功能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在中医学里属于“经行腹痛”的范畴[5]。中医将痛经分为实证、虚证, 可根据具体虚实症状表现区分, 实证常于行经前和经期间, 虚证多在经净后。虽然目前单纯西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但是, 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明显, 治疗时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本病特色突触, 疗效肯定。针灸联合多种治疗方式从“既治已病又治未病、整体观念、标本同治”3个方面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 值得临床借鉴参考。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临床应用广泛[6,7,8]。
 
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 病位在胞宫, 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主要病机为气血及相应经络运行不畅、冲任失调, 而导致“不通则痛”。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功能为温经化瘀、理气止痛, 用于寒凝气滞血瘀、妇女痛经、少腹冷痛、月经不调、经色暗淡。三阴交通调肝脾肾三经, 肝藏血、脾统血, 血养胞宫, 肾主生殖;“肚腹三里留”, 针刺足三里可直通胞宫, 且足三里通脾胃, 为阳明多气多血之经穴, 可养血调经;中极、关元、气海, 为任脉上的穴位, 又直通小腹, 是调理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 关元、气海还是补养要穴, 可补养胞宫和整个人体;地机是脾经郄穴, 郄穴主治血症痛症。红外线照射可加强温热刺激效应, 温经通络。
 
临床针刺治疗痛经常用穴位有三阴交、足三里、神阙、关元、气海、中极、肾俞、太冲及地机, 分别归经于脾经、任脉、肝经、胃经和膀胱经[9]。针灸疗法在治疗原发性痛经确有其独特的临床疗效, 而平衡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式的针刺手法, 是通过针刺人体体表的某些特定穴位, 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 使人体自身调节平衡。其理论来源于中医阴阳整体学说, 突出的特点是一病一穴位, 而膻中穴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特殊穴, 同时笔者辅以腹痛穴为配穴。平衡针具有快速进针、见效快、操作简便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10]。雷火灸又叫雷火神灸, 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的艾条, 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其主要成分为具有芳香走窜及活血通络的药物包括艾叶、沉香、干姜、穿山甲、乳香、木香及麝香等, 按一定比例制成艾柱点燃, 在施灸部位形成高浓药区, 通过热效应与诸药协同作用, 以经络学说为原理, 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调节作用, 渗透到组织深部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 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目的。雷火灸和普通艾条相比具备更强的渗透力, 同时药效也更加突出[11]。小腹部为胞宫所在部位, 覆盖子宫、关元、气海和神阙等穴位, 子宫穴为专治月经不调、痛经的经验穴, 具有化瘀通络的功效。关元、气海为任脉小腹部腧穴, 为治疗痛经常用穴和保健穴, 灸之可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培元固本。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 治疗痛经, 灸之可温养冲任、调补元气、散寒止痛。三阴交乃肝脾肾三经交会穴, 灸之可调补肝脾肾三经。足三里是人体的强壮保健穴, 灸之可温经止痛、培元固本[12]。
 
本临床观察采用痛经症状评分和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 是治疗痛经的临床常用的疼痛评价方法。结果表明, 对照组及观察组均能有效治疗痛经, 而观察组能够更加快速而明显地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 说明平衡针配合雷火灸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现代医学认为, 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 (PG) 含量增高是原发性痛经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 在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PGF2α和PGE2含量方面, 痛经患者均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是PGF2α含量升高。在PGF2α含量高时, 可以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 造成血管挛缩, 从而导致子宫乏氧、缺血状态而出现痛经[13]。有文献报道, 针药结合刺激穴位、温针灸、推拿相应穴位均能够抑制痛经患者静脉血中前列腺素PGF2α合成和分泌[14,15]。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平组衡针配合雷火灸能更加有效降低痛经患者静脉血中的PGF2α水平, 进而解除或减弱子宫平滑肌的异常收缩, 从而达到消除或减轻疼痛的目的。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作者:尹真祯 武亮 孙洁 王琳 陈尚岳

上一篇:温针灸配合中医护理技术治疗青春期痛经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隔藏药灸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