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民间疗法>正文

脐疗的历史 脐疗方法分类 脐疗的作用原理

脐疗方法探微
 
1 脐疗的历史
脐疗最早见诸于文字是在1973年湖南马王堆2号墓出土的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中。《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春秋时期, 其中记载的外治法处方占1/2, 囊括填脐、敷脐、涂脐及脐部拔罐等脐部疗法, 说明脐疗法在当时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临床疗法。《理瀹骈文》中有“中焦之病, 以药切粗末, 炒香, 布包, 敷脐上为第一捷法”的论述, 直接证实了脐疗法的独特作用。《医学入门》载:“用麝香五钱, 丁香三钱、青盐四钱, 夜明砂五钱, 乳香、木香各三钱, 小茴四钱, 没药、虎骨、蛇骨、龙骨、朱砂各五钱, 雄黄三钱, 白附子五钱, 人参、附子、胡椒各七钱, 五灵脂五钱, 共为末。另用白面作条, 圈于脐上, 将前药一料, 分为三份, 内取一份, 先填麝香五份入脐眼内;又将前药一份入面圈内, 按药令紧, 中插数孔, 外用槐皮一片盖于药上, 艾火灸之, 无时损易, 壮其热气, 或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一身热透。患人必倦沉如醉, 灸至五六十壮, 遍身大汗, 上至泥丸宫, 下至涌泉穴。如此, 则骨髓风寒暑湿, 五劳七伤尽皆拔除。苟不汗则病未愈, 再于三五日后又灸, 灸至汗出为度。学人虽用小心灸至百二十壮, 则疾必痊。”《针灸大成》卷九载蒸脐治病法预防疾病:“用生五灵脂八钱, 生青盐五钱, 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夜明砂二钱微炒, 地鼠粪三钱微炒, 干葱头二钱, 木通三钱, 麝香少许。共为细末, 水和莜面作圆圈置脐上, 将前药末以二钱放于脐内, 用槐皮剪钱放于药上, 以艾灸之, 每岁一壮。”《扁鹊心书》也有记载:“一肠癖下血, 久不止, 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 灸神阙穴三百壮。一虚劳人及老人与病后大便不通, 难服利药, 灸神阙一百壮自通。”明确了脐灸的治疗病证。后世《肘后备急药方》《千金翼方》《本草纲目》等医书均对脐疗有所论述。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 各医家不断发展探求, 丰富了脐疗的治疗内容和操作方法。
 
2 脐疗的作用原理
脐疗历经千年不衰, 疗效确切且临床适应证广泛, 归纳原因有三。其一, 脐部在中医理论中为神阙穴之所在, 属任脉, 与督脉互为表里, 冲脉亦循行而过, 具有调畅气血、沟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其二, 脐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血管, 且脐部皮肤薄嫩, 可有效吸收药物成分, 作用迅速, 避免了口服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和肝脏代谢的药物损耗[1]。其三, 现代的数学理论认为, 脐为头顶至脚底的分割点, 为人体的黄金分割点 (比例近似0.618) ,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其在防病、治病、保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脐疗方法分类
3.1 贴敷脐部法
指将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或膏剂外敷于脐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主要包含填、敷、覆、涂、滴、熨、掩、贴、掺等, 是脐疗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且疗效卓越。《串雅内编》记载:“用生姜取汁120克, 水胶30克, 共煎成膏, 摊在厚纸上, 贴肚脐, 可用于治疗腰疼。”《医学入门》载:“取大附子一枚 (重二两二钱, 切作薄片, 夏布包定) , 甘草二两, 甘遂二两 (捶碎) , 烧酒二斤共浸半日, 文武火煎, 酒干为度, 取起附子、草、遂不用, 加麝香三分, 捶千余下, 分作二丸, 阴干。纳一丸于脐中, 七日一换。一丸放黑铅盒内养之。可养丹田, 助两肾, 添精补髓, 返老还童, 却病延年。”
 
3.2 灸疗脐部法
指燃烧某些材料刺激身体某一部分或穴位, 通过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治疗疾病, 主要包括悬起灸、隔物灸、蒸脐法、熨灸、日光灸、温灸、器灸、天灸等方法, 临床常用隔盐灸 (又称神阙灸) , 取干燥纯净的食盐粉末将脐窝填平, 上置艾炷, 用火点燃进行施灸。因其具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急性腹痛、泄泻、痢疾、风湿痹症及阳气虚脱诸证[2]。
 
3.3 拔罐脐部法
主要指在脐部拔火罐的方法, 罐内负压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 产生良性刺激, 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临床常用闪火法和架火法,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病除邪的作用。贾爽杰等[3]对66例急性荨麻疹患者运用神阙穴灸法和拔罐法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 总有效率达96.97%, 值得临床借鉴。
 
3.4 按摩脐部法
指运用推拿手法刺激脐部, 以治病防病的方法, 其操作简便, 在医师指导下可自行按摩, 主要包含揉脐、摩脐、按脐3种方式。临床可通过按摩治疗腹胀、便秘等疾病。
 
3.5 针刺脐部法
针刺脐部或脐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针刺脐部法。现代临床常针刺脐旁腧穴, 如针刺大横, 可治疗腹痛、腹泻、便秘和蛔虫症;针刺天枢, 可治疗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痢疾等。自《针灸甲乙经》首次提出“脐中禁不可刺”, 后世各医家均沿古训, 视脐中为针刺禁忌。随着现代医学发展, 笔者发现脐中禁刺与消毒不严格、针刺器具粗糙及针刺过深伤及脏器等有关。临床研究表明, 在严格消毒和严谨针刺的条件下, 针刺神阙可有效治疗不孕不育及消化系统疾病。钱志云[4]采用针刺神阙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取得良好效果。
 
3.6 意守脐部法
指动用全身精气, 将意念固守于脐部的气功锻炼方法。长期坚持自我意守, 固守意念于脐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防病保健。
 
4 脐疗的药材组成
贴敷脐部法在临床应用广泛, 治疗效果显著, 独特的药材组成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其药材组成主要包括湿润剂和脐疗药物。湿润剂指滴加到药物粉末中, 稳定药物状态, 提高药物渗透, 增强疗效的介质, 主要分为单一介质和混合介质。单一介质主要包括水、酒类、油类、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或药汁等;混合介质主要为姜汁和白酒, 甘油和醋, 白酒和凡士林, 黄酒和鸡蛋清, 酒、醋和二甲基亚砜等混合多种原料的介质。湿润剂经皮吸收速度快, 程度高, 不同介质作用不同, 各自适应证下临床疗效良好。脐疗多使用温热性质的药物, 首先, 温热药物舒筋活络、通经活血, 可有效刺激脐部发挥药效;其次, 肾乃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温热药物多归脾、肾二经, 可有效补益先天之匮乏, 后天之不足;再次, 脐疗方法的适应证大多为脾失健运或肾阳不足, 应用脾、肾二经药物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 脐疗也可用巴豆、附子等有毒之品, 其作为外治方法相对安全[5]。
 
5 脐疗的治疗范围
脐疗应用范围广, 疗效确切, 根据现代文献索引及相关临床资料整理发现, 脐疗可有效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多种疾病, 在近7万例临床治疗中有效率高达95.25%[6]。
 
5.1 内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中, 脐疗可治疗腹泻、便秘、术后胃肠胀气等;泌尿系统疾病中, 可治疗尿潴留、尿毒症、肾小球肾炎;心血管系统疾病中, 可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中, 可治疗哮喘、支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内分泌系统疾病中, 对糖尿病有确切作用;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中, 可治疗神经性尿频、梅尼埃综合征、癫痫、中风、偏头痛;免疫系统疾病中, 可治疗风湿病;内科杂症中, 可有效止痛, 对现代人常发的疲劳综合征、车船晕动症、老年瘙痒症、肥胖症、骨质疏松症等作用明显。
 
5.2 外科疾病
脐疗可有效治疗痔疮、乳腺增生和腹股沟疝, 对荨麻疹、银屑病、湿疹、黄褐斑、扁平疣、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也有显著疗效。
 
5.3 妇科疾病
脐疗可治疗痛经、不孕症、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妊娠剧吐、先兆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带下症、经前紧张综合征、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胎位不正、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同时可以有效防治流产不完全。
 
5.4 儿科疾病
脐疗法可治疗小儿腹泻、便秘、厌食、疳积、小儿胃肠功能衰竭、小儿遗尿、婴儿肺炎等疾病。此外, 脐疗对新生儿脐炎和新生儿外寒证均有显著疗效。
 
6 脐疗的注意事项
脐疗优势多, 疗效佳, 充分发挥脐疗的治疗优势既需要规范的操作流程, 也需要特殊注意一些操作事项。①注重严格消毒。脐部独特的生理结构导致其极易滋生细菌, 诱发炎症, 治疗前宜用温水清洗脐部, 再以75%酒精棉球擦拭, 每次换药前宜洗净脐部残留药渣, 并用酒精棉球涂搽后再贴敷。②注意隔绝空气。贴脐一般要求严密固封, 通过隔绝空气以促进药物吸收, 同时使用湿润剂将药材调成糊状或膏剂, 增强药物渗透。临床可酌情予以胶布固定, 一般治疗可用胶布固封, 为避免胶布性皮炎的发生, 也可采用贴膏或中药的暖脐膏。如已发生胶布性皮炎, 应暂停用药, 外涂氟轻松软膏。在某些疾病治疗中脐疗药物会选取有毒之品, 宜在脐孔内涂抹少许油类或垫少量纱布, 并掌握贴敷时间, 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③贴药后, 条件允许下可用热水袋加温30 min, 以促进药物吸收及药效的迅速发挥。④孕妇除治疗妊娠诸病外, 宜慎用;患儿由于其皮肤娇嫩, 应尽量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药物并及时更换穴位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如治疗腹泻时发生脐炎或胶布性皮炎, 可改用其他穴位贴敷, 可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位, 婴幼儿可用药物贴敷囟门;慢性腹泻或保健可用药兜、药袋贴紧皮肤, 药芯对准脐眼[7]。
 
7 结语与展望
现代医学日新月异, 脐疗法能够吸收新的医学经验, 丰富自身治疗范围, 与中药、制剂等学科结合, 提高治疗疗效。推进脐疗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加强, 一方面, 坚持以临床疗效为依据, 对脐疗优势病种进行归纳研究, 特别是各种不同脐疗方法的优势和特色病种亟须整理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高水平的临床方案, 获取确切疗效证据,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规范脐疗的临床操作规范, 保证并提高临床疗效, 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此外, 在确切有效的疾病治疗中, 优化治疗方案, 联合应用针刺、灸法等手段, 配合方药, 提高临床疗效。同时, 依据脐疗临床优势病种, 进一步大力开展脐疗的机制研究, 以期为临床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建伟.脐疗的治病机理探微[J].中医函授通讯, 2000, 19 (3) :50-51.
[2]东贵荣, 马铁明.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60-61.
[3]贾爽杰, 赵辉, 盖艳红.神阙穴灸罐并用治疗急性荨麻疹66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 (9) :136.
[4]钱志云.针刺神阙穴的体会[J].湖北中医杂志, 1984, 6 (2) :51, 16.
[5]白琳琳, 马玉侠, 田思胜, 等.脐疗药物性味归经特点探析[J].河南中医, 2015, 35 (1) :179-180.
[6]张明庆.基于古今文献的脐疗法应用规律及操作规范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
[7]吴震西.脐疗有哪些优点?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J].中医杂志, 1995, 45 (4) :246.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滕汝枫 梁凤霞

上一篇:传统黑膏药的制作 功效与主治

下一篇:苗医外治法,糖药针疗法,硫黄针疗法,针挑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