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疗法>民间疗法>正文

沿皮刺法

沿皮刺法的临床应用
 
沿皮刺法[1], 源于《黄帝内经》十二刺法直针刺, “直针刺者, 引皮乃刺之, 以治寒气之浅者”。“直”, 直对病所, 即提捏起穴位皮肤, 将针沿皮下刺之, 治疗浅表络脉等部位病症。近代多称沿皮刺, 临床应用不拘泥浅表络脉之症, 亦广泛用于其他疾病治疗。在常规体针及微针系统中均有使用, 常规体针其既可单独使用, 亦可结合其他刺法、拔罐等疗法;微针系统中多应用于头针、眼针、耳针、腕踝针等。本文总结了沿皮刺丰富的临床应用, 提炼了其临床应用的优势病症, 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 以期为临床采用沿皮刺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沿皮刺法在常规体针中的应用
1.单纯应用沿皮刺
曹荣禄等[2]治疗胃脘痛60例, 试验组31例, 沿皮刺中脘等穴, 对照组29例, 直刺中脘等穴, 结果显示:即刻疼痛消失率试验组达96.77%, 优于对照组的75.86% (P<0.05) ;周庆翀等[3]治疗小儿多动症87例, 试验组41例, 沿皮浅刺百会、四神聪等穴, 对照组46例常规刺法, 试验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4.78% (P<0.01) ;薛浩[4]采用丝竹空沿皮透刺太阳、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 治疗50例男性电光性眼炎效果显著;武连仲教授应用攒竹通经刺, 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病症, 且应用太阳穴沿皮透刺耳尖, 治疗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等均有显著的效果[5];郑魁山教授治疗急性期面瘫时, 多运用沿皮刺治疗, 临床效果佳[6];郝学君[7]采取神庭沿皮透刺百会, 治疗精神疾患, 施快速捻转约30s, 以患者头顶部出现微热感效佳;庞艳阳等[8]探讨皮部浅刺法在皮科疾病中的杠杆作用中提到, 皮部浅刺法如沿皮刺治疗难治性的皮肤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张滨农[9]沿皮刺四神聪穴具有良好的止痛、镇静功效, 对慢性头痛、眩晕、失眠及神志疾患有良效。
 
2.结合其他刺法
邹敏[10]沿皮刺丝竹空透率谷、颔厌透悬厘为主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型患者1例, 疗效显著;陈高材[11]沿皮刺膻中穴配合斜刺列缺穴治疗呃逆39例, 总有效率97.4%;郭义赢等[12]以沿皮刺太阳穴为主, 直刺肩周局部穴为辅治疗肩周炎37例, 总有效率达97.3%;李杰[13]以沿皮刺百会穴为主配合斜刺中极穴治疗30例小儿遗尿患者, 总有效率达96.67%;翟春梅[14]将172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试验组86例, 沿皮刺头部穴;对照组86例, 服用卡马西平, 总有效率试验组90.7%优于对照组68.6% (P<0.05) 。
 
3.结合拔罐
高秀领等[15]治疗慢性湿疹患者, 试验组38例, 大椎、身柱沿皮刺互透配合肺俞叩刺拔罐, 对照组40例, 外用艾洛松软膏, 总有效率试验组89.47%、对照组80%;梁华梓[16]采用在肺俞、脾俞沿皮刺的基础上配合电针, 在大椎等刺络拔罐放血联合治疗银屑病158例, 总有效率90.51%;董俊等[17]沿皮刺大椎穴配合拔罐治疗颈椎病66例, 显效56例。
 
4.结合其他疗法
夏立立等[18]探究皮部针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60例, 试验组30例, 沿皮刺及皮内针腰部压痛点, 对照组30例, 斜刺腰阳关, 总有效率试验组93.3%优于对照组76.6% (P<0.05) ;胡杨[19]采取浮针法治疗软组织损伤, 试验组100例, 沿皮刺患处, 对照组100例, 常规取穴, 有效率试验组100%优于对照组89% (P<0.05) ;张翅[20]沿皮刺及围刺膝部肿痛甚处治疗膝痹30例, 总有效率96.67%;许慧艳等[21]治疗湿疹, 针灸组42例, 水疱性湿疹应用围刺及热敏灸, 增生性湿疹应用围刺及三棱针, 药物组38例, 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及外涂肤轻松软膏, 试验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81.3%;刘波等[22]沿皮刺督脉和膀胱经第1、第2侧线, 配合推拿治疗腰背筋膜炎58例, 总有效率86.2%;滕淑亭等[23]沿皮刺结合TDP照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82例, 治愈率86.59%。
 
沿皮刺法在微针系统中的应用
1.头针
李丹等[24]将60例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西医治疗, 试验组30例在其基础上沿皮刺智三针 (神庭及双侧本神) 和四神聪, 有效率试验组96.7%优于对照组的86.7% (P<0.05) , 其操作特点:捻转进针, 行快速捻转手法2~3min;陈奕惠[25]将60例儿童智力低下患者分为训练组30例, 给予智力训练, 康复组30例, 在其基础上沿皮刺靳三针治疗, 治疗前后两组的智力均有改善 (P<0.05) , 且康复组优于训练组 (P<0.01) 。
 
2.眼针
冯瑶[26]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局部脑血流量 (SPECT-rCBF) 观察眼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即时效应, 8例患者采用眼针沿皮刺上焦穴、下焦穴, 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其操作特点:不行针, 缓慢出针后即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3min;王学红[27]采用沿皮刺五轮之肉轮配合电针治疗后天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11例, 主穴均采用沿皮透刺法, 总有效率81.9%。
 
3.耳针
贾春生[28]采用沿皮刺耳针治疗疼痛性疾病及肢体功能障碍取得显著疗效, 操作特点:留针50min左右, 期间配合患部活动。部爱贤等[29]采用沿皮刺耳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癃闭, 试验组43例沿皮刺肾等穴区, 对照组42例常规西医治疗, 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田小刚[30]采用沿皮刺耳针结合体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2例, 对照组46例常规针刺, 试验组46例在其基础上沿皮刺耳针, 试验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0.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腕踝针
周友龙等[31]将3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患者分为踝三针组、常规体针对照组、药物对照组, 踝三针组沿皮刺根痛1、根痛2、根痛3穴, 踝三针组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其操作特点以医者手下无阻力感, 患者无酸麻胀痛感为宜;胡丹丽[32]采用沿皮刺腕踝针的双上1区配合艾灸涌泉穴治疗中风后失眠48例, 总有效率93.7%。
 
5.联合治疗
毛亮等[33]应用眼针联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 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 均采用头皮针治疗, 试验组在其基础上沿皮刺眼针, 总有效率试验组94%优于对照组72% (P<0.05) ;李鑫等[34]应用眼针联合西药治疗中风, 对照组40例西药治疗, 试验组40例在其基础上沿皮刺双侧上焦、下焦, 总有效率治疗组90%优于对照组72.5% (P<0.05) ;高希言等[35]治疗高热后枕大神经痛寒凝血瘀型患者1例, 采用沿皮刺顶颞后斜线、枕下旁线为主, 配合灸法及刺络拔罐, 1次治愈, 1周随访未复发。
 
小结
《素问·皮部论篇》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 诸经皆然……十二经脉者, 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 必先于皮毛”。疾病的传变始于皮毛, 且皮部与十二经脉相关联, 由此可知, 从皮部论治具有临床治疗意义。《素问·刺要论篇》云:“病有浮沉, 刺有浅深, 各至其理, 无过其道”。凌宽等[36]认为沿皮刺法的深度一般位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但并非只在皮下, 而是到达病位所在的最有效层面。经络在躯干及四肢的走行方向基本上与局部的皮肤相平行, 故采取与皮肤近于平行且位于最有效层面的沿皮透刺法, 才能更加有效地延伸对经络的刺激长度, 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现代医学对于沿皮刺法的机制研究需进一步探讨, 胡杨[19]采取浮针法治疗软组织损伤中提到, 浮针对皮肤的刺激经皮肤感受器反射途径可到达神经中枢系统, 从而可以调节相应神经节段所控制的兴奋及抑制活动;李宏伟等[37]论述以“浅刺”代替“深刺”的新针刺观中提到针刺人体使之阴平阳秘与神经-体液-免疫系统调节使内环境维持稳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且其系统网络结构在皮层分布最为密集, 皮层下稀疏, 或许可以为沿皮刺法治疗疾病机制提供思路。
 
综上所述, 沿皮刺法无论是在常规体针还是微针系统中的应用均较广泛, 具有安全、有效、便于操作等优点, 在偏头痛、软组织损伤、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病症治疗上有一定优势;且在儿科治疗小儿百日咳、肺炎、小儿多动症、儿童智力低下等方面也初见成效, 值得临床采用。但近几年对于沿皮刺法的临床研究偏少, 故需要高质量的RCT试验, 以佐证沿皮刺法的功用。另外, 像武连仲教授及郑魁山教授应用沿皮刺法治疗疾病多有奇效, 但缺乏学者对其系统整理及研究, 故对国家名老中医宝贵学术经验的传承也是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秦晴晴 武明霞 鲁海 张春红

上一篇: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阳证疮疡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论蒙医传统疗术在急诊中的应用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穴图 针灸 刮痧 拔罐 艾灸 气功 穴位 经络 按摩 民间 指压 摩擦 内科 外科 妇产 男性 儿科 骨伤 呼吸 肠胃 肛肠 神经 心脏 肝胆 泌尿 五官 皮肤 美容 心脑 养生
返回顶部