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儿科>少儿保健>正文

小儿脑性瘫痪 头针结合感知觉训练

头针结合感知觉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发育及运功功能的影响
 
小儿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是指患儿自受孕开始到婴儿期因发育缺陷、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 多表现为姿势异常与运动障碍, 对患儿生长发育影响极大。临床研究表明, 传统针刺疗法具有开窍醒脑、益精填髓、通络活血、安神养心的功能, 而感知觉训练能够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刺激来提高大脑的可塑性, 促进肌肉收缩功能恢复, 增强运动功能[1]。因此,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头针结合感知觉训练对脑瘫患儿智力发育及运功功能改善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脑瘫患儿,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1~4岁, 平均 (2.25±1.16) 岁;病程最短6个月, 最长2年, 平均 (1.13±0.39) 年;智力障碍:轻度8例, 中度15例, 重度7例;脑瘫分型:痉挛型19例, 不随意运动型4例, 其他7例;语言障碍分型:构音障碍4例, 语言发育迟缓6例, 构音障碍合并语言发育迟缓20例。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1~4岁, 平均 (2.23±1.21) 岁;病程最短6个月, 最长2年, 平均 (1.21±0.42) 年;智力障碍:轻度8例, 中度16例, 重度6例;脑瘫分型:痉挛型20例, 不随意运动型4例, 其他6例;语言障碍分型:构音障碍4例, 语言发育迟缓5例, 构音障碍合并语言发育迟缓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儿科学》[2]中脑瘫的诊断标准;均为非进行性脑瘫脑损伤, 症状出现在婴儿期, 引发运动障碍的病灶在脑部, 伴有癫痫、智力障碍、感知觉障碍等;适应行为存在缺陷;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 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颅内高压、脑水肿、精神障碍、肝肾功能不全、慢性传染疾病、显著遗传基因异常、极重度智力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以头针治疗, 取百会、哑门、廉泉、水沟、通里及焦氏言语三区、二区、一区诸穴。对上述部位常规消毒, 选用0.20mm×40mm与0.20mm×25mm的一次性毫针, 使头皮与针尖保持约30°夹角, 迅速将针刺入皮下, 当其触及帽状腱膜下层时, 促使头皮与针平行, 并顺着刺激线刺入25~40mm, 进针后运用平补平泻手法, 得气后出针。每日1次, 每周5次, 共治疗3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感知觉训练, 主要内容如下。 (1) 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平衡觉、浅触觉等通道的强化及全面康复训练, 帮助患儿运动、语言、智力多方面共同发育。 (2) 通过玩具、塑料管中的小物件诱导患儿用眼跟踪, 在塑料管中装入小彩球与水, 来回移动, 促使患儿双目注视并跟随。 (3) 通过辨识颜色等让患儿进行配对、挑选、分类、说出名称、配合其他概念的活动训练患儿感知觉。 (4) 通过听各种声音, 寻找声源, 转换声音传播方向、强度及远近等不断增强患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及寻找声音的反应能力。 (5) 准备一些较硬的木块、较软的毛巾及轻重、冷热、大小不同的物体让患儿双手触摸, 训练其分辨能力。把患儿较为熟悉的小物件放到布袋中, 让其抓取、抚摸, 并猜测所抓物件。与患儿拥抱, 进行玩沙土等训练触摸觉。 (6) 用手轻轻按摩患儿双足掌、手掌及上下肢皮肤, 每日2次, 每次20 min。用软、硬毛刷交替刺激患儿的全身皮肤, 每日5次, 每次2~5min。 (7) 教患儿掌握日常用品的名称及认知时间、乘车、认路等常识, 多与患儿交流, 通过语言教学光碟训练患儿语言能力。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CDCC) [3]评估, 其中智力量表包括121个项目, 运动量表包括61个项目, 总分≥90分为正常, 分值越高则智力发育与运动功能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用配对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 智力发育情况比较干预后, 两组智力发育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脑瘫患儿干预前后智力发育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 运动功能情况比较干预后,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脑瘫患儿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4 讨论
脑瘫患儿常合并感觉、认知、直觉、行为紊乱, 交流障碍, 继发性骨骼与肌肉问题。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1/2的脑瘫患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同时智力低下也是导致脑瘫患儿残障率较高的重要因素。脑瘫作为一种病情复杂、预后不良的慢性病证, 由于患儿功能水平、症状均存在差异, 在实施康复治疗时, 重点分析患儿功能障碍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对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智力发育、增强运动功能、推动患儿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头针疗法依据中医理论进行施治, 具有祛邪扶正、调节阴阳的作用, 能够调理血气、疏通经络, 提升脑瘫治疗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头针治疗可加大病灶血流量, 促进休眠细胞功能恢复, 提供足够的局部营养及血氧供给, 加快受损神经元的再生与修复, 改善与重建患儿的认知、运动、语言及社交功能等[4]。另外, 人体主要利用感知觉获得外部信息并进行反馈, 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活十分必要。一旦后天信息获取不当或输入不足, 就会影响未来智力、运动、社交、语言等功能的发展, 因此, 开展合理有效的感知觉训练能够促进脑瘫患儿功能发育, 改善临床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 两组智力发育及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本研究结果提示, 相较于单纯应用头针治疗, 联合感知觉训练在改善患儿智力与运动功能方面优势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感知觉训练能够通过为正处于脑发育关键期的患儿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知通路, 提供大量有目的、反复、合理、有针对性的信息来丰富信息的输入, 增强患儿未成熟脑的重组能力与适应性, 进而提高大脑的可塑性, 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育, 实现大脑功能与结构的有效代偿[5]。同时多种感官刺激大脑不同位置, 能够诱发潜伏通路, 启用突触, 减轻因感知觉障碍加重的脑功能障碍, 进而改善神经发育, 促进智力发育。运动知觉作为一种高级视知觉功能, 其与听觉、视觉等联系密切, 可通过多感官功能训练加快运动知觉功能恢复, 且感知觉训练方法兼具娱乐性、趣味性, 更易于被患儿接受[6]。
 
综上所述, 头针结合感知觉训练是针对脑瘫患儿的一种科学有效的干预方式, 可有效促进患儿智力发育, 改善运动功能, 提升干预效果, 有利于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杨峰, 关凤军, 袁宝, 等.脑瘫高危儿早期实行多元化护理对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6, 36 (7) :488-490.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212-215.
[3] 范存仁.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手册[M].北京:团结出版社, 1998:41-108.
[4]吕晓琳, 孙忠人, 郝吉顺, 等.近5年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研究概况[J].中医药学报, 2017, 45 (1) :51-56.
[5]陆宇超, 彭辰, 徐守宇.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 (11) :1392-1395.
[6]李敬菲.25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 (17) :137.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杨荣梅

上一篇:语言发育迟缓康复训练

下一篇:少儿推拿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