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民间疗法>正文

持续刺激深筋膜致身体亚应激反应经验探讨

针灸的难题是刺不进被中医称为“筋骨”的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硬的肌筋膜等深筋膜结构, 笔者代之以双手按摩。临床发现, 双手刺激深筋膜结构, 对许多不同的病证都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对内脏疾病有着积极的影响, 甚至可用于抢救危重与急性患者, 如对肺部哮喘的止喘作用, 对胃痉挛的松解止痛, 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改善, 对大脑中风的积极修复等。
 
1 临床发现
在按摩深筋膜的过程中, 笔者观察到几个重要的现象:①按摩刺激深筋膜一定要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觉才能产生疗效, 这一点最为重要, 中医称这种酸、胀、痛的感觉为“得气”。②持续 (半小时左右) 刺激深筋膜可以引发身体迅速的反应 (包括所有的内脏反应) , 产生立竿见影的功效, 如对哮喘、中暑、晕车等非器质性疾病可以迅速改善疾病状态。笔者曾抢救过2例中暑昏迷患者, 不足半小时的按摩刺激使其很快苏醒并照常工作;在急救室参与抢救高烧惊厥的3岁女童, 在按摩过程中女童出汗后苏醒, 1 h后基本恢复如常。③刺激深筋膜引起的身体反应, 病变部位比正常部位反应大, 不同的病变部位都会产生疗效。按摩深筋膜对中医疑难杂症也会同时收获疗效。④按摩不同部位的深筋膜, 会对病证产生叠加效果, 比刺激单一部位更有效, 故治疗疾病应该尽可能刺激更多的深筋膜部位。⑤不同部位的深筋膜对刺激的兴奋程度不同, 敏感的深筋膜对刺激反应更强烈, 疗效更好。敏感深筋膜是指活动多的或者紧缩状态严重的深筋膜结构, 如肩肘关节肌腱起止点、上臂与前臂肌群、大腿前侧与外侧肌群、小腿后侧肌群等。⑥只要给予深筋膜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刺激, 其引发的疗效“自动”生成, 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会“自动”完成所有反应与身体调整。⑦刺激深筋膜的方式简单多样, 以深刻触动深筋膜 (持续得气感) 为佳, 笔者习惯用拇指推挤与空拳击打手法。
 
2 理论探讨
西医将韧带、肌腱、关节囊、深筋膜划分为互不相干的组织, 笔者在针灸按摩工作中发现它们是一个整体, 这些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都是由深筋膜聚集、加厚所形成, 使深筋膜所包裹的肌肉、内脏、神经、血管等固定在骨架上, 所以统称为“深筋膜结构”。笔者关于“深筋膜结构”的认识, 与国外深筋膜研究专家近年来的解剖学研究一致。2017年CARLA STECCO出版了《人体筋膜系统功能解剖图谱》, 她描述“深筋膜是所有排列有序、致密的、与肌层相互作用的纤维层”[1], 并把深筋膜分为“腱膜性筋膜”与“肌外膜性筋膜”, 而“腱膜性筋膜延续为骨外膜、腱旁组织 (肌腱、周围纤维鞘) 、血管神经鞘和关节纤维囊, 由于它们与深筋膜具有相同的组织学特征并相互移行, 故可将其看作特殊化的深筋膜”[1]。说明肌腱、韧带、关节囊与包裹肌肉、脏器的深筋膜都属深筋膜结构。同时, 深筋膜还有诸多性能没有探索清楚。
 
深筋膜 (特别是腱膜性筋膜) 上分布着各种感受器, 犹如一个“感觉器官”, 是“即使眼睛和耳朵都无法比拟”[2]的感觉器官, 美国专家THOMAS W MYERS在他的专著《解剖列车》中, 这样强调深筋膜的特点。深筋膜这种灵敏的感觉功能一定暗含着它对身体的某些重要作用, 它受刺激产生酸胀痛的感觉正是中医强调的“得气”感。
 
在得气的前提下持续刺激深筋膜, 为什么能快速调动身体全方位的改变?这种现象与生物学上的应激反应非常相似。所以, 最可能的解释是, 当布满感受器的深筋膜受到相当强度但不具损害性的持续刺激, 感受器继而产生连续的酸胀痛的得气感, 引发身体出现应激反应现象, 这是一种可控但反应强度适当的亚应激反应, 从而迅速调动整个身体的积极反应与改变。身体这种全面与深刻的反应, 犹如分娩过程中胎儿受到产道与子宫的强烈挤压所产生的对整个身体更健康的积极改变。这些全身性反应与内脏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反应, 受刺激部位与具体的内脏没有特异性关联。
 
按摩深筋膜引发的亚应激反应中的交感神经持续兴奋, 会促使全身血管反应而改善血液循环, 人们会感到全身发热乃至出汗, 进而影响所有病变部位。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可以促使肺部平滑肌松弛, 加上全身状态的改善, 可共同逆转哮喘的病理过程;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必定抑制肠胃的运行, 促使胃部肌肉松解, 表现出对胃痉挛的良好疗效;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对脑循环和冠状循环有着积极的影响, 进而改善脑部与心脏的血液循环及其生活状态, 可以增强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的收缩力, 加快脑溢血昏迷患者脑部瘀血的吸收与恢复速度;亚应激反应对所有功能的整体调动, 有利于机体对中暑昏迷等复杂病情的本能的、有序的、快速调整与恢复。另外, 因为非病损组织反应依旧正常, 病损组织反应 (如血液循环的改善与平滑肌的松解等) 会促使病损迅速改善, 病变部位的反应程度自然大于正常部位。至此, 笔者终于找到答案, 以解释开篇所述的按摩深筋膜观察到的难以理解的诸多现象。此外, 这种亚应激反应应该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除了反射性引起血液循环加快, 刺激深筋膜结构还可以直接影响血液循环。过去认为深筋膜相对无血管, 但2010年的研究发现“在筋膜上、下的血管网之间广泛存在穿过筋膜平面的血管弓”[1]。另外, 许多大大小小的血管伴随深筋膜传布全身, 深筋膜的紧缩与被动运动容易纠缠深筋膜上的血管弓及伴行的细小血管, 造成血液循环不同程度的障碍。当刺激深筋膜后, 血液循环会迅速改善, 如治疗一位幼时腿部残疾并严重萎缩的中年人时, 其患肢持续发热, 他述说从来没有如此强烈、持久的热感。这些都说明按摩深筋膜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同时印证了中医“舒筋活血”的理念。
 
“舒筋活血”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关键理念之一, 通俗的理解是:舒筋就能活血, 活血就能治病。筋骨 (深筋膜) 犹如闸门一样控制着血液循环。中医自然疗法以舒筋活血理念为指导, 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产生治疗效果, 如针灸、按摩、刮痧、拔罐、拍打、砭石等, 且中医素有“针灸治百病”“按摩治百病”之说。
 
中医舒筋活血理念更深刻的含义, 包含西医生理学、病因学、病理学、治疗学等方面的内容。如筋骨柔顺是正常的生理状态, 筋骨紧缩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产生疾病并影响疾病转归, 刺激筋骨使之松解则能改善血液循环进而治疗疾病。西医对许多不明病因疾病 (如糖尿病、心力衰竭) 难以产生更好的疗效, 从舒筋活血理念来看, 这些问题都可能是深筋膜紧缩造成的。全身深筋膜紧缩状态可能是造成现代医学瓶颈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松解这些紧缩状态的深筋膜, 全身血液循环就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既影响脏器正常功能的发挥, 又影响包括药物在内的所有治疗手段的效果。所以, 舒筋活血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中医早就观察到“筋” (深筋膜) 紧缩与舒张对身体的影响, 西医对深筋膜的认识近十几年才有了根本的改变。过去, 西医定义深筋膜仅仅起着分隔、包裹、固定的作用, 不会对身体产生调节的作用。近十几年来, 西医发现深筋膜上的黏多糖可以发生失水现象与吸水现象, 深筋膜失水会收缩甚至变硬, 吸水转而柔软且舒展, 深筋膜的软硬度有着较大的变动范围, 从而对身体运动功能造成影响。深筋膜失水紧缩使得感受器随之凝聚堆积, 拥挤的感受器对刺激更敏感, 形成敏感深筋膜。除了西医注意到的劳累与过度运动因素之外, 笔者观察到引起深筋膜失水紧缩的外因还有潮湿、寒冷、吹风与空调。西医仅仅观察到深筋膜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也会采用按摩手法松解深筋膜以提高运动能力, 但是他们没有“得气”的概念, 更没有注意到深筋膜对疾病的产生与治疗所具有的深刻作用。
 
在按摩实践中, 笔者经常触碰并刺激深筋膜上的硬结、条索物、拘挛的肌腱。有的颈椎病患者, 整个颈部硬如木头, 有的人小腿肚里好似藏着一颗鸡蛋大小的鹅卵石, 有的人整个身体发硬犹如被绳索捆绑。健康状态欠佳的人们一般伴随全身深筋膜的紧缩甚至发硬, 且脸色暗淡无光。按摩发硬的深筋膜可以获得至少4个方面的效果, 一是促使深筋膜变得越来越柔软, 二是引起全身发热与脸色红润, 三是酸胀痛的感觉之后身体十分舒爽, 四是对身体疾病产生较大的影响与良好疗效。如笔者接诊的1位咽喉溃疡患者, 3年来病情不断恶化以致对任何药物完全不应答, 即便简单的吞咽动作都十分痛苦。他的身体非常僵硬, 得气感强烈, 除了按摩全身深筋膜以外, 还搓擦他的颈前部以改善咽喉部状态, 结果治疗1次他就能自由吞咽, 不到10次完全治愈。
 
综上, 全身深筋膜结构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 在体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生理学体系, 掌控着人体的功能状态, 可以将全身深筋膜结构与功能状态命名为“深筋膜网络”。由中医舒筋活血理念引导出的西医深筋膜网络新概念, 以及持续深入刺激深筋膜引发的身体亚应激反应, 应该成为21世纪突破现代医学瓶颈的关键理念之一。深筋膜网络与血管网络、神经网络相互缠绕, 分布全身, 三者共同掌控整个身体的运行, 掌管身体的健康。
 
3 结论
深筋膜网络及刺激深筋膜引起的亚应激反应带来医学的意义重大,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使我们全面、深刻地重新研究全身深筋膜状态在疾病发生、转归与治疗中的作用, 增添生理学、病因学、病理学、治疗学的内涵, 提高防治疾病的水平。②刺激深筋膜引起亚应激反应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通过刺激全身深筋膜网络, 可以改变我们的体质与病理状态, 改变陈旧的医学模式, 改变缓慢的医疗效果, 改变脏器功能状态。刺激深筋膜网络所产生的“闸门效应”, 好似打开健康的闸门, 往往产生立竿见影的功效, 同时可以明显增强各种药物的作用。③促进大众健康热潮。人们都有一双手, 通过刺激深筋膜可以改善我们的体质, 调理疾病, 只要我们经常刺激全身的深筋膜就能产生积极的防病治病功效。④深筋膜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客观清晰地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中医术语, 侧面证明这些中医术语的科学性。如虚证与上火:深筋膜紧缩造成全身血液循环障碍, 使得体内脏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 “缺”血必然形成“虚”证;而全身血液循环障碍使体内产生的“热”传导到体表与体外的“冷”传导到体内的过程变得缓慢, 身体冷与热无法得到及时的中和 (血液循环的空调功能) , 致使体内产生的“热”持久集聚, 最终形成“上火”现象。⑤深筋膜网络概念对针灸作用的解释更加生动具体、科学实用。针灸要求快速进针以避免对皮肤的刺痛, 进针后则需要行针与留针以获得持续的酸胀痛得气感, 得气感极有可能来自 (非发硬) 深筋膜上的感受器。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 针灸刺激的组织正是深筋膜[3], 他们观察到针刺能将深筋膜缠绕呈螺旋麻花状;同时比较了传说中的“金针”与“银针”在深筋膜中的表现, 结果发现金针粗糙表面缠绕的深筋膜更为粗大, 间接说明中医金针效果优于银针的道理, 也就是说, 触动的深筋膜越多, 得气感越强, 治疗效果更好。我们在针灸临床中应该选用较多穴位 (穴位深处即可能为深筋膜) , 以便取得更好的疗效。⑥深筋膜网络提出后, 笔者发现它与中国古代经络及现代发现的循经感传现象有着极大的关联, 或者说, 中国古代经络可能是深筋膜网络的立体存在形式。我们现在的经络图只是一种平面示意图, 应该可以绘制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经络立体图。除了上述美国生物学家注意到穴位与深筋膜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很多的经络研究者也注意到了深筋膜与经络的关系[4,5]。深筋膜网络与血液循环、内脏的密切关系, 以及深筋膜网络所呈现的“竖条 (带) 状”的分布特点, 都明显支持古人“经络”概念, 支持古人“以痛为腧”与孙思邈“阿是穴”概念, 但不支持穴位具有特异性的观点。⑦深筋膜网络概念还引导出一些实用的生物学现象 (实战小技术) 。主要有:A.引痛入眠现象:刺激深筋膜引起身体酸胀痛感会促进睡眠。B.牙龈挤压再生现象:用指腹挤压牙龈可以逐渐修复萎缩的牙龈, 因为牙龈内部主要由再生能力旺盛的筋膜样物质组成。该现象也证明古代流传的“叩齿”“咬牙”对牙龈保健的科学性。C.眼球筋膜现象:揉拨眼球外层的巩膜与肌腱, 可以解除疲劳、改善视力。中国古代“天筋藏于目”的说法引导我们按摩眼球且卓有成效。D.引血消炎现象:刺激炎症病灶周围促进炎症周围血液循环旺盛, 从而加强对炎症的消除作用。⑧深筋膜网络揭示出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极有可能是深筋膜的紧缩状态。亚健康的原因一直扑朔迷离, 困扰着医学界同仁, 而深筋膜紧缩可以恰到好处地解释亚健康的形成过程与发生状态, 并且帮助我们找到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⑨根据深筋膜网络可以研制出各种深筋膜按摩仪器, 将更多的手工操作转变为机器操作, 使深筋膜按摩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使所有的人都能非常方便地借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CARLA STECCO.人体筋膜系统功能解剖图谱[M].王行环, 贺大林, 魏强, 主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52, 54-58, 65.
[2] THOMAS W.MYERS.解剖列车:徒手与动作治疗的肌筋膜经线[M].关玲, 周维金, 翁长水, 主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38.
[3] LANGEVIN H M, YANDOW J A.Relationship of acupuncture points and meridians to connective tissue planes[J].The anatomical record, 2002, 269 (6) :257-265.
[4] 费伦, 承焕生, 蔡德亨, 等.经络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特征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展望[J].科学通报, 1998, 43 (6) :658-672.
[5] 郑利岩.宏观整体地认识经络实质[J].中国针灸, 2003, 23 (4) :222-224.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盛德峰

上一篇:胚胎的形成 胚胎的发育 藏医胚胎学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冬病夏治三伏贴灸 适应证及选穴用药规律研究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