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儿科>少儿保健>正文

督脉捏脊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

脑瘫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 主要表现为 以患儿智力障碍、 发育 障碍及运动障 碍为主的综 合 征 [ 1 ] , 其主要病因为孕妇受孕时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 脑部受损。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可达 4% [ 2 ] , 给患儿的 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肌张力低下型脑 瘫是脑瘫证型中较严重的一种 [ 3 ] , 主要因为脑部运动中 枢受损, 进而导致患儿肌力下降, 肌肉弹性降低, 自主活 动性差及对抗能力弱为主的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 五 迟” “ 五软” 范畴。其主要病机为先天元气不足, 脏腑虚 弱, 以致精髓缺失, 气血亏损, 进一步发展为生长发育迟 缓, 四肢肌肉无力。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对应治疗方法涉 及甚广, 包括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内分泌系 统等 [ 4 ] , 然而没有发现特异性针对该病的药物和治疗方 法。笔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督脉捏脊疗法 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 发现可有效改善患儿粗大 运动功能并提升肌力,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6 年 3 月至 2 0 1 7 年 1 2 月河 南省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 4 0 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 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 例。治疗组男 1 2 例, 女 8 例, 平均年龄( 1 5 . 0±6 . 2 ) 个月。对照组男 1 1 例, 女 9 例, 平均年龄( 1 7 . 0±7 . 3 ) 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1 . 2 诊断标准 参照《 脑瘫指南及定义、 分型、 诊断标 准修订》 [ 5 ] 拟定: 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不会加重, 呈非进 行性; 患儿的肌张力下降等症状均因脑部损伤导致; 患 儿的症状在其婴幼儿时期出现; 患儿除肌力下降等症状 外, 可合并智力低下、 语言障碍、 感知异常等其他症状; 排除因其他疾病导致的中枢性运动神经障碍或暂时性 运动障碍。

1 . 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患儿年龄在 6 个 月至 3 岁之间; 患儿肌力低下, 在 0~4 级; 患儿家属了 解本研究内容,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 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患儿伴有无规 律性癫痫症状; 因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继发性肌张力不足 及运动障碍;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儿。

2 治疗方法

2 . 1 对照组 给予被动性、 主动性及抗阻性训练相结 合的康复训练, 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 联合运动治 疗( P T ) 、 作业治疗( O T ) 、 语言治疗( S T ) 、 理疗等进行 治疗。以上治疗 1 个月为 1 个疗程, 共治疗 3 个疗程。

2 .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督脉捏脊疗 法。医师以两手拇指、 食指及中指螺纹面将患儿督脉两 侧皮肤提起, 两手拇指前推, 同时食指、 中指向后捻, 二 者相互配合, 交替捏提捻皮肤前行, 每捏 3 下向上提 1 下, 从龟尾捏至大椎为 1 次。如此循环操作 9 次, 前 3 次力道稍轻, 中间 3 次可加重力道, 后 3 次力道再次 减轻且不进行上提动作, 结束后对患儿脾俞、 胃俞、 命 门、 肾俞进行点按各 1m i n 。以上治疗 1 个月为 1 个疗 程, 共治疗 3 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 . 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 试量表( GMFM - 8 8 ) [ 6 ]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 功能进行评价。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对两组患儿治疗 前后的肌力进行评价。 0 级: 肌肉无收缩; 1 级: 肌肉有 轻微收缩, 但不能够移动关节, 接近完全瘫痪; 2 级: 肌 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 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 力( 重度瘫痪) ; 3 级: 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 但不 能够对抗阻力( 轻度瘫痪) ; 4 级: 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 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 接近正常) ; 5 级: 能抵抗 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 正常) 。根据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评分提高比例及肌力提升比例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1 4% , 肌力提升 2 级以上; 有 效: 6%<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1 4% , 肌力提升 1 级到 2 级; 无效: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6% , 肌力提升 1 级及 以下。

3 .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1 9 .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x ± s ) 表示, 组内比 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 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P <0 . 0 5 表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3 . 3 结果

( 1 )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 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 . 0 5 ) , 治疗后治疗 组患儿的 粗大运 动 功 能 评 分 高 于 对 照 组 患 儿 ( P < 0 . 0 5 ) 。见表 1 。

表 1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 x ± s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2 0 1 0 3 . 0 2±4 3 . 8 6 1 5 7 . 4 3±3 7 . 6 8 △▲
对照组 2 0 1 0 7 . 3 5±5 2 . 7 3 1 3 2 . 9 8±2 3 . 0 7 △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 P <0 . 0 5 ;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P <0 . 0 5

( 2 ) 肌力比较 治疗组患儿肌力提升总有效率高于 对照组患儿( P <0 . 0 5 ) 。见表 2 。

表 2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后肌力比较[ 例( % )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2 0 1 3 ( 6 5 ) 6 ( 3 0 ) 1 ( 5 ) 1 9 ( 9 5 ) △
对照组 2 0 9 ( 4 5 ) 8 ( 4 0 ) 3 ( 1 5 ) 1 7 ( 8 5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P <0 . 0 5

( 3 )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见表 3 。

表 3 两组脑瘫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 )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2 0 1 2 ( 6 0 ) 7 ( 2 3 ) 1 ( 5 ) 1 9 ( 9 5 ) △
对照组 2 0 7 ( 3 5 ) 1 1 ( 5 5 ) 2 ( 1 0 ) 1 8 ( 9 0 )

4 讨论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在临床上属于较严重且较为特 殊的疾病类型, 因为此类型脑瘫的症状不仅体现在运动 系统上, 也涉及神经系统, 其病机以脑部运动神经功能 障碍为主。研究显示, 该类疾病患儿的神经髓鞘脱损, 神经元修复功能大幅度降低且数量远低于正常儿童 [ 7 ] , 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 适当的康复训练可提升肌力及恢复运功功 能, 进一步促进运动神经元的修复 [ 8 ] 。

督脉捏脊疗法是中医推拿治疗中的特定疗法, 最早 在《 肘后备急方》 中已有记载, 适用于多种儿科疾病, 具 有确切疗效且易被接受。该疗法施术部位在背部正中, 此为人体督脉所经路线, 督脉统帅六阳经, 主一身之阳 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云: “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 则养筋。 ” 《 管子·形势解》 云: “ 阳气始上, 故万物生。 ” 由 此可知, 在督脉施术可刺激周身阳气运行, 促进生长发 育, 温煦四肢百骸。又因督脉与任脉相互衔接, 两者循 环不休, 维护阴阳平衡, 针对督脉进行调理, 可有效刺 激任脉阴血运行, 使周身肌肉腠理皆有所养, 从而使 周身气血通达, 诸疾皆去。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 捏 脊疗法可以促进背部马尾神经兴奋传导, 平衡营养物 质吸收, 调整代谢, 对神经损伤性疾病有极好的治疗 效果, 对脑瘫患儿的生长发育及运动功能修复有积极 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督脉捏脊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 提升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肌力, 改善其运动功能, 为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 床推广。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王坤 程煜龙

上一篇:“健脾”思想运用于小儿推拿的文献分析及理论探讨

下一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 中医治疗方法临床讨论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