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民间疗法>正文

椒艾洗药治脱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微创手术后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炮附子10g,桂枝10g,麻黄6g,丹参30g,鸡血藤30g,川牛膝12g,红花10g,地龙10g,当归15g,赤芍15g,炮甲珠10g,甘草15g。
 
功能:温阳散寒,活血通脉。
 
主治: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初起之虚寒证。患肢麻木酸困、时有抽搐,患处苍白、冰冷、疼痛,久则间歇跛行,趺阳脉、太溪脉波动减弱或消失,舌苔白,脉沉细。亦可用治雷诺氏综合征证情相符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初期未溃者,可配合椒艾洗药(川椒15g,艾叶15g,桂枝15g,防风15g,透骨草30g,桑枝15g,槐枝30g,当归30g,苏木10g,红花10g,生川乌15g,蒜辫1条),水煎先熏后洗,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方解:脱疽即现代医学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末梢血管,以下肢为多见。本方由阳和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而成,辛散与温阳相辅相成,以温通为主,对脱疽初期证属脾肾阳虚、阴寒凝结证效果极佳,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缺血期。方中附子大辛大热,峻补元阳、外散风寒、内逐寒湿,通血脉、暖脾胃;伍以桂枝甘温助阳散寒、温通血脉,解其寒凝,二药合用为君。炮甲珠性善走窜、温阳散寒、通络散结、直达病所,麻黄辛温发散、通达内外、开通腠理,祛邪于外;合之鸡血藤、地龙、丹参、川牛膝、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共为臣药。当归、赤芍既通血脉,又养血柔筋,并可制附、桂枝之燥热,并为佐药。甘草量大解毒,又可调和诸药,是为使药。诸药合而为方,共奏温元阳、破痼冷、通血脉、祛冷痛之功。
 
加减:若寒重者,加鹿角霜、肉桂、细辛温经祛寒;夹湿者,加苍术、茯苓化湿渗湿;痛甚者,酌加元胡活血止痛;气虚乏力,甚至肌肉萎缩者,加黄芪、党参、山药、苍术健脾益气。
 
验案举例:李某,男,41岁,2014年11月25日初诊。主诉:右下肢疼痛不适1年。现病史:患者3年前右足第二趾疼痛,经微创手术搭桥后加口服药缓解。1周前自感疼痛加剧,渐见跛行,行走后小腿疼痛、麻木、发凉,夜间疼痛更甚,较常人怕冷,食欲不佳,大便常稀薄不成形。查体:右小腿皮色苍白,皮温低于左下肢,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舌淡苔白,脉沉细弦。血管造影:右胫后动脉前段堵塞,右胫前动脉近端闭塞。
 
西医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微创手术后。
 
中医诊断:脱疽。
 
辨证:阳虚寒凝,脉络瘀滞。
 
治法:补阳活血,温经通脉。
 
方用阳和通脉汤加减:桂枝10g,当归10g,白芍10g,制附子10g,鸡血藤30g,蒲公英18g,地龙10g,川牛膝10g,五味子10g,炮甲珠10g,炒枣仁10g,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
 
二诊:患者自诉3剂后仍痛,但后3日未痛,效不更方。原方去五味子,制附片加至12g,加生龙骨30g。患者不再疼痛,诸证缓解,共服汤药1月后,改服散剂巩固半年,未再复发。(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周益新整理)

上一篇:吐酸病少阴阳虚气阻证 少阴气滞水停证 少阴阳虚水泛水停三焦证

下一篇: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