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妇产科>痛经>正文

耳针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原发性痛经 (Primary dysmenorrhea, PD) 是临床上常见妇科疾病,是指患者没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在经期出现下腹坠胀和疼痛、伴有腰酸等症状的疾病[1]。该病多发于年轻女性。随着近几年社会节奏的加快,女性工作压力的增大,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2]。认为主要与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有关,在临床上对于PD的治疗常采用非麻醉性镇痛药物等,取得不错的短期镇痛效果,但是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3]。相关研究表明针刺三阴交穴能够显著缓解痛经[4,5]。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研究耳针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10例,年龄在15~32岁,平均年龄为 (24.76±3.21) 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 (2.62±0.68) 年,月经周期为 (28.76±1.49) 天,经期为 (4.39±0.38) 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病程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s)     下载原表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s)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符合《原发性痛经临床指南》关于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6]:在来月经之前或者月经结束数小时之后患者有下腹部疼痛感,并且伴有恶心、腹泻、眩晕、头痛、疲乏等临床症状,偶然会出现发热;通过超声和其他检查能够排除器质性病变。
 
1.3 纳入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痛经相关诊断; (2) 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属患者知情同意书; (3) 中医辨证分型多为气滞血瘀型或者寒湿凝滞型。
 
1.4 排除标准
(1) 患者同时伴有子宫肿瘤、宫颈狭窄、盆腔炎等疾病; (2) 患者伴有肝、肾功能异常、严重脑血管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者; (3) 患者伴有精神障碍以及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或者对针刺惧怕。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患者仰卧位,取穴为三阴交,对患者局部进行消毒后,用28号5.0 cm毫针快速刺入皮下,针尖略偏向心方向,进针深度在2.70~3.33 cm左右,采用快速提插捻转手法,当局部出现麻胀感时,以向上传导为最佳,行针2 min,留针30 min,在留针期间每5 min行针1次,从而加强针感。
 
2.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耳穴,主穴:内分泌、内生殖器肾和肝。辨证配穴:寒湿凝滞型加脾、三焦;气滞血瘀型加耳中;湿热瘀阻型加耳尖、肾上腺;肝肾亏损型加皮质下;气血虚弱型加脾、胃;痛甚加神门、交感;腰骶酸痛加腰骶椎,月经前3天针刺耳穴内分泌、生殖器、肝和肾等穴位,3~4穴/次,留针20 min,每10 min行针1次,两耳交替,直到月经第3天停止治疗[7]。
 
3 评价方法
3.1 临床疗效标准
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腰骶部疼痛和腹痛等基本完全消失,并且患者疼痛评分为0分,同时半年内没有出现复发;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腰骶部疼痛和腹痛等症状显著减轻,并且患者疼痛评分<1/3治疗前评分;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腰骶部疼痛和腹痛等症状有所好转,并且患者疼痛评分为1/3~2/3治疗前评分;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腰骶部疼痛和腹痛等症状没有出现改善,并且患者疼痛评分大于2/3治疗前评分。
 
3.2 观察指标
3.2.1 VAS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scale, VAS) 对月经疼痛进行评价,0~10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无痛为0分,最剧烈的疼痛为10分[8]。
 
3.2.2生活质量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36个条目,满分为140分,分值越高[9],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3.2.3 痛经症状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痛经症状制定评分标准,将患者痛经严重程度分为轻度 (5~7分) 、中度 (8~12分) 、重度 (13~15分) 。
 
3.2.4 安全性评价
询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针刺感染、晕针、血肿等情况。
 
3.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进行比较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4 结果
4.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73%和78.1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4.2 两组VA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下降 (P<0.05) ;治疗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 (P<0.05) 。治疗组VAS评分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VAS评分治疗后3个月显著高于治疗后 (P<0.05) 。见表3。
 
4.3 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升高 (P<0.05) ;治疗组SF-36评分升高更明显 (P<0.05) 。治疗组SF-36评分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SF-36评分治疗后3个月显著低于治疗后 (P<0.05) 。见表4。
 
4.4 两组痛经症状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痛经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的痛经症状评分显著下降 (P<0.05) ;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 (P<0.05) 。治疗组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后3个月显著高于治疗后 (P<0.05) 。见表5。
 
4.5 安全性评价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皮下点片状瘀血2例,胃肠道不适1例;治疗组:皮下点片状瘀血1例,针刺感染1例;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是患者在月经期间受到其他致病因素影响,导致寒凝经脉或者冲任瘀阻,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阻碍胞宫经血流通,从而导致“不通则痛”;或者胞宫和冲任失于濡养,导致“不荣而痛”[11]。痛经的病位主要是在胞宫和冲任,内在变化主要为气血,临床表现为痛证[12,13]。目前在临床上主要服用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镇痛治疗,但是长期服药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常见副作用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嗜睡、烦躁及头痛等症状[14]。三阴交穴,三阴,足三阴经也,三阴交是足厥阴、足少阴、足太阴三经的交会之处,针刺三阴交能够疏通和调理三阴经,调和肾、脾和肝脏气血,能够疏通经络、通畅气血运行[15]。耳针所选主穴为内分泌、内生殖器、肝和肾等穴位。内分泌能够调整患者内分泌系统相关器官功能;内生殖器采用局部取穴,能够调经止带和补肾益精;肝和肾是乙癸同源,肾主生殖,能够补肾益精;肝藏血,能够疏肝养血[16]。全方主要是调整患者内生殖器和内分泌功能,激发肾和肝二经之气,通调冲任,起到治疗痛经的作用[17]。
 
本研究用耳针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联用耳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的内分泌、内生殖器肾和肝进行针刺,能够起到调经止带和补肾益精之功效。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下降 (P<0.05) ,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P<0.05) ,治疗组VAS评分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VAS评分治疗后3个月显著高于治疗后 (P<0.05) ,表明联用耳针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升高 (P<0.05) ,治疗组升高更明显 (P<0.05) ,治疗组SF-36评分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联用耳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有研究表明,在治过程中配合针刺耳穴,能够疏通经络、行气止痛、扶正祛邪,可使气血运行畅通,使之通而不痛,同时可以调和脏腑功能,补益气血,气血得荣则不痛[18]。两组治疗后的痛经症状评分显著下降 (P<0.05) ,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 (P<0.05) ,治疗组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后3个月显著高于治疗后 (P<0.05) ,表明联用耳针治疗能够改善痛经症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研究表明,通过按压耳部相应穴位达到调和脏腑、疏通经络和调理气血的目的,从而恢复脏腑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防病治病[19]。本研究采用耳针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能够降低患者经期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较高,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目前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对更加长期应用治疗方案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采用耳针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经期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作者:钟燕 牛淑芳 温泽发 陈天壮

上一篇:隔藏药灸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原发性痛经采用毫火针治疗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