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民间疗法>正文

女子以肝为先天 重视血瘀遣方用药四物为先

彭氏妇科学术思想及诊疗特色浅析
 
彭氏妇科历史悠久, 历经5代, 传承百年, 济世救人无数, 声名远播, 有口皆碑。彭碧山 (1884—1951年) 少时跟随堂伯父彭登朝学医, 得其真传, 初步奠定彭氏妇科发展基础。彭景星生于1930年, 自幼在其父碧山公督导下研习经典, 并临床侍诊, 历时6载, 尽得其传, 18岁悬壶乡里。彭景星1957年毕业于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第1届师资班, 1979年被孝感地区卫生局授予“名老中医”称号。彭景星先生毕生潜心研究中医妇科, 系彭氏妇科代表人物, 退休后继续指导学术经继承人开展工作, 2014年被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列为“知名中医工作室”。
 
经过5代人的不懈努力, 目前已确定了崩漏、盆腔炎、缺乳、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症5个优势病种的临床诊疗路径, 总结了加味桂枝茯苓丸、丹红散、调经消斑汤、归脾膏等10余首经验方。先后有《王孟英妇科治痰举要》《盆腔炎从痈论治》等论文发表, 并有《彭景星医论医案》《彭景星讲析名医医案》《潜斋方药纵横》3部著作出版, 初步形成一套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和治疗方法。
 
1 学术思想
1.1 女子以肝为先天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的论述, 说明女子天癸与肾经密切相关, 与肝经也有关联。盖肝主疏泄, 主藏血, 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 有“血海”之称。而女子以血为本, 肝在女性生理上具有肾主生殖发育所不能起的作用, 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女子以肝为先天”重点强调了女性生理、病理的特殊规律, 女子经、孕、产、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的生理特点及经、带、胎、产的病理变化, 均与肝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密不可分。调肝法作为妇科常用之法, 包括养肝、舒肝、疏肝、清肝、泻肝等法, 并有四物汤、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代表方。彭氏仿王孟英“运枢机、通经络”之用药法, 着重调理“枢机气化”, 用苇茎汤、蠲饮六神汤、雪羹汤等治痰调肝, 治疗经、带、胎、产诸疾, 屡起沉疴[1]。人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且禀赋有别, 见证各异, 重视肝经, 并不是否认肾、心、脾等脏腑功能在女性健康中的作用。我们应立足整体, 辨证论治, 方臻完善。
 
1.2 重视血瘀致病作用
彭氏妇科重视血瘀在妇科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认为女性生理特点与气血密切相关。无论外感六淫, 还是七情内伤, 以及劳逸失常、邪毒感染等因素, 均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瘀血内停, 出现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痛经、恶露不绝、癥瘕包块等。临床常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及久病致瘀等, 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临床习惯用方为少腹逐瘀汤、桂枝茯苓丸、温经汤、桃红四物汤等, 常用药物包括当归、桃仁、泽兰叶、鸡血藤、茺蔚子等。
 
1.3 遣方用药四物为先
因月经、胎孕、产育、哺乳均以血为用, 以致机体相对处于血不足、气有余的状态。四物汤为补血专方, 又为调经良剂[2], 月经不调及胎前、产后诸疾, 常以本方作为基础方。本方合四君, 名八珍汤, 主治月经过少, 面黄头昏, 气短心悸, 脉细弱;本方加人参、黄芪, 名圣愈汤, 主治月经先期, 量多色淡, 肢倦乏力;本方加桃仁、红花, 名桃红四物汤, 主治月经量多, 色紫质黏夹块者。此外, 以四物汤加味衍化而成的益母胜金丹、四二五合方、泰山磐石散、十全大补汤等, 均为彭氏妇科临床常用方剂。正如方歌所云:“四物地芍与归芎, 血家百病此方通。”
 
2 诊疗特色
2.1 辨证与辨病结合
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比较笼统, 有些诊断只是一种症状或证候。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先进医疗仪器广泛应用, 为诊断疾病、确定病名提供了准确的客观依据。试以痛经为例, 中医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证型而施治。而用B超、CT检测, 则可将病因分为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其他疾病, 诊断之精细, 明显优于传统医学。因而在妇科临床上, 彭氏妇科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路, 力求四诊客观化, 辨证规范化, 从而提高疗效。
 
2.2 时方与经方并重
彭氏妇科临证处方, 时方与经方并用, 兼收并蓄。处方依次以丹栀逍遥散、归脾汤、少腹逐瘀汤、止带汤、三青 (竹茹、桑叶、丝瓜络) 汤等时方使用率较高, 但桂枝茯苓丸、温经汤、当归芍药散、胶艾汤、肾气丸、当归四逆汤等经方也广泛应用。如逍遥散是调和肝脾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月经失调、痛经、乳腺增生等病, 是彭氏妇科使用率最高的方剂。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味的丹栀逍遥散、黑逍遥散、加味逍遥散, 以及自拟丹栀消痤汤, 将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病、痤疮等方面, 疗效较好。彭氏妇科对经方温经汤推崇备至, 认为其是天然的雌激素, 调经、种子, 首选温经汤, 凡月经不调、不孕症、崩漏加减应用, 获效者众多。
 
2.3 验方与单方补充
彭氏妇科在辨证用方的同时, 摸索总结出很多简、便、廉、验、安全的经验方, 如由桂枝、茯苓、牡丹皮、冬瓜仁、苇茎等组成的加味桂枝茯苓丸, 治疗湿热瘀滞型附件炎、盆腔炎收效良好;以滋水清肝饮加味而成的调经消斑汤, 治疗黄褐斑、面部色素沉着也有一定疗效。此外, 还收集了一些方简效捷的小单方, 如更年期出现烘热、自汗等气火偏亢病证, 取玄参30 g, 开水泡服, 每可获效;地榆苦酒煎为止崩防脱有效方剂, 崩漏“塞流”取地榆50 g, 用醋 (古称苦酒) 煎, 露天置一晚, 次晨温服, 或可收效。
 
2.4 膏方与汤剂交替
汤剂功专力宏, 临床应用广泛, 在症状改善、病情稳定后改用膏剂巩固治疗, 此乃彭氏妇科又一特色。由于膏剂方便、快捷, 可提高服药依从性, 往往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若能在万物封藏的冬季服用疗效更佳。常用的膏方有温经膏、归脾膏、滋阴补肾膏、复方四物膏等, 用于月经过少、未老先衰、亚健康等疗效确切。对大病、出血、手术后的康复治疗, 妇科肿瘤患者手术、放化疗后恢复体质, 也有一定作用。
 
2.5 外治与内治配合
《理瀹骈文》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神阙属于任脉, 位于中下焦之间, 《针灸大成》有“神阙穴主百病”的记载[3]。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 外治法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促进机体恢复正常。脐疗是将药粉贴于脐部 (神阙) 后, 在高效透皮促进剂的作用下, 从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如寒湿凝滞型痛经常用痛经散 (由血竭、肉桂等组成) 贴脐, 可收温经散寒止痛之效。丹红外敷散[由丹参、红花、三棱、赤芍等组成, 鄂药制字 (2001) 第J211~028号], 外敷于下腹部, 一方面通过热敷加快局部血液循环, 有类似“理疗”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药物渗透作用直达病变部位, 利于炎症吸收;该药在治疗慢性盆腔炎、附件炎性包块及阑尾周围脓肿等方面, 疗效令人瞩目。此外, 苦黄洗剂 (由苦参、黄柏、白头翁等组成) 可解毒杀虫止痒, 治疗外阴炎症深受病友青睐。长期临床实践观察发现, 外治法有“四两拨千斤”作用, 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彭慕斌.彭景星医论医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40-42.
[2]付瑞卿.中医方剂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137.
[3]吴震西.中医外治求新[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8:28.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彭应涛 彭慕斌

上一篇:郑谅教授运用舌三针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案

下一篇:胚胎的形成 胚胎的发育 藏医胚胎学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