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胚胎学现代化的思考与探索
已有2 300多年发展历史的藏医学在科学与实践研究极不发达的条件下, 不但对人体生理、病理、解剖等做了详尽的论述和解说, 对生命科学和胚胎学也做了极其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1]。面对现代医学强烈的冲击, 藏医学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现结合藏医胚胎学说理论, 试述藏医学与现代生命科学相结合用于指导现代临床治疗的可行性。具体表述如下。
1 胚胎的形成
1.1 条件
藏医胚胎学是认识和研究人体在形成、发育直至分娩离开母体这一段时间内各种现象的科学。它认为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必须由3种物质构成:父亲的精液、母体的月经血和正在转生的人的心识[2]。除了这3种物质内在的相互结合外, 还需要精血自带的精微物质——土、水、火、风、空间的支持。藏医《四部医典》中记载:“无土无躯无水骸难聚, 无火不熟, 无风不发育, 若缺虚空肢体怎分离?”[3]藏医胚胎学提出五源 (元) 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它先天源于父精母血, 胚胎发育阶段受母体营养而增减, 说明缺少这些元素就不能孕育出正常的胎儿。具体表述为土元具有重、稳、钝、绵、腻、干与坚固和聚拢机体的功能;水元具有湿、润、柔、重、钝、稀、寒等滋养与聚拢机体的功能;火元具有热、锐、干、糙、轻、动等增加体温促进成熟的功能;风元具有轻、动、干、糙、寒、涩等促进机体运动的功能;空元具有空、虚等有助机体存在、增长、运动及提供空间的功能[4]。基于藏医胚胎学中胚胎形成条件的理论指导, 可以解决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儿童先天性疾病, 如先天性软骨病、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侏儒症等。现代研究调查发现,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FGR) 在临床工作中屡见不鲜, 不但对孕妇心理及胎儿预后体格有一定的影响, 也影响远期脑发育[5]。研究调查显示, 我国FGR发病率平均为6.39%[6]。藏医胚胎学认为, 有生理缺陷的婴儿不一定是受到病邪的侵害, 有可能是父母精血先天五元不足或孕期母体营养膳食不够、偏食造成的[7]。应用藏医的五元学说给食物排序, 参考父母的体质, 结合现代的孕期保健, 还可以根据孕母体质量身打造符合个体的围产保健方案。藏医学因传播、经济、技术、交流、传承等各方面原因, 限制了其传播发展, 导致藏医对于生命胚胎学的贡献鲜为人知, 更没有得到世界医学界与生物界的关注。
1.2 标准
藏医胚胎学中规定的标准受精精血为:精液色如甘露洁白而具有光泽, 质地重而味涩、甘, 量多;经血如紫草茸汁样或如兔血样鲜红, 质地纯清, 滴在衣物上易洗涤不留痕迹者为健康经血。从形状上辨别, 精血易打结、易形成团块状, 干枯而量少、似脓血样都是病变的表现, 不可以作为受孕的种子[8]。这些都是藏医在奴隶、封建社会体制下提出的婚前或孕前要检查的项目, 在没有现代仪器的辅助下, 这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优生优育诊断法。难能可贵的是藏医在8世纪就有了先进的科学思想——孕前检查及对畸儿的预防和认识。这也充分说明藏医胚胎学的科学性。若能找到一种和现代化医学结合的方法, 就可以更好地造福人类。
1.3 成形
在没有显微镜观察及缺乏辅助检查手段的情况下, 藏医胚胎学对受孕后的精血结合之态也有非常详细且精准的描述。它认为精血结合之后受精卵在隆 (风元) 的作用下会分离为两块或者多块等, 发育成形后则为双胞胎或者多胞胎[2]。这不仅为当时双生胎和多生胎的认知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也为现代人工干预孕育双胞胎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除了手术干预受精卵植入和服用促排卵药物之外多了一个选择。若是在此领域能开辟新的路径, 又将是藏医学的一大贡献。
1.4 保护
藏医学对孕期卫生也有严格的要求:“受孕期间禁止一切重体力劳动、性行为、夜晚少眠白天嗜睡、强忍或努责大小便、食用辛辣或性锐、重的饮食, 不食容易造成大便干结、小便癃闭的食物。医者禁止使用催吐、泻下峻导及放血疗法等。”[9]总的来说, 藏医胚胎学从女子性成熟、发育、受孕、分娩的整个过程皆有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 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 胚胎的发育
藏医胚胎学对受精至分娩的全过程的研究尤为细致而深入。区别于其他医学以月计数的方法, 它是以“周” (即7天) 为时间单位来认识和观察胚胎的发育过程, 提出受孕38周后即可分娩。同时依据各时期形态变化将人体胚胎发育形象地描述为三大时期。结合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可细分为5个阶段。
2.1 精血完全融合 (第1—4周)
此期用藏民族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牛奶和乳酪融合后难分彼此的状态比拟精血结合之态, 还可以从凝结的形状和黏稠度上分辨胎儿性别。如结合之态相对黏稠, 圆形则生男;相对稀稠生女;比较稀稠, 圆柱形的生两性人等[10]。此理论可以结合现代B超技术在未形成生命体征前辨别胎儿性别, 用于与性别有关的家族遗传病的筛查和预防。
2.2 鱼期 (第5—9周)
在不同的隆 (风元) 的作用下, 胚胎由前期的软化逐渐发育变硬, 慢慢形成以脐脉为主的脉络丛, 并在此基础上生出命脉。藏医胚胎学也已认识到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中最早形成的是眼睛的雏形, 围绕眼才逐步形成头部的轮廓。强调了这时胎儿已经具有生命。此期从形态“浅长条形”和依存的环境上都与鱼相似, 故称为鱼期, 也暗喻生命的相对脆弱, 易滑胎[11]。
2.3 龟期 (第10—17周)
胚胎继续在隆的作用下, 借助五脏六腑的精气化生骨骼系统, 直至生成末端指趾骨的雏形。此期胎儿因形态似龟且因羊水量变少, 具有两栖动物的习性, 故而命名龟期。与现代医学中胎儿发育至4个月时的骨骼系统发育基本相符。此期除现代医学衡量胎儿发育的方法[12], 还可以观察骨骼的发育情况, 判断胎儿的宫内发育生长情况。
2.4 猪期 (第18—35周)
在前几期的基础上继续发育肌肉、脂肪、骨髓、皮肤、毛发等软组织。藏医胚胎学明确指出, 此期胎儿包括五官在内的九窍开通, 意识较前更加清醒, 胎教从这个时期开始方有效果。此期胎儿的形态和习性与猪相似, 对食物的需求量增加, 对飘落到嘴边的脱落物会做吞咽动作, 也会有极为少量的排泄物, 故称此期为猪期。藏医胚胎学用胚胎发育三大时期揭示了人类进化的奥秘。直到近代, 西方进化论和胚胎学才认识到这个现象, 这比古代藏医胚胎学“三期说”晚了一千年。
2.5 反感意识升期 (第36—38周)
在“猪期”孔窍开通且有气息运行的基础上, 胎儿的自我意识便逐渐发育完善。藏医胚胎学描述此期:“此时胎儿自身会产生所处地方不干净、不芳香、犹如囚入牢房, 关入黑暗中一样的感觉, 反感意识生起。”[13]随后胎儿就会生出改变处境的欲念, 才会产生头足倒转准备生出的意识和头从子宫底倒转向外准备娩出母体。结合藏医胚胎学如此详细的胚胎发育过程, 借鉴现代科学仪器, 还可以研究具有藏医自己特色的发育指标。
3 分娩时间
藏医胚胎学认为胚胎在母体中发育至38周后为分娩时间, 但也有例外。一为母血不足, 导致胎儿的营养摄入不足, 组织或器官发育不全, 自我的“反感意识”产生延后;二为营养过剩, 过于肥胖, 胎儿的反转空间不足或卡在硬产道口;三为下泻隆阻塞产门, 即产道的收缩力相反[10]。这三大原因的总结也为目前临床上胎儿娩出滞后及难产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4 小结
藏医胚胎学有完备的理论体系, 在生命科学领域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学术研究价值、思想认识价值和临床科研价值。当然, 科学的探讨和研究是无止境的, 其结论也在不断的质疑、推翻中重新认识和完善。藏医学需要发展, 需要创新, 作为继承者, 我们要有清晰的头脑、坚定的自信, 应积极地探索和挖掘, 使其在与时俱进取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秀清.藏医对人体胚胎学的贡献[J].中国藏学, 2016 (S1) :188-191, 204.
[2]FRANCES GARRETT, 端智, 彭毛卓玛.藏文文献中的胚胎学及其象征---叙事性的认识论与自我认知的修辞学[J].青藏高原论坛, 2013, 1 (2) :56-62.
[3]周洛, 多杰当周.藏医《四部医典》中人体胚胎学的概论[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 21 (6) :68-69.
[4]多吉·旺扎.浅谈藏医胚胎学[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1999, 5 (3) :31-32.
[5]王华伟, 吴冰, 刘敬, 等.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定量评价生长受限胎儿脑白质发育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7, 19 (8) :887-892.
[6]马静, 卢艳娜, 安丽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对胎儿危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 22 (4) :676-677.
[7]尼玛次仁.浅谈藏医胚胎学[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8, 14 (6) :6-8.
[8]冯岭, 仲格嘉, 张伟.新析藏医对人体胚胎学重大科学贡献[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8, 14 (6) :1-3.
[9]李旭仁, 王晓华.《四部医典》中的孕产期卫生保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4, 10 (4) :195-196.
[10]洪武娌.藏医妊娠生理及胚胎学初探[J].中华医史杂志, 1994 (3) :172-174, 131-132.
[11]金学英.谈《四部医典》对人体胚胎学的论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1997 (S1) :92-93.
[12]羊利敏, 尚磊, 徐勇勇, 等.宫内胎儿发育指标参考值的制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2, 23 (15) :1437.
[13]宝龙, 王晓华.《四部医典》中的优生学思想[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3, 9 (4) :48-49.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羊措吉 德吉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