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儿科>少儿保健>正文

儿科验方都会以黄酒入药用

以客家黄酒入药用的儿科验方
 
黄酒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早在《战国策·魏策》中记载夏禹时代狄发明造酒:“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黄酒以糯米、灿米为原料,属于低度酿造酒,一般酒精含量为15%左右,其色泽浅黄或红褐,质地醇厚,口味香甜浓郁芳香。黄酒不仅是酒类饮品,而且具有祛病养生作用。《黄帝内经》中有《汤液醪醴论篇》,专论如何用酒治病。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酒”的条文有十余处,其中的“酒”即现代的“黄酒”。笔者通过收集一些民间验方发现,不少儿科验方都会以客家黄酒入药用。
 
1.去胎毒:
蜂蜜、香油、鸡蛋清、客家黄酒各1食匙。将上述各物混匀,于新生儿出生3 d洗浴时,取本品先搽前胸,次搽后背,然后再搽新生儿双手足心、脑后及双肩、尾骨等处,待10~30 min后洗净,可解毒化积。
 
2.小儿夜间磨牙:
泥鳅2条,去内脏晒干,炒黄研成粉,用客家黄酒冲服,每次2 g,每日1次,服完即可。夜磨牙症是睡眠障碍中的一种表现,其发生和睡眠中的轻度觉醒异常有关。研究显示,磨牙症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信息传递介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异常改变有关。中医认为夜间磨牙症一般归属脑的范围,而“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因此临床常用补肾之品治疗与脑相关的疾病。泥鳅性味甘平,归脾、肾、肝经,具有补益脾肾、利水解毒之功。加用客家黄酒镇静除烦,消食化积,以协同提高疗效。
 
3.小儿遗尿:
桑螵蛸放瓦上焙黄研末,临睡前服3 g,客家黄酒冲服,每日1次。桑螵蛸“禀秋金之阴气,兼得桑木之津液。气薄味厚,阴也。止遗尿失精,疗疝瘕腰痛。起阴痿而通淋,益精气而固肾。大补肝肾,故男女肝肾诸病,不可阙也。功专收涩,乃固肾益精之品”(《本草图经》),是治疗遗尿常用之药。
 
4.小儿疝气:
蜈蚣1条,全蝎1个,杨树皮内白皮适量,共研为细末,客家黄酒或开水送服。每日2次,5~7 d可痊愈。
 
5.小儿蛔虫病:
大血藤10 g,加清水、客家黄酒各60 mL,煎至30 mL,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连用3~5 d。大血藤性味苦平,具有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之功。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疳积,虫痛等症。
 
6.小儿急惊风:
鱼鳔20 g,客家黄酒120 mL,同煎灌服。鱼鳔又名鱼肚,为石首鱼科大黄鱼、小黄鱼等的鱼鳔干燥而成。其味甘、咸,性平,具有补肾益精、补气养血、止血散瘀、滋肝润肺、健脾养胃之功,《本草纲目》记载:“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黎崇裕

上一篇:小儿肌性斜颈 行气活血散结舒筋中医按摩疗法

下一篇:新生儿黄疸穴位按摩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